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以廣西2021年全國英語甲卷試題為樣例,通過與2020年全國英語試題進行比較,總結2021年高考英語試題所呈現的特點,即沿襲往年圍繞新課標三大主題語境的出題規律、融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體美勞教育理念、進一步強調關鍵能力的考查、出現了較多新穎的地道英文表達等,并提出適合高三備考英語的建議: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日常教學;堅持專題化訓練,落實答題技巧;鼓勵學生多閱讀原汁原味的英語,積累地道的英文表達。
【關鍵詞】高考英語 甲卷試題特點 備考建議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21)42-0006-02
教師認真研究和分析每年的高考真題,不僅可以幫助教師了解高考命題的特征和變化趨勢,還能為高中英語的教學和備考提供明確的方向。總體來說,2021年全國高考英語甲卷命題依據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和高考評價體系,積極發揮高考育人功能的導向作用,注重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在選材上,緊緊圍繞新課標三大主題語境,并融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體美勞教育理念;在關鍵能力的考查上,加強對考生的閱讀理解、推理判斷和概括主旨等能力的考查;在詞匯方面,重視回歸語言本質,考查了不少地道英文表達。
一、2021年全國高考英語甲卷試題特點分析
(一)沿襲圍繞新課標三大主題語境的傳統
與2020年全國英語試題進行比較,2021年甲卷試題同樣圍繞新課標三大主題語境,即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自我,力求體現保護自然/動物、關注社會發展等新時代的價值取向。如2020年的Ⅲ卷B篇閱讀介紹了電影行業以數字化的猿猴(apes)作為主演,體現了“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主題,而2021年的甲卷B篇閱讀則通過介紹某一保護區成功培育出難以圈養繁育的黑犀牛仔(black rhino calf),更直接說明了人類踐行保護動物的舉動。再如,2020年的Ⅲ卷C篇閱讀介紹多代同居(multigenerational living)的社會現象、D篇介紹人類基因(genes)的發展,2021年的甲卷D篇閱讀探討人們對天才(genius)標準認知的變化,這些都屬于“人與社會”的主題,說明高考逐漸重視引導學生關注人類自身的發展和對當今社會現象的思考。
(二)融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體美勞教育理念
2021年甲卷試題一個比較突出的特點是選材融入中華文化,加強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考查。如甲卷語法填空的語篇以游客在西安古城墻(Xian City Wall)騎行的角度,介紹了西安城墻的歷史和景觀,展示了中華優秀古建筑文化,試題把語法知識考查有機融入具體的文化語境中,這能讓學生在做題過程中產生一種文化自豪感和認同感。再者,書面表達更是直接提到了介紹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寫作背景,設置了詢問外國友人對哪些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更感興趣的情境,這就要求學生首先對我國的傳統文化有所了解,再通過書面形式進一步加深對傳統文化的認識,進而增強學生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認同,以利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
此外,2021年甲卷試題進一步落實五育并舉的命題思路,引導學生除了重視道德和智力的培育,還需多關注體育、美育和勞動的發展。比如在體育方面,全國甲卷聽力第6段材料是關于網球運動的,C篇閱讀介紹了玩滑板對作者融入新環境的重要性,這些文章旨在引導學生關注體育運動和培養運動意識。而在美育方面,全國甲卷A篇閱讀介紹攝影大賽及相關作品,目的在于引導學生認識到美育的重要性和提高審美能力。這些材料有利于引導學生重視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有利于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
(三)強調關鍵能力的考查
2021年的甲卷試題進一步加強了對學生關鍵能力的考查,尤其在閱讀理解題和完形填空題上最能體現出來。在閱讀理解題上,試題強調考查考生的閱讀理解綜合運用能力,不僅要求考生學會把握關鍵細節、理解文章整體大意,還要求考生具備依托語境進行合理推測、運用生活常識進行解題等能力。如C篇的第2題“What do the underlined words ‘Safe! Safe! Safe! probably mean?”,很顯然,這是一道句意推斷題,需要學生根據文中語境“A few minutes later,when I landed the trick,my friends beat their boards loud,shouting:‘Safe! Safe! Safe!”來推斷作者的言外之意,此外還需了解land的一詞多義,此處用作動詞,本意為“成功得到”,此處引申為“掌握”,再結合常識,當人們學會某個技巧后,通常情況下朋友會感到欣慰并給予表揚,經過這樣的分析就不難得出答案“well done”了,對這道題的解答充分調動了學生各方面的能力。再者,從閱讀理解題型的設置來看,與2020年相比,設問更為豐富多樣,如A篇閱讀設置了推測人物對象和文章出處的題型,這能進一步鍛煉學生的推理和判斷能力。
在完形填空上,試題強調考查學生準確把握文章主旨的能力,而要做到這點,往往讀懂文章首段尤其首句至關重要。甲卷的完形填空首段只有一句話:Its the seaside birds that deserve at least part of the blame for getting Nick Burchill blacklisted at the Fairmont Empress Hotel in Victorica,Canada.但要真正理解這句話所表達的意思非常難,因為它不僅使用了強調句(Its … that …),還運用了特殊表達get sb. blacklisted(列入黑名單),如果學生無法分析其中的句法和運用文化常識來輔助理解,就難以讀懂句意和準確把握文章大意,這肯定會影響對下文語境的理解,進而影響答題的正確率。
