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歷史、現實與未來:馬克思生態文明思想的三個維度

2021-03-28 13:09:02朱可辛孟書廣
黨政研究 2021年2期

朱可辛 孟書廣

〔摘要〕馬克思的生態文明思想不是空想出來的,它是建立在嚴謹理論論證和充分實踐考察基礎上的科學構想,具有科學性、批判性和理想性。馬克思從三個維度論證了人類生態文明,是在對歷史唯物主義的探索中發掘依據,把對生態文明的探討置于科學理論基礎之上;是在對資本主義社會的生態批判中發現希望,把對生態文明的探討置于現實條件基礎之上;是在共產主義的生態理想中獲得支撐,把對生態文明的探討置于理想社會基礎之上。

〔關鍵詞〕馬克思生態文明思想;歷史唯物主義;生態理想

〔中圖分類號〕A811.6?〔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8048-(2021)02-0061-09

人類對工業文明引起的生態危機進行反思,形成了關于生態文明的思想理念,旨在構建一種人、自然、社會和諧發展的新的文明形態。關于生態文明的概念,學術界有不同的看法。簡單來說,“生態文明就是指人類在遵循人、自然、社會和諧發展客觀規律的基礎上,通過對自然和社會的適度改造所取得的物質與精神的全部成果”〔1〕。生態文明還指超越工業文明的人類文明的發展階段,其內涵的核心是人與自然的和諧統一。人類是有思想意識的社會性動物,主要是以群體活動的方式與自然界發生聯系,人與人的關系、人與社會的關系以及人的思想文化觀念均對人與自然的關系產生重要影響。

生態文明是共產主義社會的重要特征,也是馬克思主義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馬克思雖然沒有直接提出生態文明的概念,但是有著豐富的生態文明思想。馬克思在對人類文明發展規律的闡述中,在對資本主義的生態批判中,以及在對未來共產主義社會的向往中,都體現了其生態文明思想的清晰理路和深刻內涵。其中,歷史唯物主義是理論基點,對資本主義生態問題的批判是現實運用,在此基礎上構建的生態文明理想是落腳點。馬克思認為,生態文明是超越工業文明的人類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從歷史、現實和未來三個維度對馬克思生態文明思想進行研究,既有助于強化生態文明意識,也有助于增強建設社會主義生態文明的信心。

一、歷史維度:在歷史唯物主義的探索中發掘依據

唯物史觀是馬克思生態文明思想的理論基石。馬克思反對舊唯物主義機械的自然觀,主張從唯物史觀的角度辯證地對待生態環境危機。唯物史觀認為,勞動把人類從自然界分離出來,勞動的發展史就是人類的發展史,自然史、勞動史和人類史相互制約、相互影響,屬于同一個歷史發展過程。因而,生態危機的出現有著深刻的社會歷史根源,生態文明的實現也必然與勞動的解放、人類的解放緊密聯系在一起。馬克思發現了社會歷史發展的規律,創立了唯物史觀,在對歷史唯物主義的探索中發掘生態文明的依據,把對生態文明的探討置于科學理論基礎之上。

(一)歷史唯物主義探索對生態文明可能性的思考

馬克思哲學的核心主題是人類解放,生態文明是人類解放的應有之義。馬克思不同時期的代表性著作,反映了他對生態文明可能性的探索思考。早在撰寫博士論文時,馬克思就對人與自然和人與人的關系進行了初步研究。他在自己的博士論文中肯定了人的自我意識,認為只有借助于自然和他人,才能擺脫自然和“必然性”的約束,實現人與自然、人與人之間的和諧統一。由此開始,馬克思在唯物史觀的創立和完善中形成了自己科學的自然觀和生態觀。

在《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以下簡稱《手稿》)中,馬克思把生態文明的可能性訴諸于人性的復歸,即實現人的類本質——“自由的有意識的活動”,他認為只有在人性復歸的基礎上才能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統一。異化勞動理論是《手稿》的核心理論成果,也是唯物史觀探索初期的重要理論成果。勞動在人的形成過程中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它把人從自然界分化出來,是人與自然相聯系的紐帶。勞動是理解人的本質的關鍵,在馬克思看來,人的類本質就是“自由的有意識的活動”,一個人只有具備自由意志和自由支配自己的活動才有可能實現自己的類本質。〔2〕但是,在以私有制為基礎的生產方式下,勞動是強制性的,工人不能自由支配自己的活動,工人的勞動要服務于資產階級創造利潤的目的。這樣,勞動發生了異化,變成了資本家掠奪工人和自然資源的手段。異化勞動不僅造成了人與人的對立,也造成了人與自然對立,而人與自然的對立,實際上主要來自于工人與資本家的對立。異化勞動束縛人,不符合人的本性,而且異化勞動對生態環境造成了很大的破壞,損害了工人及其子孫后代的利益。因此,只有消除異化勞動,實現人性的復歸,才能實現人與人的和諧,進而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

