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文竹
百年前,陶行知先生希冀中國建立一個現代文明的教育體系,讓中國老中青少都能從學習中受益。先生站在時代的前沿高呼要“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教與學,我們要的都是真教育。陶行知說過:“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動,唯獨從心里發出來,才能打動心靈的深處。”教師的拳拳關愛之情和父母的諄諄教導之心要傳達給稚幼的孩子,讓三者之間形成良好的互動和循環,一直是我們的理想追求。說易行難,作為教育一線的教師,我們要在教育實踐中把握點滴小事,潤物無聲,表達出自己對“真教育”的理解和追求。
學生忘記把回家作業帶到學校是每一位主課老師都可能會遇到的情況。家長也經常頭疼自己孩子明明跟自己說“作業做完了”,其實分毫未動。對待“沒帶作業”其實是“沒做作業”這個情況,教師、家長與孩子之間應該互相信任,互相坦誠,站在成人的角度,始終懷著真誠的關愛之心,這是真教育的前提。教師從現實情況考慮,積極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在了解孩子的性格脾性和家長訴求的基礎上,進行換位思考,有效地解決這一不誠信事件。家長也應該體諒老師,理解教育工作的反復性和復雜性,積極配合老師的工作,主動出擊,做好孩子的心理建設。
“顧老師,今天第四組小睿的回家作業本沒帶!”周二早上,我進門第一句就聽到了課代表的報告。小睿對待作業雖然馬虎了點,但還是能及時完成的,如果事情到這為止,我會選擇相信孩子,讓他明天再把作業帶來給我批改。但不久我就收到一條消息,來自小睿媽媽:“顧老師,昨晚小睿在家一直磨嘰,到八點作業還沒寫完, 我就不準他寫了,所以他的英語作業沒有做完,麻煩在學校幫我好好批評教育一下這孩子。”小睿說他忘記帶來,而他媽媽卻證實他其實是沒有做作業,這到底是怎么回事?我趕緊去找小睿問個明白。
“小睿,你今天英語作業確實是沒帶來嗎?”
“嗯,我忘在家里的桌子上了。”
“老師再問你一遍,是沒帶,還是有什么原因沒有做?”
“真的沒帶,我昨天寫完放在,放在那個桌子上了,沒帶來。”
小睿說的聽上去很像回事,但孩子畢竟是孩子,我還是從他的眼神里捕捉到一絲恐懼。有了他媽媽的證言和回答我時他眼神里的飄忽,我相信他這次是說謊了。
“那你能打個電話讓媽媽把作業送來嗎?”
“那好吧,我給我媽媽打個電話,讓她送過來。嗯,不知道她能不能找到。”出乎我的意料,小睿非但不承認自己沒做,反而是想“演”下去了。
我把手機遞給他,他播了一串數字,按下了免提。我想到,小睿是清楚媽媽知道他沒做作業這回事的,打了電話,應該就能戳穿他的謊言。
意料之外,小睿撥打的電話沒有人接。此時,臨近上課了,我先讓小睿回去,等著小睿媽媽回撥給我。到了下午快放學時候,小睿補好的作業送來了,但我的電話還沒有動靜,我忍不住在QQ上給小睿媽媽留言,把事情情況跟她說了一遍。很快我就收到了小睿媽媽的回復,小睿打的是他爸爸的電話,小睿爸爸現在在北京出差,早上7點多還在休息,不可能接通電話,而且他也不知道這件事。小睿媽媽對孩子會臉不紅心不跳地說謊也表示痛心。晚上,小睿媽媽告訴我,小睿說他一來學校就補好了作業,還拿出了下午我批改好的作業給媽媽看。他還是沒有承認自己對昨晚沒寫完作業這件事說了謊。
我邀請了小睿媽媽第二天中午來學校一趟。應她的要求,我、小睿、小睿媽媽在學校一個僻靜處,開始了“三方會談”。
“昨天你作業沒做,怎么跟顧老師說是沒帶?”小睿媽媽先發制人。
小睿沉默不語,眼里有了閃閃的淚珠在打轉。看著小睿這樣,母親還是心疼的,摸著孩子的頭,語氣也柔和了些,繼續說道:“你跟老師說時間太晚了,沒做完不行嗎?怎么能騙老師呢?”