(四)重視回歸語言本質
對比往年的高考試題,2021年的全國甲卷出現了大量的地道英語表達,有的甚至影響理解語境或者直接成為考點,說明高考英語加強考查重要詞匯和地道表達,重視回歸語言本質。如C篇閱讀的第一段有一句話是I felt at a loss and out of place,如果學生不了解at a loss(困惑/不知所措)和out of place(不自在),那就難以推敲作者當時的感受,這勢必會影響對第一題的作答。再如,完形填空第57空,“I come to you, ?,to apologize for the damage I had indirectly caused and …”,而對應的4個選項全部是習語:A.hands in pockets(兩手抄兜);B.nose in the air(目中無人);C.hat in hand(畢恭畢敬);D.feet on the ground(腳踏實地)。這些習語都是地道的英語表達,只有真正掌握它們的意思,并結合語境才能選出正確的答案。既然高考已經考到一些不常見的詞匯和表達,這就需要學生平時多接觸、多積累。
二、基于高考試題變化的備考建議
基于以上對2021年高考英語全國甲卷試題的特點分析,為了更好地應對高考所出現的變化和趨勢,筆者提出以下幾點建議以供備考2022年高考。
(一)融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講好中國故事”
2017年,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明確提出圍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遵循學生認知規律和教育教學規律,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全方位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識教育、藝術體育教育、社會實踐教育各環節。因此,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學科課堂是時代發展進步要求,尤其在英語課堂中滲透一些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更能彰顯出中華文化的燦爛與博大精深,能夠增加學生的文化自信,也有利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發揚光大。
那么,作為英語教師,又如何在課堂中融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呢?首先,教師可以在課堂上安排一些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系列專題介紹,比如可利用Hello China等英文小視頻幫助學生了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并設置一些互動環節以加深學生的認識。其次,在平時的閱讀課上,在warming up或post reading環節,教師可以聯系相關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開闊學生的視野。比如,在教學必修四第二單元Working The Land時,可以介紹都江堰水利工程等。此外,教師可以在課堂上舉辦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主題的交流會,讓學生用英語介紹中國傳統節日、二十四節氣等,這種方式既可以鍛煉學生用英文“講好中國故事”,也能增強學生的文化自信和認同感。
(二)堅持專題化訓練,落實答題技巧
2021年高考英語全國甲卷進一步強化了關鍵能力的考查,這就要求教師要下大力氣加強對學生關鍵能力的培養,不斷提高學生綜合運用英語的能力。對高三學生來說,尤其在第一輪復習階段,堅持專題化訓練,并在練與講中落實好各題型答題技巧,能夠有效地提高學生的關鍵能力。那么,又該如何進行專題化訓練呢?比如,在復習閱讀理解板塊時,可以按題型(細節理解、推理判斷、詞義猜測和主旨大意等)來進行專題訓練和突破,再通過評講典型例子總結相關答題技巧,這樣學生在往后遇到相類似的題型時就可以做到心中有數了。以玉林市2021年春季期高一年級期末統考的B篇閱讀(記敘文)為例,其最后一道題設問如下:
Whats the best title for the text?
A.A serious coach B.A gymnastics team
C.Gymnastics tryoutsD.Gymnastics competition
這道題的正確率并不高,較多學生選擇B,而答案是C。為什么學生會選錯呢?如何選出文章的最佳標題呢?在評講這道題時,教師可通過層層提問引導學生不斷思考和找出答案,如可提問:Whats the writing style of the passage? Who does it mainly talk about,a woman or a team? What happened to the person in the passage? Can you catch a key word for the passage?通過這樣的追問,學生能準確把握篇章的體裁、關鍵人物、主要事件和文章關鍵詞等信息,分析這些基本要素就不難選出文章的最佳標題。評講題目完畢后,教師可以幫助學生概括此類題型的答題技巧:針對最佳標題類題目,首先要分清文章體裁,然后抓住文章關鍵對象、主要事件或主要研究等,再結合關鍵詞句(中心句等),最后綜合比較各選項得出答案。經過以上專題化的訓練和指導,學生的閱讀理解、邏輯推理和歸納總結等關鍵能力會得到大幅度提高。
(三)鼓勵閱讀原汁原味英文,不斷積累地道表達
縱觀近幾年的高考試題,外報外刊已成為高考最主要的出題來源,尤其是閱讀理解和完形填空。據統計,諸如《科學美國人》《讀者文摘》《經濟學人》等學術性很強的專業刊物,以及一些歐美國家的報紙如《紐約時報》《每日郵報》《衛報》等,占高考題源的60%以上。而對母語不是英語的學生來說,解題困難在于原汁原味英語中的地道表達。因此,鼓勵學生多閱讀一些原汁原味的英文文章,多積累一些地道的英文表達,也是高考備考中不可忽視的策略。筆者認為,教師可以每周精選一些外報外刊中閱讀性較強的文章供學生泛讀,并在一些重要的詞匯或表達處設問,要求學生根據語境猜測其意義,最后再讓學生發現更多的地道表達并做好摘抄。除了瀏覽一些國外權威報刊,學生還可多朗讀甚至背誦《新概念英語》的短文。總之,不管通過什么方式,對英語學習者來說,多接觸原汁原味的英語文章,多積累地地道道的英文表達,是百利而無一害的。
【作者簡介】何炳南(1991— ),男,漢族,廣西藤縣人,二級教師,學士學位,現就職于玉林高級中學,研究方向為高中英語教學。
(責編 田 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