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論述高中生物教學中對地方課程資源的開發策略,提出整合教材資源,優化生物教學設計;吸納校本資源,推出生物教學活動;開發家庭生活資源,提升生物教學品質;發掘社會資源,拓寬生物教學視野;吸取自然資源,促進生物教學內化等教學建議,以期深度發掘課程資源,提升學生生物學科核心素養。
【關鍵詞】高中生物 地方資源 核心素養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21)42-0138-02
生物學科教學需要資源支持,教師執教時主要依靠教材進行操作,但教材還不能滿足所有學生的學習需求,如果教師能結合地方生物課程資源進行開發和利用,勢必能對學科教學形成更多支持。地方生物課程資源包括校本課程、家庭資源、社會資源、自然資源等多個方面的內容,教師借助多種教輔手段進行整合處理,為學生提供更多學習選擇,其助學效果更為鮮明。地方課程帶有生活化氣息,學生較為熟悉,能夠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
一、整合教材資源,優化生物教學設計
生物學科教材內容帶有普適性特點,而不同地域有不同生活背景,學生群體也呈現認知差異,教師需要對教材資源進行整合處理,適時做出增刪是非常有必要的,以滿足學生的學習需要。如有些生物實驗對實驗條件要求極高,學校沒有條件開展這些實驗,這時教師就要進行替換或者刪除,實現教學內容的優化。如果教師及時吸納適配的地方資源進入教程,其助學效果會更為突出。
如教學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種群的數量特征》時,教師對教材內容進行具體分析,對一些案例信息進行對應處理。如關于鳥類種群密度的調查信息,教師將課文中的黃鸝改成喜鵲,將關涉到的重捕法估算改成觀察法,使學生接受起來更為自然。對出生率、死亡率、遷入率、遷出率等因素,教師可以從網絡上獲取一些數據信息,為學生的學習提供更多內容支持。在分析年齡結構和性格比例時,教師要求學生進行生活觀察并開展社會調查,選定一種動植物群體進行相關分析,可以從估算角度進行推演,得到比較合適的數據,進而做出定性判斷。學生根據教師的設計和指導,開始對教材內容進行對應梳理,結合一些課外信息進行課程學習,大大提高了學習效率。
教師對教材內容進行優化整合處理,給學生帶來更多應關注的內容,讓學生在深度解析中掌握學科認知基礎。特別是讓學生深入生活進行觀察學習,搜集第一手材料信息,這是課程資源搜集的重要途徑。學生深入生活進行觀察,這樣得到的所有信息都是學生比較認同的,其適配性更高,助學效果也會更顯著。
二、吸納校本資源,推出生物教學活動
校本課程是指學校自行制訂的課程,屬于地方課程的范疇。在生物學科教學中,如果能夠與校本課程進行對接,能夠形成補充效果。教師對生物學科教材內容有深度了解,如果能夠及時借鑒校本課程內容開展補充教學,使學生接受起來沒有太大障礙,則教學效果會更為突出。若教師借助校本課程組織一些生物學習活動,要求學生對校本課程進行優化利用,則學生從活動中獲得的學習體驗會更為深刻。學生對校本課程有較高的認同感,這是教材整合的前提條件。
校本課程內容存在較大差異,盡管教師對校本課程資源相對熟悉,但如何做出有效對接,這是教師需要重點研究的問題。如在教學《生態系統的結構》這部分內容時,教師先對教材內容進行研讀,利用生態系統的功能性和穩定性,通過食物鏈和食物網進行疏導,找到生態體系中生物與生物之間的聯系。關于生態問題,學校曾經制作過專項宣傳網頁,教師應找到相關內容進行梳理,篩選一些可以借鑒的內容,充實到學科教學之中。如通過對當地景區進行生態調查獲得的數據,這是難得的第一手資料,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適時出示相關數據,組織學生開展具體分析和研究,讓學生利用合作討論的方式,對這些調查數據進行理性分析,從而給學生帶來更多學習啟示。在成果展示環節,教師也要對學生提交的研究報告進行專業分析,給學生提供更多學習啟示。
教師借助校本課程推出生態調查案例,為學生提供新鮮的調查信息,給學生創造良好的學習環境。學生大多沒有專業調查的體驗,若能夠借助學校調查數據進行對應學習,則可大大節省學習時間,提高學習效率。學生從實踐中獲得的學習體驗和認知更為深刻,但如果沒有足夠的時空條件,這些實踐活動是難以展開的。而教師借助校本課程內容展開教學,能夠帶來豐富的調動效果。
三、開發家庭生活資源,提升生物教學品質
生物學科教學內容眾多,有一些內容與學生家庭生活有一定的關聯,如果能夠深入學生家庭之中,對這些資源信息進行深度挖掘,無疑能夠形成多點對接,對課程教學形成信息素材支持,順利啟動學生的學科思維,讓學生在生活認知融合中建立學習起點。不同地域學生的生活環境存在較大差異,教師在整合課程資源時,需要對學生的家庭生活背景進行調查,組織學生對學習條件進行整合處理,有選擇性地將其納入課程之中,幫助學生更快、更深刻地理解新知。