在《關于費爾巴哈的提綱》(以下簡稱《提綱》)中,馬克思把生態文明可能性的依據由“自由的有意識的活動”現實化為人的“實踐活動”。科學實踐觀是唯物史觀進一步發展的生長點,也是馬克思建設生態文明的基本觀點。“從前的一切唯物主義(包括費爾巴哈的唯物主義)的主要缺點是:對對象、現實、感性,只是從客體的或者直觀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們當做感性的人的活動,當做實踐去理解,不是從主體方面去理解。”〔3〕《提綱》中的這句話,不僅是打開唯物史觀大門的鑰匙,而且包含著馬克思對人與自然關系的基本看法。費爾巴哈等舊唯物主義者在對待人與自然的關系時,沒有從人的主體方面去理解自然界,割裂了自然界和人類的關系,他們把人類和自然界孤立起來,把人的主體性和自然界的客體性對立起來,實際上屬于一種二元對立的世界觀。事實上,實踐是溝通主體和客體的橋梁,人類正是通過自身的實踐活動認識、改造自然,人與自然之間的對立和統一均源自實踐。實踐是人類與自然界之間進行“物質變換”的中介,人類是通過實踐活動對生態環境造成破壞的,同樣,人類進行的生態文明建設也離不開實踐活動,科學的實踐觀要求我們協調好人類與自然界的關系,既要滿足人類的合理需求,又要維護生態的平衡。

《德意志意識形態》(以下簡稱《形態》)是馬克思哲學從自我意識轉向實踐以后的重要理論成果。在《形態》中馬克思對自己的唯物史觀進行了系統闡述,是生態文明可能性的客觀依據。馬克思批判舊的歷史觀割裂人與自然的關系:“把人對自然界的關系從歷史中排除出去了,因而造成了自然界和歷史之間的對立。”〔4〕歷史唯物主義不是孤立地談論生態危機,而是在人類社會中定位生態危機。生產力和生產關系是馬克思唯物史觀的最基本范疇。生產力體現的是人與自然界的關系,是人類改造自然的能力;生產關系體現的是人類在改造自然界過程中人與人的關系。人與自然之間的關系出了問題,實際上主要是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出了問題。人類不遵守自然界的發展規律,對自然界一味地進行“剝奪”,才導致了生態危機。在私有制為基礎的資本主義社會,資本力量居于主導地位,自然界的資源和人類勞動都是資本創造利潤的手段,人與自然的矛盾,實際上主要來源于工人與資本家的矛盾。馬克思正是在生產力與生產關系、自然史與人類史的辯證運動中,論證生態文明的可能性。生產力發展到一定程度,以私有制為基礎的生產關系將會發生變革,人與人之間將擺脫金錢關系的束縛,每一個人都將獲得解放。隨著人與人之間的對立消失,人與自然之間的對立也將不復存在,人與自然將走向和解,人類將迎來生態文明時代,這是人類生態文明發展的必然趨勢。

馬克思在《共產黨宣言》《<政治經濟學批判>序言》《資本論》等著作中豐富、發展和檢驗了自己的唯物史觀。實踐關系和社會關系范疇在馬克思的著作中始終占據著重要的位置,馬克思始終站在實踐關系和社會關系的視角,看待人與自然關系問題和生態環境問題,歷史唯物主義科學揭示了生態文明的發展規律,為人類提供了一把打開生態文明發展規律大門的鑰匙。

