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彥,張冬青,黃靜,鐘宇
2012年,慕課(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MOOC)這一大型開放式網絡課程興起,美國大學陸續設立該網絡學習平臺,在網上提供免費課程,給更多學生提供了系統學習的可能。MOOC以其工具資源多元化,課程內容免費且易于使用等特點受到學習者的廣泛關注。然而,MOOC作為一種新生事物,也有著自己的“軟肋”,比如MOOC學習憑借興趣驅動,入學率與輟學率均較高;碎片化的學習難以真正形成知識體系[1];MOOC視頻僅教授課程知識,缺乏隱性知識的傳遞等。因此,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阿曼德·福克斯教授提出了小規模限制性在線課程(small private online course,SPOC)這一概念。SPOC的Small和Private是相對于MOOC中的Massive和Open而言:Small是指學生規模一般較小,為幾十人到幾百人;Private是指對學生設置限制性準入條件,達到要求的申請者才能被納入SPOC課程[2]。這種對學習者有著諸多限制的教學模式將MOOC的優質教學資源和傳統的課堂教學優點結合起來,保證了教學的效果和質量,避免了不必要的資源浪費,使得優質的課程資源能夠為更多有需求的人群使用[3]。重慶醫藥高等專科學校《全科醫學概論》課程總學時34學時,傳統授課以理論講授為主,實訓學時僅6學時,教學中存在內容枯燥、崗位實踐少、學生學習積極性不高等問題。為了解決上述問題,全科教研室對《全科醫學概論》課程進行了基于SPOC課程的開發和教學設計,將線上學習和線下學習進行了有機結合。本文對其課程開發、教學過程安排和教學評價設計進行介紹,以期為其他高校提供參考。
1.1 以理論灌輸為主 《全科醫學概論》是全科醫學的入門教育,該課程主要介紹全科醫學的基本理論、基本原則與方法及基本技能。在教學過程中全科醫學基本理論和基本原則的教授約占整個課程的2/3,這部分內容理論性較強,內含較多全科醫學相關政策、制度,本身較為枯燥,加之傳統教學的學時分配中純理論講授有28學時,課堂上主要依靠教師講解,存在“滿堂灌”的現象,學生學習興致不高。
1.2 實訓過于薄弱 《全科醫學概論》傳統教學重理論講授,實訓教學所占比例較少。在本校臨床醫學專業開設該門課程的34學時中,實訓課僅有6學時,實訓項目3個:家系圖的繪制和分析、健康教育講座設計、社區見習。全科醫生應具備的基本技能,比如問卷調查、健康檔案填寫、醫患溝通、慢性病管理等,學生在課堂中沒有機會進行實際操作,僅聽教師對于操作步驟的講解,是缺乏對于全科醫生工作任務具象化了解的;2學時的社區見習學時數較少,時間匆忙,只能讓學生在課堂外對全科醫療有一個淺表的認識。
2.1 分析全科醫生工作任務和崗位能力 何坪等[4]、張冬青等[5]的調查顯示:目前基層醫生主要承擔的工作任務是基本醫療和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具體主要為常見疾病診治、傳染病管理、常見癥狀診治、留觀患者、慢性病管理、健康建檔等。這說明在加強專科醫學生臨床診療技術能力培養同時,需要增加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相關知識與技能培養。崗位能力方面除診療技術能力外,對于在基層工作的全科醫生還強調全科思維、開展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能力和醫患溝通能力。
