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本寬,何昕澤,王盼,黃森斌,康華靖
(1.遂昌自然資源與規劃局,浙江 遂昌 323300;2.浙江大盤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浙江 磐安 323300;3.溫州市經開區沙城中學,浙江 溫州 325000;4.溫州市農業科學研究院,浙江 溫州 325026)
野生食用植物是指根、莖、葉、花、果實等器官可供食用的野生、半野生植物[1]。我國先民有長達數千年的野生植物采食歷史,并且由此積攢傳承了非常豐富與寶貴的救荒、食療經驗,如漢朝的《神農本草經》、明代的《救荒本草》等歷史著作中詳細地總結記錄了一些資源植物的種類、繁殖、加工利用和存儲方法等[2-3]。新中國成立之后,我國設立了多個植物資源研究機構,對植物資源開展了詳細的調查。在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下,我國一些省市設立了專門的植物資源研究機構和院校,《中國植物志》和經濟植物讀物也相應出版,為我國植物資源研究利用提供了豐富的信息支撐[4]。
遂昌縣地處中亞熱帶,境內有浙江九龍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自然條件優越,野生植物資源豐富,對其境內野生植物的開發利用一直備受關注。目前研究主要集中在觀賞及藥用植物的開發利用上,如傅蔥球等[5-6]對觀賞蕨類植物進行了調查;吳雪芳等[7]對遂昌縣野生觀賞木本和藤本進行了調查,并給出了園林應用建議;徐壽愛等[8]對野生有毒植物資源進行了調查研究;傅賽紅等[9]調查野生藥用蕨類植物,并提出了開發利用建議。然而,鮮見基于食用角度對野生植物開發利用的研究報道[10-11]。
野生植物最初生長在原始、自然的環境中,遠離污染、公害,是一類綠色環保、營養豐富的植物。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升,人們對健康飲食更加關注。近年來,我國野生食用植物資源產業化應用速度逐漸加快,比如森林蔬菜資源的開發利用從原來的農戶個體轉變為農民采集、工廠收購、成批生產,國家范圍內已經建成了多個森林蔬菜出口加工培訓基地。在現代科技的支持下,科技人員加大了對野菜采集、存儲、加工、運輸的研究力度,提升了其食品加工技術水平,且食品的加工方式也更加多元化。在經濟全球化的發展影響下,我國有十多種的森林蔬菜被推廣到國外,森林蔬菜的產業化成為我國農業出口創匯的重要渠道之一[12]。為此,本文通過走訪調查與資料查閱,整理出遂昌縣主要食用野生植物資源,并在此基礎上提出開發利用建議,以期為遂昌縣野生食用植物資源的開發利用提供參考。
遂昌縣位于浙江省西南部,地理坐標28°13′~28°49′N和118°41′~119°30′E,總面積3 946 km2。境內地形以山地為主,山地面積占總面積的91.6%。境內主要溪流為松陰溪、烏溪江和靈山港。地處亞熱帶中部,屬亞熱帶季風氣候,溫暖濕潤,四季分明,年平均氣溫為16.8 ℃,年無霜期250 d左右,年降雨量達1 490 mm,相對濕度為80%左右,土壤種類繁多,主要有黃壤、紅壤、潮土和水稻土4種。復雜的地形和溫暖濕潤的氣候,為植物的繁衍和森林植被的生長提供了良好條件[7]。
通過野外實地調查和相關文獻查閱相結合的方法,走訪全縣鄉鎮,包括當地農家樂、特產店、農貿市場、農村集市等,調查結果能較為全面的代表遂昌縣野生食用植物資源的利用情況。為使調查結果更加深入,輔以當地居民訪談及縣志資料查閱,以補充外業調查可能遺漏的種類,最后整理出遂昌縣野生食用植物資源名錄、食用方法及喜食程度。
遂昌縣主要野生食用植物種類有41種,根據植物的食用部位分類,其中根莖菜類植物有8科9屬9種,葉菜類植物有12科16屬18種,花菜類植物有4科4屬4種,果菜類植物有8科9屬10種。
根莖菜類植物指以植物根、莖,或者根和莖均可食用的植物。根據調查,全縣主要根莖菜類植物共8科9屬9種(表1)。喜食程度較高的有毛竹、土人參、黃精和藠頭,其中毛竹的食用最為廣泛。