(二)歷史唯物主義揭示了生態文明發展規律

根據歷史唯物主義原理,以生產力發展水平和人與自然的關系為依據,可以把人類社會文明的發展劃分為四個歷史時期:漁獵文明、農業文明、工業文明和生態文明。

漁獵文明屬于蒙昧時代,大致與原始社會階段相對應。“蒙昧時代是以獲取現成的天然產物為主的時期;人工產品主要是用做獲取天然產物的輔助工具。”〔5〕在蒙昧時代,人類生存非常艱難,主要依靠漁獵和采集為生,把自然界的資源和自然產物直接作為生活資料,幾乎沒有在地球的生態環境中進行任何創造性的勞動,人類對自然界的影響極為有限。雖然人類開始作為擁有主觀能動性的主體面對自然界,但是由于生產力較為低下,與自然界相比,人類的力量顯得非常弱小。這一時期,人類敬畏自然界的威力,是自然的奴隸。正如恩格斯所說:“在原始人看來,自然力是某種異己的、神秘的、壓倒一切的東西。”〔6〕正是由于原始人對自然界的敬畏,他們才把自然物和自然力視為一種有生命、有意志的存在,并加以人格化、神圣化,創造了許多自然神,形成了原始的神話自然觀。從某種程度上講,在這一時期人與自然的關系仍然是生態系統內部的關系,人類與自然界處于較低水平的和諧狀態,人類對自然界的影響微乎其微。由于經濟文化極端落后,文明發展程度較低,采集和漁獵文明不是人類對理想社會的追求。

農業文明是野蠻時代,大致與奴隸社會和封建社會階段相對應。“野蠻時代是學會畜牧和農耕的時期,是學會靠人的活動來增加天然產物生產的方法的時期。”〔7〕農業文明意味著人與自然的關系進入了由掠奪到改造的階段。隨著種植業和畜牧業的發展,人類自身力量不斷強大,人類開始進入野蠻時代。在野蠻時代,人類開始逐步地“征服”自然,由自然界的奴隸逐步變為自然界的抗爭者。由于生產力水平有限,人類對自然界的開發主要集中在地球的表層,對地球表土資源的占用和改造是野蠻時代經濟的典型特征。農業文明階段只是人與自然的矛盾逐步展開的階段,人類對表土資源的利用只是造成了局部的、表層的生態破壞,例如,局部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和生物多樣性減少等。這些問題沒有導致嚴重的生態危機,地球的生態系統有能力恢復自身“物質變換”的平衡。雖然農業文明大致保持了生態平衡,但是“這只是一種落后的經濟水平上的生態平衡,是和人類能動性發揮不足與對自然開發能力單薄相聯系的生態平衡”〔8〕,農業文明也不符合人類對理想社會的追求。

工業文明是生產力大發展的時代,是科學技術突飛猛進和人類改造自然界獲得空前成就的時代,大致與資本主義社會階段相對應。正如馬克思所言,工業文明時代“產生了以往人類歷史上任何一個時代都不能想象的工業和科學的力量”〔9〕。工業革命開始以后,人與自然的關系也發生了顯著改變,人類通過現代科學技術極大提升了認識自然界、改造自然界的能力。在工業文明時代,人類生產的社會化程度空前提高,創造的財富總量前所未有,但是,工業文明也帶來了很多負面后果。首先,資產階級片面追求物質財富、忽視生態環境保護,容易引起環境污染、資源短缺等生態危機。其次,資產階級對無產階級的殘酷剝削,加劇了人類對自然資源的掠奪和生態環境的破壞,進一步惡化了人類與自然界之間的關系。最后,資本主義在全球的擴張,導致局部的生態危機演變成全球性的生態危機。工業文明造成的生態惡化不是局部的、表面的,而是全球性的、深層次的,工業文明不僅可以摧毀一個地區的生態系統,還可以摧毀全球的生態系統。雖然工業文明的發展充分體現了人的自覺能動性,但是卻打破了人與自然之間的和諧統一,工業文明仍不符合人類對理想社會的追求。

漁獵文明、農業文明和工業文明,均不能帶領人類在較高的經濟發展水平上維護生態平衡。在漁獵文明時代,人與人之間是平等的,人類對自然是敬畏的,人與自然的關系處于“奴-主”關系階段;在農業文明時代,不同階級之間的關系往往是對立的,人類試圖順應自然界的規律,但是經濟社會發展水平較低;在工業文明時代,不同階級之間的關系是對抗的,并且人類企圖征服自然,人與自然的關系處于“人類中心主義”階段;生態文明就是源自人們對工業文明弊病的反省,是一種超越工業文明的人類文明發展階段。