小睿有點抽泣了:“我想補完就好了。”
看著這樣的情形,我趕緊打個圓場:“小睿,你能看著媽媽的眼睛,保證下次不拖拉作業,即使有事耽誤沒完成,也能誠實跟老師交代嗎?”小睿頓了頓,重新整理好了自己的情緒,開始一字一句地向媽媽做出保證。
之后,我和小睿媽媽對小睿的學習情況和在家情況也做了一些交流,達成了小睿的教育要細致、嚴格的共識。
在我的印象里,小睿是個聰明機靈但又不肯踏實對待學習的孩子。在公開課上,他積極舉手發言,回答響亮、答案精準是我們班的“捧場王”,給我和其他前來聽課的老師留下深刻的印象。只是,更多的時候,他上課幾乎不舉手發言,做小動作的次數也頗多,好幾次看到他都是在漫不經心地玩著自己的文具。小睿就是這樣一個孩子,靈敏又不夠自覺,有時他的課堂作業要拖到快放學才開始做,潦潦草草地寫完了就算是完成任務了;遇到默寫錯誤的單詞,你不去找他訂正,他可能逃過一天算一天。如果你盯著讓他學幾個新單詞或者背熟一篇課文,他一會兒就能掌握并且流利地復述出來,但如果你不盯著他,讓他自己去背,他可能又先去玩一會,再走會兒神,“磨”上近半小時的“洋工”,才能差不多背出來。
雖然小睿目前英語成績中等,但在我心中,他是非常有潛力的孩子。為此,之前我就聯系過他的家長。因為小睿爸爸常年在外出差,教育小睿和他妹妹的任務就交給了小睿媽媽。小睿媽媽原本是公司里的骨干,一年中需要多次去外地考察。為了更好地照顧兩個孩子,媽媽換了工作,把更多的時間留給兩個孩子。小睿媽媽了解自己兒子的性格和脾性,也愿意配合老師的工作,要求孩子在校必須完成課堂作業,不可以拖延。
小睿媽媽告訴我,剛開學的時候,不寫完作業不讓吃飯,小睿天天餓得大哭,她還是堅持不給吃,過幾天小睿主動和她說,自己不太合適懲罰,需要的是激勵:每天在媽媽晚上6點下班前,完成作業,就讓他玩15分鐘手機。小睿媽媽答應了,但沒過幾天又開始拖延了。這次他到晚上八點沒做完作業,就先讓他去睡覺,于是有了這次的事情。我和小睿媽媽都明白,現在三年級三門功課的作業并不多,以小睿的頭腦和速度,只要抓緊時間,在下午六點前完成作業,是輕而易舉的事情,問題是在于他的惰性和不自覺,讓他在沒有大人監管的情況下,遲遲不肯打開作業本寫作業。小睿的以退為進,小睿媽媽也是心知肚明的,但她答應了下來,體現了她是希望小睿能盡早完成作業的初心。但這樣的妥協換不來小睿的堅持,沒幾天小睿情愿餓著肚子或者不玩手機,也不想提筆完成作業,能拖就拖,能少做就少做就成了小睿的行動目標。
小睿的媽媽無疑是愛孩子的,她不僅在事業上做出了讓步,也關心孩子成長的每一個細節。得知孩子說謊,她十分意外,她奉行的家庭民主教育有些地方過于退讓,讓小睿這個敏銳的孩子找對了弱點,有了可乘之機。
每個孩子的成長都離不開家庭和學校的共同的培養。老師是實現“真教育”的橋梁,也是家長與孩子之間關系的協調者。反思這次事件,我受到了幾點啟發。
1.要留心觀察孩子的性格和特點。許多同行都會發現一兩個在老師眼里靦腆內向、不多言語的孩子,卻在班級里有不少的好朋友,是個交際明星。他在老師面前的不言語,可能是出于對教師職業的敬畏和家長對他的要求。而一個在課堂上積極發言,總是笑臉回答你問題的孩子,他在跳長繩、丟手絹這些活動中,總是安靜地在一旁站著,或者情愿拿出一本書來看。孩子在集體活動中,與同齡人之間的互動,反映出的也是他性格的一部分。老師只有看對孩子的性格脾性,才能對癥下藥,因勢利導地切中他的性格命脈。事例中的小睿便是我通過半年多的相處,我知道他是外向好動的,有一定抗壓能力的孩子,所以我和家長在商量后,決定當面一起解決說謊這件事。對待怯弱膽小的孩子,還需要老師溫和地對待,靈活應變。
2.了解家長的訴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無論是班主任還是普通的任課老師,我們都應該對孩子的家庭狀況有個大致的了解。現在社會交通與訊息飛速發展,個別家長因為工作等的原因,不能時常陪伴孩子,對孩子的在校情況并不了解,需要老師的協助。老師秉著一顆赤誠之心,通過觀察和積累的經驗,在校及時去發現問題,主動理解孩子,一起改進,在必要時,與家長互聯互動,取得家長的信任。只有打通了家長的環節,互相理解和支持,才能更好地開展家校合作。老師要事先進行斟酌,見到家長時,該以什么樣的語氣和方式進行談話,要說什么內容,重點在哪里,要解決什么問題,改善什么現狀,談話過程大概需要多久。只有老師在對孩子的性格和學習狀況有清楚地把握之下,與家長進行溝通,才能讓家長充分了解老師的出發點和歸宿都是源于對孩子的愛,以真心換真情,家長才會將自己內心的看法與展望展露,形成真教育中家校的合力。
3.多換位思考。老師要有同理心。我們理解每個做家長的都有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態。將心比心,家長把孩子送來學校,孩子就是我們共同的孩子。在他們小小的世界里,家長和老師是最大的權威了。老師如果針對每個孩子不同的性格和學習特點坦誠地提出有建設性的想法,比如有些孩子偏科,就鼓勵孩子努力把弱勢科目提高到平均水平,讓他逐漸發現不同學科的樂趣,這樣能幫助更多的孩子對學習不再抗拒,更樂于主動去學。孩子的世界比大人簡單的多,多從孩子的角度出發,我們把自己假想成小孩,就能懂得他們還不能很好地克制好自己,奉行著快樂至上的原則,所以他們會在作業和游戲里選擇游戲,在責任和逃避里選擇更為輕松的逃避。作為教師,我們尊重孩子的選擇,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和“望子成龍”的心理,但無論家長還是老師得從心出發,曉之以利弊,耐心細心地把他們引向真教育的道路上。
教育是教人化人。化人者也為人所化,教育總是互相感化的。每位青年老師都在教書育人這條無止境的路上摸索,前行沒有捷徑但有反復,路上難免彎道無數,看似是平坦的康莊大道,卻也可能暗藏荊棘數個。真教育需要我們坦誠面對初心的觀察和反思,通過家、校與生的互相理解和配合能讓我們少走一些彎路,助力我們教師和孩子、家長一起成長,共同平穩地走在“真教育”之路上。
(作者單位:昆山市花橋中心小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