表1 遂昌縣主要食用野生根菜類植物
葉菜類植物是指以帶葉幼芽、嫩苗、嫩葉、葉柄和嫩梢作蔬菜食用的植物[13]。根據調查,全縣主要葉菜類植物共12科16屬18種(表2),其中菊科植物較多,占5種。喜食程度較高的有蕨、馬蘭、大青和攀倒甑,其中,蕨、攀倒甑和馬蘭食用最為廣泛。

表2 遂昌縣主要野生葉菜類野生植物
花菜類植物是指以花或花序作蔬菜食用的植物。根據調查(表3),全縣花菜類植物種類較少,僅4種,分別為蘘荷、紫藤、梔子和木槿,其中以蘘荷和木槿食用最為廣泛。

表3 遂昌縣主要野生花菜類野生植物
果菜類植物是指果實或種子可直接鮮食或稍經煮炒即可食用的植物,該類植物種類也較多,資源豐富。據調查,全縣主要食用的果菜類植物共8科9屬10種(表4)。喜食程度較高的有金櫻子、野山楂、苦櫧和中華獼猴桃,食用最為廣泛的為中華獼猴桃和苦櫧。

表4 遂昌縣主要野生果菜類野生植物
野生食用植物作為無公害綠色食品的重要組成部分,以其豐富的營養、獨特的風味和較高的醫療保健價值而備受青睞。目前,不但已成為國內高端餐飲的席上珍品,也出口到歐洲、日本、韓國及東南亞一帶進行外匯創收[12]。遂昌縣野生食用植物資源豐富,但大量野生食用植物資源處于尚未開發狀態。鑒于此,針對遂昌縣野生食用植物資源的可持續發展提出相關建議。
目前基本摸清了全縣野生食用植物資源的種類,但對大多數野生食用植物資源還缺乏全面的了解。有效掌握其分布貯量、生長環境、生物學特性、食用價值、潛在風險和生態影響等方面的基礎性數據[1],是推進產業化應用的前提。在此基礎上,重點從喜食程度、康養價值及資源潛力等方面對資源進行綜合評價,以期針對性地開展產業化推廣工作。
遂昌縣絕大多數野生食用植物資源并未受到人們的重視,其主要原因是沒有規模化和產業化,導致經濟效益較低。因此,建議對市場接受度進一步調查,以植物學、經濟學、生態學為評價基礎,篩選出經濟價值較高、產業化潛力較大的種類,開展選種育種、高效栽培等關鍵技術研究;同時,開展復合經營技術示范,尤其是結合遂昌地區林業資源豐富的優勢,進行規模化林下近野生種植。
在開發利用過程中應不斷拓寬野生食用植物的精深加工與綜合利用渠道。根據野生植物的食用部位及食用方法,對野生植物進行加工,如腌制成咸菜,曬干或者初加工后真空包裝等,方便推廣和銷售。近年來,遂昌縣始終將全域旅游作為縣域戰略性支柱產業打造,努力將遂昌地區率先建設成浙江乃至長三角“大花園”。2017年遂昌成功入選首批“浙江省全域旅游示范縣”創建名單。結合旅游產業,將食用野生植物打造成為食品市場上的名優產品,將綠色植物資源優勢轉變為有競爭力的商品優勢與經濟優勢。與此同時,加強與科研院所的合作交流,引進科技力量,以綠色保健食品為突破口,逐步培育“龍頭企業+合作社+基地+農戶”的產業發展模式,形成產學研一體化的新型農業產業發展鏈條,推進農業產業轉型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