歷史唯物主義是指導我們建設社會主義的理論武器,它為生態文明建設奠定了理論基礎和實踐根基。資本主義工業文明不是人類文明的終結,馬克思的唯物史觀也不會過時。生產力發展到一定階段,生產關系必然發生相應的變革,階級對立和階級剝削必然會被消滅,而人與人的對立一旦消失,人與自然界的對立也就不復存在。資本主義發展到一定階段,由于它的社會關系太狹隘了,不僅不能再促進生產力的發展,而且會阻礙生態文明建設。這要求我們打破資本主義工業文明的發展模式,開辟一條嶄新的社會發展道路,建設一種能夠永續發展的共產主義生態文明,共產主義生態文明是人類文明從低級向高級發展的必然結果,符合人類歷史發展的科學規律。

二、現實維度:在對資本主義的生態批判中發現希望

馬克思早年主要是從哲學和歷史角度論述生態文明,形成了科學的自然觀和生態觀。后來,他把主要精力放在了資本主義現實社會的研究。資本主義大工業的發展,一方面極大提高了社會生產力,加快了人類文明的腳步;另一方面導致了人與自然之間、城市與農村之間的“物質變換斷裂”,使生態環境遭到全面的破壞。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本質是剩余價值的生產,資產階級以追求利潤最大化為根本目的,這是資本主義社會生態環境惡化的最根本原因。城市環境污染、農村土地肥力流失等生態環境問題在馬克思生活的年代已經開始顯現。資產階級顯然不能從根本上解決生態環境問題,但是,資本主義的發展在客觀上為解決生態環境問題提供了一些必備條件,馬克思正是在對資本主義社會的生態批判中,發現了生態文明的希望。

(一)生產社會化是實現生態文明的必備條件

資源節約是實現生態文明的重要條件,而這一切只有在生產社會化的條件下才能實現。通過對經濟社會進行研究,馬克思發現,機器大規模生產較之家庭手工業和工廠手工業,不僅能夠更好地推動生產力發展,而且有利于資源節約和廢棄物的集中處理。并且,生產社會化能夠加強工人協作勞動,促進工人素質的提高,而這也是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條件。

第一,生產社會化有利于生產條件的節約。馬克思在論述不變資本的節約時指出:“生產條件的節約”是“大規模生產的特征”。〔10〕因為,不變資本“在生產過程中由總體工人共同消費,而不是由一批互相沒有聯系的,或最多只是在小范圍內互相直接協作的工人以分散的形式消費”〔11〕。馬克思舉例說,如果一個工廠只有一臺或兩臺中央發動機,那么,發動機的使用費用不會因為發動機作用范圍的擴大就會增加,傳動機的使用費用也不會因為傳動機帶動的其他機器的數量增加就會增加。生產社會化導致生產資料的集中,這樣可以節省廠房、倉庫和能源等各種生產資料,不論被多少人使用,這一類生產資料的使用費用都不會改變。〔12〕

第二,生產社會化有利于廢棄物的減量化和再利用。廢棄物的減量化和再利用,是資源節約的重要體現。馬克思指出:“由于大規模社會勞動所產生的廢料數量很大,這些廢料本身才重新成為貿易的對象,從而成為新的生產要素。”〔13〕只有生產中廢棄物的數量足夠多,才有可能重新作為同一生產部門或者不同生產部門的生產資料。這些廢料是大規模生產條件下的廢料,是工人共同生產中的廢料,由于數量足夠多,它們才具有使用價值和交換價值。資本家是非常樂意實現廢料的減量化和再利用的,因為這些在正常使用中產生的廢料是要算到生產費用當中的,在工人工資不變的情況下,廢料的再利用或者出售可以提高利潤率。

第三,生產社會化帶來的工人的協作勞動和工人素質的提高,對資源節約和物質循環利用有著重要作用。馬克思說:“工人的結合和協作,使機器的大規模使用、生產資料的集中、生產資料使用上的節約成為可能。”〔14〕工人是生產勞動的主體,企業生產過程中的資源節約與工人的協作勞動是密不可分的。這里的工人不是作為個體的工人,而是通過“勞動的社會結合”形成的工人群體,工人群體有組織、有計劃地協同勞動,是資源節約、物質循環的前提條件。此外,工人的文化素質和勞動技能對資源節約有著重要的影響。只有工人獲得充分的教育,獲得足夠多的訓練,才能按照產品本身的要求消耗盡可能少的生產資料。不管各種科學發明如何促進節約,“只有結合工人的經驗才能發現并且指出,在什么地方節約和怎樣節約”〔15〕。