2.2 《全科醫學概論》教學模塊劃分和知識點分解 根據全科醫生工作任務和崗位能力要求,《全科醫學概論》授課應強化學生的全科意識,掌握全科醫學的基本原則和方法;強化人際溝通(醫患溝通),加強人際處理能力訓練,特別是團隊合作能力、危機公關能力;增強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能力的培養,如健康教育、傳染病管理、慢性病防控、老年與婦幼保健、健康檔案建立等。據此,將《全科醫學概論》分為基本理論(社區衛生服務、全科醫學、全科醫療、全科醫生)、基本原則與方法(以人為中心、以家庭為單位、以社區為范圍、以預防為導向的健康照顧)、基本技能三大模塊。圍繞每一模塊的內容分解出相應知識點,如基本理論模塊分解出社區衛生服務、全科醫學的發展歷程、全科醫學的產生背景、全科醫學/全科醫療/全科醫生的概念、全科醫學的基本原則、全科醫療的基本特點、全科醫生的任務和職責、全科醫生的角色和素質、全科醫學教育9個知識點。基本原則與方法模塊分解出以人為本的照顧原則、全科醫生的臨床思維、家庭的定義和結構、家庭對健康的影響、社區衛生診斷的概念、社區衛生診斷的步驟、社區衛生診斷資料收集、臨床預防服務的方法、健康教育與健康促進、傳染病的報告、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處理、醫患關系與醫患模式、醫患溝通技巧、健康檔案管理、高血壓管理規范、2型糖尿病管理規范等38個知識點。基本技能分解出家庭評估、老年保健、婦幼保健、健康教育設計與實施、慢性病規范管理流程、健康檔案建立6個知識點。
2.3 組建課程團隊 為了使資源建設更加符合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工作實際,重慶醫藥高等專科學校全科醫學專業帶頭人組建了一支由熱心全科醫學教育,并具有多年全科醫學教學和培訓經驗的專任教師,以及在社區一線工作的主治職稱以上醫師作為兼職教師組成的全科醫學教學團隊。其中專職教師8名,副高級及以上人員4名,講師4名,涵蓋了全科教研室、預防教研室和人文教研室;兼職教師5名,均為全科副主任醫師,來自重慶市5家全國示范社區衛生服務中心。
2.4 設計腳本、拍攝視頻 教學視頻是SPOC教學資源的核心,因此本課程從學習內容、教學策略和媒體這3個方面進行設計[6]。一個視頻講解一個知識點,時長5~10 min,最長不超過15 min,教學內容高度集中,解說簡明扼要,圖文并茂[7]。理論介紹多采用動畫形象,趣味性強;實踐操作直拍社區全科醫生工作實際,理論緊密聯系實踐。這樣的教學視頻既保證學生便于利用碎片化的時間學習,又使其注意力不易分散,促進學生的有效學習。
2.5 搭建SPOC平臺 本校與超星爾雅公司合作,搭建了《全科醫學概論》校園SPOC平臺,資源包括:教學視頻(視頻共53個,總時長約9 h)、教學日歷、教學大綱、電子教案(17個)、課件(13個)、試題庫(2 370題)、作業庫(235個)、試卷庫(401題)、參考資料(教材教參、全科醫學相關網站、推薦視頻等)。每個教學視頻后提供針對知識點的自測題,每一單元有針對該部分重難點的單元測試題。所有的教學視頻都確保學生能夠下載,在需要時可重復學習。
3.1 教學形式設計 《全科醫學概論》基于SPOC平臺的教學采用翻轉課堂模式。秦煒煒[8]認為,所謂翻轉課堂,就是在信息化環境中,課程教師提供以教學視頻為主要形式的學習資源,學生在上課前完成對教學視頻等學習資源的觀看和學習,師生在課堂上一起完成作業答疑、協作探究和互動交流等活動的一種新型教學模式。翻轉課堂最大的好處就是以學生為中心,學生利用教學視頻在課堂外完成“知識傳遞”[7]過程,在自主學習時可以隨時暫停思考消化,也可以通過反復觀看視頻加強理解,深入掌握知識點[9];將理論知識學習放于平時,課堂可以采用角色扮演、小組討論、案例分析、演講等形式加強實踐教學,讓學生成為教學活動主體,既增強課堂互動性和趣味性,也使學生真正獲取并吸收、消化知識,完成“知識內化”[7]過程。采用翻轉課堂教學,其教學及時性更強、學生自主性更高、師生互動性更好。
