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薇




【摘 要】本文論述地理模型制作活動的實施策略,從細化模型制作主題和分析模型的地理特征、設計模型制作工作流程、明確分工、檢驗和優化模型、展示活動成果、活動評價和反饋等方面展開教學設計,讓學生通過觀察、感悟、理解人地關系,增強社會責任感。
【關鍵詞】高中地理 地理實踐力 模型制作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21)42-0078-03
《普通高中地理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以下簡稱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地理學科核心素養之一的地理實踐力指人們在考察、實驗和調查等地理實踐活動中所具備的意志品質和行動能力。地理學科是一門具有很強實踐性的學科,考察、實驗和調查等不僅是地理學的重要研究方法,也是地理學習的重要方式。在中學階段,教師可以通過開展各種實踐活動,培養學生的行動意識和行動能力,讓學生親臨復雜、真實的情景,通過觀察、感悟、理解人地關系,增強其社會責任感。
地理實踐力的培養可以借助地理模型制作以落實。地理模型運用在課程標準中有明確的教學提示和要求,地理模型制作也可以成為地理課程的一種重要的學習方式。
一、指向地理實踐力的地理模型制作
培養地理實踐力,落實核心素養生成,可開展的各類實踐活動主要包括:觀察、制作模型、實驗、野外實踐、社會調查。地理學科對時間和空間要素疊加的綜合思維能力要求較高。學生面對二維平面的紙質材料和語言描述,可能難以理解、消化和吸收抽象難懂的知識。作為地理學習重要工具的立體模型的使用,可以大大降低學習難度,呈現三維空間和隨時間推進的動態發展過程,使時空變化可視化。如果學生能自主創造、設計和制作模型,會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在模擬真實的地理事物發生的過程情境中,像學科專家一樣親歷問題,像學科專家一樣去思考并嘗試解決問題,提高學科能力。
模型構成形式可以分為實物模型和虛擬模型(用電子數據通過數字表現形式構成的形體以及其他實效性表現)。在地理教學中,制作和使用實物模型的同時,也應該重視虛擬模型的制作和使用,如使用AR技術即利用計算機生成的虛擬模型。
制作實物模型和利用虛擬技術模擬情境,是地理課程標準教學提示環節中提供的培養地理實踐力的有效方式。課程標準中有六處明確對地理模型運用的教學提示和要求(如表1所示)。
二、地理模型制作活動實施策略
(一)地理模型制作內涵
地理模型是應用科學的方法,對特定的地理現象或事物進行分析后,借助模型形式更好地掌握其特征、規律及其成因聯系,從而進一步解釋和解決地理問題的活動。借助地理六大主題問題研究的思想方法,在地理學科邏輯視角下形成模型制作6W要素分析(如圖1所示)。
一個地理模型制作項目應該具備的內涵:為什么制作模型(why模型制作的目的)、制作什么模型(what確定模型制作的主題)、制作時間規劃(when模型制作活動的規劃)、如何制作模型(how模型制作的具體方案)、在哪里制作和展示模型(where制作活動地點)、誰進行制作(who制作的人員和分組)。
(二)地理模型制作的過程
本文將從實物模型制作出發,將模型制作活動依循模型制作流程圖(圖2)所示步驟開展。筆者以“等高線”模型制作為例進行分析。
1.細化模型制作主題,分析模型的地理特征
明確模型制作活動的主題內容,主題內容可以是某一知識點,抑或某一地理物象。