(二)“循環經濟”是實現生態文明的主要途徑

發展“循環經濟”,既可以節約資源,縮減不變資本,又可以促進物質變換的良性循環,因而是實現生態文明的主要途徑。馬克思本人沒有直接提出“循環經濟”的概念,但是有著較為豐富的“循環經濟”思想。馬克思在《資本論》第三卷“不變資本使用上的節約”一章中,提出了較為完善的廢物再利用的“循環經濟”思想。他把排泄物分為兩類,即工農業中“生產排泄物”和人的“消費排泄物”,它們就是生態環境中的主要污染物。“生產排泄物”是指工農業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廢料;“消費排泄物”主要是指人自身新陳代謝的排泄物,還包括消費品使用以后的殘留物。“消費排泄物”本來對農業生產極為有利,但是,由于城鄉分離和工農對立,“消費排泄物”沒有得到合理利用,造成“物質變換斷裂”,在城市造成了大量污染,在農村造成了土壤肥力的流失。〔16〕與“消費排泄物”相比,馬克思“循環經濟”思想的重點是“生產排泄物”,尤其是工業生產中的排泄物。

馬克思倡導在工業中進行“循環生產”,將工業生產中的廢料,甚至產品消費之后的廢棄物再次投入工業生產,打破生產資料和廢棄物的界限,以維護生態平衡。傳統的工業生產稱之為“線性生產”,先是從自然界開采資源,接著資源經過加工之后變為工業制成品,然后工業產品被消費之后留下的廢棄物再回到環境中去。這種生產方式對生態環境造成的破壞,不僅難以避免,而且較為嚴重。不過,在利潤的驅動下資本家存在循環利用“生產排泄物”的動力。馬克思發現,如果原料的價格足夠昂貴,利用廢棄物能夠降低生產成本,資本家就會嘗試對生產的廢料進行重新利用。馬克思提出了廢物利用的一些必備條件:在大規模勞動的情況下,排泄物大量存在;機器和工藝的改良,使原本不可能利用的廢物變成可利用的資源;化學等科學技術的進步,發現了原本是廢物的一些有用的方面。〔17〕馬克思發現:“所謂的廢料,幾乎在每一種產業中都起著重要的作用。”〔18〕例如,在毛紡織業,對廢棄羊毛和破舊毛紡織物的再加工已經成為一種重要的生產行業,到1862年底,再生羊毛產品的消費已經達到羊毛消費總量的三分之一;在化學等工業,得益于化學的進步,人們找到了一些利用化工廢料的方法,并且還利用化學方法處理其它工業生產部門的廢料。〔19〕

(三)科技進步是實現生態文明的重要動力

科學技術是促進人類文明發展的重要動力。沒有科學技術的發展,就不會有人類文明,人類就不可能從低級的原始文明發展到農業文明、工業文明,更不可能發展到更高級的生態文明。科技的發展對生態環境和人類文明來說是一把雙刃劍,它既能造福人類,也能帶來災難,科技進步是幸福還是災難,主要取決于運用科學技術的人。科學技術本身是中性的,沒有好壞之分,科技進步的負面效應主要來自人類的不合理利用,尤其是一些別有用心的人對科學技術進行濫用。科技發展是生產力發展的重要動力,科學技術的發展充分體現了人類改造自然、造福社會的能力。隨著科技的發展,自然界在人類面前不再有神秘感,無論自然界有多大的威力,人類總是能夠不斷控制自然、改造自然和征服自然。雖然科學技術的不當利用對生態環境造成了巨大的破壞,但是,從人類文明發展的進程來看,科技進步是利遠遠大于弊的,建設生態文明,依然離不開科技進步和對科技的合理運用。

科學技術是廢棄物減量化和廢棄物再利用的前提條件,它的合理利用,有助于改善生態環境、建設生態文明。首先,建立在科學技術基礎上的集約化生產可以減少廠房、機器設備、能源等生產條件的消耗。人類歷史的發展表明,科技的重大突破是推動生產社會化程度不斷提高的前提條件。從家庭手工業發展到工場手工業,從工場手工業發展到機器大規模生產,都離不開科學技術的進步。珍妮紡紗機等機器的發明,使工場手工業進入快速發展階段,生產的規模越來越大,生產的社會化程度越來越高。蒸汽機發明以后,以蒸汽為動力的機器蓬勃發展,機器動力逐漸取代了手工勞動,于是,大機器生產逐漸取代了傳統的工場手工業,生產的社會化空前提高。社會化生產是集約化生產,有利于節約生產條件,實現廢棄物的減量化和資源利用的循環化。其次,科學技術帶動機器和工藝的進步,可以幫助人類減少廢棄物的排放。馬克思舉例說,在愛爾蘭,亞麻加工方法比較粗糙,損失率高達20%~30%,但是,如果使用較好的機器完全可以避免這么高的損失。〔20〕最后,科學技術幫助人類發現廢棄物中的有用價值,可以促進資源的循環利用。馬克思指出,由于化學工業的進步,人類可以把之前毫無價值的煤焦油變成了苯胺染料,甚至還可以把它變成藥品。〔21〕