教師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生活化學習活動,能夠促使學生更加主動地投入新知學習,提高教學效果。如教學《生態系統的能量流動》時,教師先引導學生學習能量流動概念,然后利用模型進行推演展示,并順利引入家庭資源的利用:“在我們的家庭中,太陽能的利用呈現體系性。如太陽能轉化為電能,利用太陽能電池板收集太陽熱能,然后將太陽熱能轉化為電能并儲存。這些電能被用于照明、煮飯菜,這是將電能轉為熱能。或者直接利用太陽能燒水。在這些能量流動中,需要經過一系列處理,形成系統性利用。請展開生活調查,看看家庭中還有哪些利用太陽能的物體?”學生接受任務后,都能夠深入家庭,對家庭能源利用情況進行對應調查。
教師推出家庭太陽能的利用情況展開調查的任務,學生對家庭環境最為熟悉,自然能夠形成對接,將學科學習與家庭生活進行融合思考,對能量流動情況進行深度研究,進而建立系統性認知。學生對生活調查并不陌生,其成敗關鍵要看教師如何設計,如果能夠順利啟動學生的思維,形成多點對接,就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學習新知。
四、發掘社會資源,拓寬生物教學視野
在生物學科教學中,往往會關涉到社會生活相關方面,教師要有意識地進行資源整合處理,給學生帶來更多學習激勵。如生活垃圾分類,這是典型的社會生活方面的內容,教師要針對性地進行資源整合,通過創設合適的學習條件,推出更多社會實踐活動,引導學生在實踐學習中樹立環保意識,促進其學科核心素養的成長。社會資源的加持,為生物學科教學注入了強勁的動力。
學生對生活環境的變化是比較關注的,教師從這個角度進行設計,要求學生深入社會環境進行觀察和展開調查,其實踐效果會更為突出。如教學《人類活動對生態環境的影響》這節內容時,教師便針對教學需要推出社會調查任務:“自行成立調查小組,通過對局部環境問題進行觀察,了解環境污染對生態造成的影響。在調查過程中,我們可以深入社會群體之中,通過走訪、詢問、觀察等方式,對當地環境保護情況進行客觀調查,寫出調查報告,促進自然和諧共生觀念的形成。”學生對社會生活調查缺乏經驗,并且沒有太多閑暇時間,對陌生人進行訪談也存在一些溝通問題,對此,教師可以組織學生設計一些表格,要求學生通過網絡進行調查,這樣可以節省一些調查時間,也可以降低調查的難度系數。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各個小組的調查報告都能夠順利提交,從學生的調查分析情況能夠看出,學生的設計是比較有訓練價值的,他們能夠在調查訪談中對環境問題展開深入研究。
教師推出社會調查任務,鼓勵學生進行各種形式的生活對接,特別是網絡調查形式的應用,降低了操作難度,給學生帶來更多調查信息。從學生的調查信息分析結果可以看出,教師組織學生進行社會信息搜集,往往能夠產生強勁的學習動力,為學科課程建設提供更多素材支持。社會調查不僅是一種學習實踐,還能夠為課程建設提供更多學習契機,以滿足不同學生群體的不同需要。
五、吸取自然資源,促進生物教學內化
生物學科與大自然的聯系較為緊密,而學生的生活環境帶有地域特點,其自然資源利用呈現出差異性,教師要有意識地進行引導和整合處理,形成多點對接,為學科教學課程資源利用創造良好條件。特別是在組織學生動手操作生物實驗時,如果教師能夠廣泛吸納,讓學生借助生活條件,深入自然環境中進行操作,其實驗操作效果會更為顯著。學生對自然資源比較感興趣,如果教師能夠發動學生深入自然進行信息搜集,就能夠帶來豐富的學習成長點。
教師組織學生進行自然調查,能夠帶來更多鮮活的數據,但集體活動組織存在一定的制約因素,如果能夠化整為零進行設計,就能夠獲得不錯的組織效果。如教學《生態工程》時,教師設計了一個自然觀察學習任務:“在生活中,我們可以見到一些環境污染現象,如毀林造田、圍湖造田、化肥農藥過度使用等。深入自然界,對生態環境進行實地觀察,對生活污染情況進行具體分析,每人寫一份自然觀察體會,準備在課堂上進行交流。”學生平時有不少接觸自然的機會,對這樣的活動有較高的參與熱情。為了激發學生觀察學習的主動性,教師借助網絡交互平臺進行發動,讓學生將觀察情況制作成圖片、表格、文字等調查結論,上傳至網絡交互平臺,展開互動學習討論。學生大部分都會積極響應,紛紛行動起來,將相關信息進行及時上傳。
教師利用自然觀察機會,引導學生參與學科調查活動,并利用多種有形展示手段進行信息呈現,為學科教學帶來更多鮮活的信息。這些內容大多可以成為學科課程的主要資源,為學科教學注入強大的動力。學生對這樣的實踐學習最感興趣,自然能夠獲得預期的效果。從學生的學習參與情況可以看出,教師對學生的學習心理把握得比較到位,其助學效果顯著。
在整合生物學科地方課程資源的過程中,教師需要有廣泛吸納的意識,從不同角度進行資源整合處理,以豐富生物課程內容,創造更多學習契機,支持學生的學習成長。教材、校本、家庭、社會、自然等,都屬于地方課程資源的來源,教師要對這些資源進行理性分析,對相關信息素養進行整合處理,為生物學科教學帶來更多課程資源信息,在豐富課程內容的同時,促進學生學科核心素養的發展。
【參考文獻】
[1]高偉.基于模型建構的高中生物課程資源開發與應用:模型制作+角色扮演微電影制作實踐活動[J].教師,2021(7).
[2]劉德旺.基于高中生物大概念教學的課程資源開發研究[J].甘肅教育,2019(3).
【作者簡介】肖云擎(1988— ),男,漢族,碩士研究生,一級教師,現就職于甘肅省張掖中學,主要研究方向為高中生物教學研究。
(責編 唐玉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