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盛志
摘 要:為了將船舶安全航行工作落到實處,減少相關人員生命財產的損失,實現保證航行安全以及維護海洋環境的終極目標,本文從環境因素、船舶因素以及管理因素、人為因素四個方面探討了船舶安全航行的影響因素,然后提出了有效的應對措施,以供參考。
關鍵詞:船舶;安全航行;因素;策略
航運界始終高度重視船舶安全問題,一直以來,世界各國在船舶安全方面開展了很多工作[1]。但是,隨著航運業的迅猛發展,船舶經常發生爆炸、火災、擱淺、污染以及碰撞等事故,并且帶來了極大的后果。深入探究船舶安全航行的具體影響因素以及應對措施,保證船舶航行的安全,變成相關部門進一步面臨的核心課題。
一、船舶安全航行的具體影響因素
(一)內部因素
1、人為因素
大部分海上事故都是由人為因素引起的,伴隨船舶的自動化與新型化發展,科學技術被廣泛運用于航運業中,船上系統功能以及設備整體精化,科技含量以及自動化程度獲得提升,對工作人員在操作控制、維護管理以及技術應用、理論知識等方面進一步提出嚴格的要求與標準[2]。隨著員工工作時間的不斷擴增,其將感到越來越疲勞,這就必須嚴格按照駕駛員的疲勞程度對其工作時間進行有效調整,使駕駛員獲得一定的休息,更好地保證航行的安全性。
2、船舶因素
這個因素涵蓋船舶自身以及船舶管理。船舶品質以及船舶適航是船舶順利航行的重要條件。當然,船舶自身因素還涵蓋機械電氣設備、駕駛室的導航設備、機艙各類救生與消防設備是否順利運行等。
(二)外部因素
1、環境因素
環境因素主要是指海況以及水域、天氣等。影響海運安全的相關氣象條件涵蓋洋流、潮汐以及風(浪)、能見度等。海上是自由挑選航行路線的水域,可海域航道交叉情況、航道彎曲角度、航道深度以及航道寬度等對海運的安全產生了極大的影響。海域交通因素也很關鍵。海域船舶交通流量以及通航秩序是對海域交通環境進行有效衡量的核心指標[3]。很多數據進一步表明,離岸大約10海里的海域最容易出現海上事故,一個原因是由于大量的沉船、暗礁與淺灘等礙航物都分布于沿海地區以及航道條件不佳,造成船舶不易操作而引發事故,其他原因是沿岸海域擁有很大的船舶通航密度,增加了船舶出現碰撞事故的概率。
2、管理因素
當前航運安全中管理因素所扮演的角色更加關鍵。很多的事故與船員管理與船舶管理有關,船舶設備與結構也關系到管理;航運公司欠缺一定的安全生產意識,未落實安全制度建設,貨物配載不科學;船舶長時間運營,公司很難兼管到全部船舶,很難深入貫徹安全管理制度。管理部門協作與聯動體制不太完整,也阻礙了水上交通安全管理的可持續實施。
二、船舶安全航行的優化措施
(一)加強船員素質培養以及管理機制
現如今,人為因素是船舶安全航行的核心影響因素。于是,要對每個環節進行有效預防,加強船員素質培養以及管理機制[4]。第一,在駕駛員的選拔過程中,應重視候選人的相關心理因素。船員公司需要按照氣質等因素對駕駛員進行分類,充分了解駕駛員的心理因素。如此能夠有效減少駕駛員的失誤。第二,要降低疲勞對駕駛員的相關影響,創建合理的生活與工作節律,保證充足的休息以及睡眠時間,拓展駕駛員的業余生活,強化勞動時間的有效管理,提升船舶工作效率,以更好地避免水上事故的出現。第三,減少駕駛員因技能因素引起的失誤。創建船員發證以及跟蹤管理、培訓的監督體制,對安全管理系統進行審核,充分開展培訓管理,提升培訓品質,嚴格把控發證以及考試評估關,重視駕駛員知識更新以及水上資歷的相關要求,以提升駕駛員的適應能力。還要充分提升船員的管理技能。管理者不但需要具備大量的操作經驗,而且需要熟練掌握相關理論知識,擁有優良的整體素質。