三、未來維度:在共產主義的生態理想中獲得支撐

馬克思的共產主義科學構想內在蘊含著生態文明。西方生態馬克思主義認為,“人類中心主義”者和“生態中心主義”者從哲學價值論的角度探討生態惡化問題,是有一定的道理,但是他們強調,生態價值觀只有與一定的社會制度結合在一起才能解決生態危機、建成生態文明。生態文明與馬克思的共產主義設想具有內在一致性,共產主義實現的必然性中包含著生態文明的可能性。生態文明是對工業文明的超越,共產主義是對資本主義的超越;生態文明是一種更高級的文明形態,共產主義是一種更高級的社會理想。馬克思的共產主義構想不僅是對資本主義的揚棄,而且包含著對工業文明造成的生態惡化的反思,生態文明是馬克思共產主義設想的應有之義,而且只有到了共產主義社會才能完全實現生態文明。

(一)共產主義能夠達成人與自然的“和解”

共產主義社會是每個人都能夠自由全面發展的和諧社會,因而,能夠在“人與人的和解”的基礎上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解”。人類主要是以群體活動的方式與自然界進行物質變換,因而人與自然的關系受制于人與人的關系。馬克思曾經在人與人、人與自然之間的“雙重和解”的基礎上闡釋共產主義:“這種共產主義,作為完成了的自然主義,等于人道主義,而作為完成了的人道主義,等于自然主義,它是人和自然界之間、人和人之間的矛盾的真正解決。”〔22〕這種共產主義社會是人、自然、社會三者之間相互和諧的人類文明發展階段。他認為,只有通過社會的中介作用,消除人與人的對立、實現社會和諧,才能在此基礎上實現人與自然之間的和諧統一。資本主義社會實行私有財產制度,人與人之間存在著激烈的對抗關系,這種對立的最典型表現就是,資本家對工人進行嚴酷的剝削和工人對資產階級統治的激烈反抗。私有財產不僅引起異化勞動,更是雇傭勞動制度榨取工人剩余價值的前提,只有消滅私有制,廢除雇傭勞動制度,才能實現人與人的和諧。如同恩格斯所說,社會占有了生產資料以后,“社會生產內部的無政府狀態將為有計劃的自覺的組織所代替。個體生存斗爭停止了”〔23〕。共產主義將揚棄資本主義私有制,實行財產社會化占有,實現共同富裕,讓每一個人得到自由全面發展,因而能夠達成“人與人的和解”。而消除人與人的對立,就消除了人與自然的對立的根源,因而人類能夠在共產主義的公有制的基礎上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解”。

(二)共產主義能夠確立生態化的生產方式

共產主義社會是自由人的聯合體,以符合生態文明的方式進行有計劃的聯合生產,既能夠滿足每一個人的合理需求,又能維護生態平衡。

第一,共產主義的生產目的契合生態文明。共產主義生產的目的是增加社會的公共財富,滿足社會成員的合理需要。資本主義生產的目的是榨取剩余價值,資本家為榨取更多的剩余價值,積極進行擴大再生產,向自然界排放的污染物不斷增加,導致資本主義生產與生態環境之間的矛盾難以緩和。資產階級為增加產品銷路,擴大市場需求,還有意刺激非正常需要,增加虛假的需要,誘導異化消費,致使鋪張浪費現象較為嚴重,加劇了生態環境惡化。馬克思批判異化消費,鼓勵正常的、合理的消費,他說:“共產主義者所追求的只是這樣一種生產和交往的組織,那里他們可以實現正常的,也就是僅限于需要本身的一切需要的滿足。”〔24〕共產主義生產摒棄了資本邏輯的弊端,以滿足全體社會成員的真實的、合理的需要為根本目標,以維護社會整體利益和長遠利益為己任。共產主義社會在發展生產的同時,將充分考慮對生態的影響,注重保護“自然生產力”,維護自然界的生態平衡,促進人、自然和社會協調發展。