例如,圍繞知識點——等高線(海拔相同的點連成線)進行實物模型制作。首先觀察校園中大景觀石的形態特征,選取合適的景觀石,實地測量和繪制其等高線圖,依據繪制的圖形,設計并制作完成該景觀石的等高線模型及二維等高線圖。
要全面分析所需要制作的模型的特征,原則上要圍繞主題內容,重點放在關鍵功能和特征的體現上,研究模型對象需要分析的時間和空間要素綜合。如在等高線模型制作中,需能體現山峰、山脊、河谷、陡崖、湖泊等典型地形,方能呈現等高線數值變化、疏密、實虛等特征變化。應在校園景觀石中選取能體現地形類型豐富多樣的樣本石。
2.設計模型制作工作流程
根據模型特征的研究,選擇模型類型——實物模型或者虛擬模型,制訂模型制作方案,主要包括:
(1)材料選擇:羅列材料明細,材料選取要考慮成本、重量、可塑性、易操作性。例如,校園大景觀石等高線模型制作中,可供選擇的材料包括石膏、超輕黏土、橡皮泥等。其中,超輕黏土的優點是柔韌性強、質量輕、可選擇的顏色多、便于塑形,缺點是硬度低、不利于長期保存。經過對比,學生最終選擇了便于操作的超輕黏土。
(2)制作時間:制作時間一般在3小時內為宜,最長不宜超過一周。本次等高線模型的制作時間約1小時。
(3)制作步驟:依據模型內容特征,確定操作步驟。在按照制訂的計劃制作模型時,制作的先后順序應由簡到繁,由大到小,由易到難,先框架后內容填充。例如,等高線模型制作步驟:①確定實物模型的比例。②選用硬質材料,確定基準面。③參照實物,選用超輕黏土做出模型,呈現完整的巖石景觀模型。④標識出模型中具體地形名稱,如山峰、山谷、湖泊、瀑布等。⑤切出山體不同海拔高度的等高面,可使用透明塑料板放置在設定的海拔高程中,切開模型即可得每個等高面切面(對應垂直比例尺)。⑥使用彩筆描出等高線。將每個模塊的底部邊緣輪廓放置在塑料板上,用彩筆沿著輪廓邊緣描出邊緣線,即等高線,并標出高程。將板抽出形成圖層,疊放在一起,即得出巖石景觀模型的等高線圖。
3.明確分工
以小組合作的形式開展活動,既發揮個體的主觀能動性,又培養其團隊合作精神。分組方式可以靈活多樣,應根據不同的任務選擇合適的分組方式,如學科成績分層組合分組法、宿舍為單位分組法、學號或者姓氏組合分組法、隨機組合分組法、自由組合分組法等。
每個小組4~6人,由組長負責明確每一名小組成員的任務和職責,把任務落實到個人并做好記錄。
4.檢驗和優化模型
模型制作完成后需要進行檢驗和優化,以進一步完善。檢驗和優化模型的步驟:①檢驗模型是否可以體現設計原則,與最初的設計有哪些出入。②檢驗模型在合理性、科學性、實用性、可操作性、觀賞性等方面是否有待優化。③尋找熟練操作和演示模型的辦法,合理安排模型展示任務。
5.展示活動成果
模型制作完成并檢驗、優化后,作品制作標簽,標注名稱內容、作者姓名。各小組安排人員公開展示模型,解讀模型內容和特征,鼓勵采用多元化的展示方式。
6.活動評價和反饋
各組員填寫評價量表,然后組長與指導教師共同填寫評價量表(見上頁表2),采用過程性和綜合性的定量評價方式,最后得出總體評價。
地理模型制作實踐活動的開展,需要教師進行前期指導、過程監控和結果反饋。在教師的悉心指導下,學生充分體驗科學研究的艱辛和不易,觀察復雜的科學現象,獲取第一手真實的科學數據,最終養成求真的科學態度和勇于探索的意志品質。
【參考文獻】
[1]王民,黃勁松,魏東英.高中地理核心素養水平劃分標準研究(連載四)“地理實踐力”水平劃分標準與案例研究[J].中學地理教學參考,2017(9).
【基金項目】本文系廣西普通高中學科課程基地教學改革項目“高中生地理實踐力培養體系建構與實踐研究”(編號:2020XKJG005)的研究成果。
【作者簡介】龐 薇(1982— ),女,壯族,廣西貴港人,大學本科學歷,學士學位,高級教師,就職于南寧市第三中學,研究方向為中學地理教學與研究。
(責編 田 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