(二)弘揚安全文化
強化對駕駛員的教育以及督促,將各級主管部門以及執法監督部門的相關要求落到實處;認真實施各類安全生產的規章制度以及操作規程,充分遵守勞動紀律,避免“三違”情況的出現,對事故隱患進行消除,加強應變能力,克服安全生產過程中的麻痹思想以及僥幸心理;提升廣大駕駛員的社會責任感,進一步營造人人關注安全的良好氛圍[5]。經過強化船舶管理,嚴格實施質量安全管理體系與《安全生產法》,落實相關規章制度。如此,駕駛員就可以很好地掌握相關安全生產知識,使自身的應急處理與事故預防能力、安全操作技能獲得提升。使廣大駕駛員進一步創建安全憂患意識、安全防范意識以及安全責任意識,就可以具備堅強的意志、旺盛的斗志以及充沛的精力,就會高效率地開展本職工作,對安全生產環境進行主動維護,確保船舶的安全、順利生產。
(三)開展船舶安全管理體系
ISM規則的執行目標是充分確保海上安全,避免生命損失或者人身傷害,防止破壞海洋環境以及財產。國內很多航運公司已經創建了安全管理體系[6]。因為船員是船舶安全管理體系中的實施者,船員對執行ISM規則的業務能力、熱情以及責任感進一步決定了實施成效。因此強化對駕駛員的監督管理,使其持續學習以及更新知識,熟練掌握各種應急操作,進而實現安全以及環境保護的終極目的。
(四)開展NSM規則
NSM規則執行以來,大部分航運公司創建以及優化了安全管理體系,更好地落實了安全以及防污染管理責任。同時,經過海事主管機關的有效審核以及監控,推動了船舶安全以及防污染管理水平,航運公司的相關安全管理逐漸標準化,效果十分顯著,水上交通安全管理體制不斷產生。
(五)采取綜合安全評估方法(FSA)
FSA作為一種系統化與結構化的安全評估方法,已經在國內外海運界獲得了廣泛的運用。該方法借助于安全經濟學的原理,經過標準的評估環節,進一步獲得合理、可行的策略,進而實現提升安全水平與優化安全工作的核心目的。中國船級社與交通部海事局等的研究人員已經深入研究了FSA的運用策略。此后,又采取FSA對長江高速船有效開展了風險評估,并且對渤海灣客滾船開展了FSA研究。近期,我國部分航運單位已經開始把FSA運用到特定船舶航行安全保障體系的研究中。
三、結語
綜上所述,本文從加強船員素質培養以及管理機制;弘揚安全文化;開展船舶安全管理體系;開展NSM規則;采取綜合安全評估方法(FSA)等策略入手,以更好地保證船舶航行的安全。環境、船舶以及船員三者息息相關,唯有實現對環境的合理利用,并且有效結合船員的專業技術和船舶的先進設備,才可以充分避免船舶出現海難事故,進一步保障航行的安全。
參考文獻:
[1]胡甚平,軒少永,劉宇,等.北極冰區船舶安全航行過程風險動態仿真[J].極地研究,2019,31(01):84-93.
[2]王巍,曲鵬翔,徐祥云,等.上海港洋山港區主航道船舶安全航行的精細化管理[J].水運管理,2020,042(001):30-33.
[3]魏萬淇,高曙,初秀民.基于流推理的定線制水域船舶航行安全評估方法[J].中國安全科學學報,2019,29(03):172-177.
[4]陳波.駕駛臺資源管理與船舶的航行安全[J].科技風,2019,399(31):231-231.
[5]張帥.淺談船舶駕駛員的隨機應變能力與船舶航行安全[J].知識文庫,2019,465(17):247-247.
[6]張松松.探析船舶電氣對內河船舶航行安全方面的影響[J].商品與質量,2019,000(005):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