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華 王小亮
摘 要:城市建設與土地資源矛盾的不斷加劇促進了建筑施工技術的發展與變革,尤其是高層建筑施工技術的發展取得了顯著的成績。樁基礎施工技術,是保障高層建筑樁基礎施工質量的重要技術,是提升高層建筑整體施工質量的關鍵所在。所以,對高層建筑樁基礎施工技術進行深入分析,不僅能提升高層建筑的施工質量,還能滿足高層建筑的發展需求,為社會經濟的穩定發展提供良好的基礎環境。
關鍵詞:建筑工程;樁基礎;施工技術;要點
1樁基礎施工技術的基本介紹
樁基礎施工技術,是高層建筑的主要施工技術。科學應用樁基礎施工技術,能直接增強建筑結構的整體承載能力,降低高層建筑出現下沉現象的概率,從而提升高層建筑的整體穩定性與安全性。在應用樁基礎施工技術的過程中,要對地基變形所需承受的壓力情況與負荷壓力進行綜合考慮,從而保障樁基礎能夠滿足建筑結構的各項壓力需求,同時還要重視對土質的科學調研與勘察,保障樁基礎施工技術符合施工區域的具體地質特點。
2樁基礎施工技術的要點分析
2.1基本準備環節
在施工初期進行各種基礎準備工作是保證樁基施工技術性能優勢發揮的前提。因此,技術人員首先要全面落實施工現場的現場勘察工作,準確掌握施工區域的地質環境條件,保證后期設計工作的科學性和合理性。其次,結合樁基施工的相關方案和要求,進行機械設備的調試,保證機械設備的正常運行。第三,實施工作面整飾施工可以有效地減少各種因素對樁基施工技術應用效果的影響,提高整體施工質量。
2.2樁基尺寸的種選擇
樁基礎是高層建筑的基礎承重體系,對承載力有著嚴格的要求。為保證樁基承載力滿足特定要求,有必要保證樁基尺寸選擇的合理性。必須嚴格按照經濟控制原則合理控制樁基質量,加強經濟、環保型樁基礎的選擇和應用,如靜壓預制樁等,以保證樁的施工質量和環境效益。基金會。
2.3軸線及樁位測量復核
鉆孔施工前,要根據設計圖紙中的樁位做好測量放線工作。全站儀用于確定樁位。木樁或鋼筋樁打入樁位,埋深300mm。在樁上確定樁位中心,采用“十字錨樁法”進行標記,同時加強保護。會同有關人員對樁位、軸線進行測量復核,做好復核記錄,確保軸線復核準確后埋設鋼護筒。
2.4護筒埋設
旋挖樁機鉆孔1~2m后,使用旋挖樁機將鋼護筒打入樁孔內,護筒長度為1.5m,采用厚4~6mm鋼板制作,護筒外徑以大于樁徑200mm為宜,護筒上端應高出施工地面0.3cm。為了避免地表水沿著筒壁從外側滲入,護筒外部和原土之間需要采用黏土進行分層填筑并夯實,在夯實中需要避免護筒出現偏斜。
2.5鉆孔施工
鉆機就位且泥漿制備合格后進行鉆孔施工。在鉆進過程中,每次進尺深度需要控制在約60cm,鉆機要保持輕壓慢轉,并且放斗要平穩緩慢,尤其是開挖到地下5~8m時,要不斷用控制盤控制鉆孔的垂直度,若有偏差,需要對其及時調整。另外,需要確保鉆斗和樁位的中心重合,避免孔斜和樁位偏差情況出現。
成孔前,需要對鉆頭直徑以及磨損情況做好檢查,施工中對鉆頭磨損超標的問題需要及時處理。成孔中,按照試驗樁的施工參數進行施工,設置專職記錄人員對成孔中相關參數進行記錄,如鉆進深度、地質特征、機械設備損壞、障礙物等。
2.6鋼筋籠施工
鋼筋籠的起吊應使用扁擔起吊法,將起吊點設置在鋼筋籠上部鋼筋和主筋的連接位置,并且確保吊點對稱。吊到孔口位置時,采用套筒機械進行連接。在鋼筋籠下放過程中,鋼筋籠應對準孔位,確保鋼筋籠垂直、緩慢地入孔。鋼筋籠入孔后,要緩慢下放,不能隨意旋轉,如果遇到阻礙要停止下放,查明原因并處理后才能繼續下放,禁止高提猛落和強制下放。
在鋼筋籠下放過程中,需要確保技術人員在現場監督,采用吊筋對鋼筋籠的樁頂標高和鋼筋籠上浮等問題進行控制。鋼筋籠安裝到設計位置時,通過檢查并且合格后,使用支撐架來對鋼筋籠進行在孔口位置固定。
2.7灌注混凝土
進行混凝土澆筑時,要從漏斗口邊側將混凝土灌入導管內,不可一次放滿。拔管時,要準確測量和計算導管埋深后方可拔管。導管埋深不得大于6m,且不得小于2m。混凝土面快到鋼筋籠下端時,為防止鋼筋籠上浮,當混凝土面接近和初入鋼筋籠時,應保持較大的導管埋深,放慢澆筑速度,當混凝土面進入鋼筋籠后,應適當提升導管,減小埋深(不得少于2.0m),以增加鋼筋籠在導管底口下的埋置深度。
混凝土澆筑到和距樁頂距5m時,可以不再提升導管,待混凝土澆筑到設計標高后一次性拔出。混凝土澆筑至樁頂時,應保證澆筑的樁頂表高高于設計標高0.8m,以確保鑿除樁頂伏漿后的混凝土樁身設計強度符合要求。最后一次拔管時,需要確保導管緩慢拔出,以此防止孔內上部的泥漿被壓入樁中。
2.8斷樁處理環節
斷樁現象的引發原因較多,其中最為常見的是樁面受力過大或者樁傾斜過大,所以,在斷樁處理環節,最為重要的是科學判斷引發斷樁問題的主要原因。具體的處理措施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
在充分結合樁基設計要求的基礎上科學控制樁基的承載力,保障樁基的承載力滿足實際施工的相關標準。
保障各項測量結果的精準性。測量數據是開展樁基布置的主要依據,如果樁矩過小,則要結合施工標準開展鉆孔施工,并在此基礎之上開展植樁作業與沉降作業。
一旦發現樁基存在傾斜現象,則要立即開展科學系統的檢查工作,結合樁身的實際傾斜程度進行針對性的分析處理。如果未出現斷裂現象,則使用局部開挖法進行處理,開挖后利用千斤頂開展糾偏復位操作。如果發生了斷裂現象,則要快速提出鋼筋籠,再利用沖擊鉆進行新孔的鉆取,并及時清除各類雜物,最后再將鋼筋籠進行下沉和灌樁。
結論
在基礎施工中,建筑工程土建施工人員需要加強對樁基礎施工質量的重視,對土建工程樁基礎施工技術做好深入研究和分析。在應用過程中,應結合實際地質情況,優化樁基施工方案,嚴格按照施工流程,把握施工細節,保證施工質量。
參考文獻:
[1]李海鵬.建筑工程土建施工中樁基礎技術要點[J].建材與裝飾,2018(23):49.
[2]陳天宇.建筑工程施工中樁基礎技術的應用及實施要點[J].低碳世界,2019(6):164-165.
[3]劉國才,谷志恒.高層建筑工程施工中的樁基礎施工技術要點分析[J].山東工業技術,2019(9):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