3.2 教學內容安排 確定采用翻轉課堂教學后,修訂《全科醫學概論》授課學時和授課形式,具體教學內容安排見表1。總學時34學時,其中純理論課僅4學時,理論實訓一體課18學時,實訓課12學時(其中社區見習4學時),理論與實訓比為13∶21,對比傳統教學的理論與實訓比26∶6,大大增強了實踐教學。授課形式多樣化,包括課堂測試、分組匯報、小組討論、案例分析、問卷調查、角色扮演等。
3.3 教學活動安排 (1)課前:①學生觀看、學習教學視頻,完成課后自測題和單元自測題;②學生通過SPOC平臺討論區與教師和同學就疑難問題進行討論、交流;③教師通過SPOC平臺的數據分析結果了解學生視頻觀看中反芻比較高的知識點,分析反復觀看的原因,設計課中相關知識點的教學方式。(2)課中:①教師發布5~10道測驗題,現場檢驗學生視頻學習效果,并根據SPOC平臺統計出的現場測驗題對錯情況,分析學生學習薄弱的地方,確定授課重點;②運用以問題為導向的教學方法、分組討論、分組演講、角色扮演等多種形式進行現場教學,以學生為教學主體,教師起到引導和組織的作用;③教師對學生任務完成情況進行總結,對學生不能解決的一些共性問題進行梳理和解答;④布置本堂課后作業。(3)課后:①學生查閱相關資料,完成個人作業,提交到平臺上;②小組分配每位成員任務,查閱資料,相互討論,共同準備,完成小組作業;③教師批改并點評學生作業,將優秀作業上傳供學生相互學習;④學生根據參考資料進行自學,拓寬知識面,加深對全科醫學的認識。
《全科醫學概論》采用教學過程評價與期末考核相結合的方法評價學生學習效果,體現職業能力培養要求。其中教學過程評價占70%,期末考核占30%。
4.1 教學過程評價 通過SPOC平臺的學習、課堂任務完成情況、課后作業完成情況等對學生學習效果進行考查,共有3次個人作業,9次小組作業計分。教學過程總成績(100分)的具體分配為:視頻學習占20%,測試題完成占10%,課堂表現占35%,作業成績占35%。其中視頻學習和測試題完成情況的統計依靠SPOC平臺強大的數據統計功能,學生登錄時長、觀看視頻情況、課后測驗完成情況、互動討論情況等信息都能被詳實地記錄下來[10];課堂表現和作業成績的評分包括教師評價和學生互評(學習小組組長對小組成員在完成課堂團隊任務和小組作業過程中的表現進行評價)。
4.2 期末考核 《全科醫學概論》試題的命題緊扣教學大綱,題型參照鄉村助理全科醫師考試要求,包括A1型題40道、A2型題20道、A3型題15道、A4型題15道、B型題10道。其中A1型題(單句型最佳選擇題)和B型題(標準配伍題)主要考查學生是否掌握《全科醫學概論》重要的基本理論知識點;A2型題(病例摘要型最佳選擇題)、A3型題(病例組型最佳選擇題)、A4型題(病例串型最佳選擇題)均為病例分析題,具有較強的思考性與啟發性,注重考查學生的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期末考核采用閉卷筆試,答題時限90 min,總分100分。
基于SPOC的混合式教學模式將線上學習和線下學習進行了有機結合,很好地彌補了《全科醫學概論》在傳統授課中存在的不足。但在實際應用中還存在一些有待解決的問題:SPOC線上教學以學生自學視頻和進行知識點自測為主,學生學習興趣和學習效率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視頻的內容設置,因此線上視頻是否既能貼近于教學內容,而又不一味是課本知識的重復,能形象生動地吸引學生自主學習就很關鍵;線下教學是否能幫助學生良好的完成“知識內化”也是教師在進行翻轉課堂設計時需要認真思考的問題。
作者貢獻:劉彥負責文章的構思與設計、論文撰寫、論文的修訂、文章的質量控制及審校,并對文章整體負責,監督管理;張冬青、黃靜、鐘宇負責文獻/資料收集。
本文無利益沖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