第二,共產主義的生產方式契合生態文明。資本主義生產是無政府狀態的盲目生產,生產的無序擴張容易造成資源浪費,進而導致經濟和生態的雙重危機。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的本質就是生產過剩的危機,生產過剩對生態環境造成了嚴重破壞。與資本主義生產的反生態性不同,共產主義的生產方式對生態環境是“親和的”,共產主義的聯合生產和計劃生產,能夠克服資本主義的內在矛盾,克服經濟和生態的雙重危機。在聯合生產的情況下,勞動者按照預先的計劃進行生產勞動,消費品實行按需分配,能夠維護總供給和總需求相對平衡,可以防止經濟危機、資源浪費和環境破壞。社會占有生產資料是聯合生產的基礎和前提,“生產資料由社會占有,不僅會消除生產的現存的人為障礙,而且還會消除生產力和產品的有形的浪費和破壞”〔25〕。聯合生產能夠適應生產社會化的要求,依據能源、資源的實有情況和人們的合理需求對生產進行有計劃的、合理的調節,做到既滿足人的合理需要,又維護自然界物質的良性循環。

(三)共產主義能夠鍛造全面發展的“生態人”

資本主義工業文明把人變成與自然相對立的片面發展的人。在資本主義機器大規模生產的條件下,每個人只負責局部的操作,從事單調的重復勞動,這壓抑了人的能力和潛能,把人變成了片面的人。馬克思批判異化勞動造成工人文化和道德水平的低下。資本主義社會勞動創造的是美,但是勞動工人卻變得畸形,機器取代了工人勞動,但是帶給工人的卻是愚鈍和癡呆。〔26〕固定分工和異化勞動,導致工人畸形發展,他們往往通過物質過度消費來彌補精神生活的匱乏。物質上的虛假消費、異化消費,會浪費大量的自然資源,這樣,工人不但充當了資本家創造利潤的工具,也把自身變成了與自然界的對立物。

共產主義能夠鍛造生態文明需要的自由全面發展的“生態人”。共產主義社會是“一個聯合體,在那里,每個人的自由發展是一切人的自由發展的條件”〔27〕。共產主義能夠讓人獲得全面解放,讓每一個人獲得自由全面發展。一方面,人不再受異化的社會關系束縛,每一個人都成為社會的主人;另一方面,人從自然界中解放出來,能夠熟練運用自然規律,“人們第一次成為自然界的自覺的和真正的主人”〔28〕。在資本主義社會,人們是被動地發展自己的勞動技能,而在共產主義社會,人們是自覺地培養自己的才智,以合乎“天道”和人道的方式,認識自然、利用自然。到了共產主義社會,勞動時間會大大減少,自由時間會大大增加,未來的人們將有更多的時間發展才智、美學和各種興趣愛好。這樣,虛假消費和異化消費會失去存在的土壤,能源、資源的消耗以及廢棄物的排放會大大減少,人的各種才智和潛能會得到充分發揮,綜合素質會得到空前提高,可以以真正合乎自然的方式從事生產、生活,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統一。

(四)共產主義能夠建成人類生態共同體

文明的發展需要一定的空間場域,即某種形式的人類共同體。共同體(Community)一詞最早源于古希臘語Koinonia,具有集體、共同體、聯合等意義。〔29〕依據唯物史觀揭示的人類社會發展規律,可以把人類共同體劃分為自然共同體、虛假共同體和真正共同體三種類型。自然共同體又稱為原始共同體,與前資本主義階段相對應,主要建立在血緣關系的基礎上,這個階段生產力水平低下,且存在人身依附關系,因而不是理想的共同體。馬克思重點批判了虛假共同體,它代表部分人的利益,不僅是虛幻的,而且是新的桎梏。資本主義國家是虛幻共同體,是建立在私有制基礎上的。在私有制下,人們偏重于自身的局部利益和短期的利益,而屬于人類整體利益和長遠利益的生態環境問題則會被忽視,私有制的這種弊端正是資本主義生態危機的主要原因。馬克思認為,私有財產這項人權是一種自私自利的權利,它導致人與人相分離,把人變成只注重自身利益的單獨個體。〔30〕資本主義國家這個虛假共同體,不能達成人與人之間、人與自然之間的“兩個和解”,不能建成生態文明。

未來共產主義社會是自由人的聯合體,是真正共同體,也是人類生態共同體。共產主義理論的核心是消滅私有制,實現公有制。以公有制為基礎的真正共同體,重視人類的整體利益和長遠利益,這正好滿足生態文明建設所需要的全局視野和長遠眼光。馬克思認為,隨著社會的發展,勞動人民將建立一個沒有階級和階級對立的真正共同體來代替舊的市民社會。〔31〕自由人的聯合體就是這種真正共同體,“在真正的共同體的條件下,各個人在自己的聯合中并通過這種聯合獲得自己的自由”〔32〕。真正共同體是人與人平等、人與人和諧相處的共同體,因而能夠團結起來維護生態環境等公共利益和長遠利益。自由人的聯合體就是生態共同體,生態共同體是自由人的聯合體的應有之義。在自由人的聯合體中,“社會化的人,聯合起來的生產者,將合理地調節他們和自然之間的物質變換……靠消耗最小的力量,在最無愧于和最適合于他們的人類本性的條件下來進行這種物質變換”〔33〕。

〔參考文獻〕

〔1〕韓振秋.生態文明的馬克思主義自然觀理論依據及其實現[J].武漢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6).

〔2〕〔3〕〔4〕〔22〕〔30〕〔32〕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62,499,545,185,41,571.

〔5〕〔7〕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38,38.

〔6〕〔23〕〔25〕〔28〕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356,300,299,300.

〔8〕李紅衛.生態文明——人類文明發展的必由之路[J].社會主義研究,2004,(6).

〔9〕〔27〕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579,53.

〔10〕〔11〕〔12〕〔13〕〔14〕〔15〕〔17〕〔18〕〔19〕〔20〕〔21〕〔33〕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93,93,93,94,106,118,115,116,116-117,116,117,928-929.

〔16〕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579.

〔24〕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287.

〔26〕〔31〕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53,275.

〔29〕胡寅寅.走向“真正的共同體”:馬克思共同體思想的致思邏輯研究[M].哈爾濱:哈爾濱工程大學出版社,2016:11.

【責任編輯:董史烈】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一本色道久久88亚洲综合| 波多野结衣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 欧美成人午夜视频免看| 亚洲天堂精品视频| 日韩中文精品亚洲第三区| 91麻豆精品国产91久久久久| 老司机精品久久| 午夜国产小视频| 国产高清色视频免费看的网址| 国产在线观看高清不卡| 国产女人在线视频| 免费一级毛片完整版在线看| 国产精品深爱在线| 天堂在线视频精品| 久久国产精品夜色| 久久综合婷婷| 亚卅精品无码久久毛片乌克兰 | 亚洲国产一区在线观看| 欧美一级片在线| 欧美精品亚洲精品日韩专区| 国产剧情伊人| 亚洲AV电影不卡在线观看| 亚洲一区无码在线| 亚洲成年网站在线观看| 国产91在线免费视频| 亚洲第一综合天堂另类专| 中文字幕永久在线观看| 久久精品欧美一区二区| 国产精品页| 免费日韩在线视频| 91美女视频在线| 精品欧美日韩国产日漫一区不卡| 亚洲色欲色欲www网| 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免费不卡| 呦女亚洲一区精品| 日韩a在线观看免费观看| 免费观看男人免费桶女人视频| 国产成人高清在线精品| 国产高清精品在线91| 国产小视频a在线观看| 国产免费精彩视频| 成人国产精品2021| 婷婷五月在线| 欧美啪啪网| 97视频免费在线观看| 欧美高清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中文字幕在线视频| 黄色三级网站免费| 99偷拍视频精品一区二区| 麻豆精品在线| 亚洲天堂精品在线观看| 亚洲精选无码久久久| 日本尹人综合香蕉在线观看| 亚洲免费福利视频| 欧美亚洲另类在线观看| 亚洲Aⅴ无码专区在线观看q| 97精品国产高清久久久久蜜芽| 亚洲69视频| 婷婷亚洲综合五月天在线|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精品软件| 91精品国产91久无码网站| 67194在线午夜亚洲| 久综合日韩| 亚洲,国产,日韩,综合一区| 久久综合成人| 凹凸精品免费精品视频| 国产成a人片在线播放| 99热这里只有免费国产精品| 午夜限制老子影院888| 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 亚洲日韩国产精品无码专区| 亚洲无限乱码| 国产自在自线午夜精品视频| 成人国产小视频| 欧美色香蕉| 九九精品在线观看| 国产男人天堂| 免费观看男人免费桶女人视频| 精品国产乱码久久久久久一区二区| 日韩高清无码免费| 一本大道香蕉久中文在线播放 | 在线另类稀缺国产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