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昕穎
幼兒教育在教育體系中分擔著重要角色。教師不僅對幼兒的知識文化進行啟蒙教育,還要兼顧幼兒的心理健康維護。由于幼兒園階段的孩子們年齡較小,開展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有助于幼兒今后的健康成長。
我國對幼兒心理教育的研究起步較晚,幼兒心理健康問題的認知還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阻礙著我國幼兒心理教育的發展。隨著我國經濟發展快速騰飛,人們的工作壓力、生活壓力也越來越大,對于幼兒的心理健康維護,已成為關系國民身心健康發展的主要環節。它不僅為幼兒未來的小學階段、中學階段學習和生活做好準備,還為他們今后的成長打下良好的心理基礎。
目前,幼兒家長的工作、生活節奏加快,家庭生活狀態不斷發生變化,這些因素都會影響幼兒的心理健康。幼兒在成長的過程中,可能會出現一系列心理學疾病,幼兒通常會表現出來不同程度的自卑、自閉、緊張、焦慮等,幼兒出現這些癥狀與他們生活與學習的環境有很大關系,這些因素的存在對幼兒健康成長有很大的阻礙作用,因此,必須盡快克服影響幼兒心理健康的因素,使孩子們在成長過程中,有一個良好的環境。
(一)用愛呵護幼兒心理健康成長
幼兒教育工作者首先應具有愛心,這是最重要的職業操守,幼兒教師應對孩子充滿愛心,尊重每一位孩子。幼兒階段的孩子,他們的心理與思想發育處于萌芽狀態,心理比較脆弱,對教師的言傳身教比較敏感,有時候幼兒老師的一句無意話語,就會刺痛孩子幼小心靈,讓他們感到害怕。因此,幼兒教師應時刻對孩子保持愛心,用微笑與和藹的話語與幼兒進行交流,讓他們感受到自己行為得到了老師的認可。當孩子某項行為獲得成功時,應及時給予表揚,夸贊:“寶貝,你真是太棒了!”當孩子遇到困難,心理上打退堂鼓時,應給予鼓勵:“寶貝,我相信你能做到的,加油!”每一位教師都用心呵護幼兒成長,就會使孩子同樣充滿愛心,成為一個具有正能量的孩子。
(二)家長應為幼兒身心發展做好表率作用
幼兒與父母關系最為密切,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因此,幼兒的早期心理教育是在家庭環境中接受的。父母的言行舉動、思想意識、情感表達都在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孩子,對孩子的身心成長有著很大的導向作用,所以,父母要為孩子做好表率。一些研究表明,生活在不同家庭環境中的幼兒,他們的心理素養是不一樣的,比如,孩子長期生活在批判式的家庭中,那么孩子就會指責他人;生活在充滿敵意的家庭中,孩子就會學會打架;生活在充滿鼓勵的家庭中,孩子就會變得越來越自信。因此,父母要給予孩子一個健康成長的環境,為孩子的成長創造和諧的家庭生活氛圍。
(三)注重幼兒身心發展培養交際能力
幼兒心理健康是通過人與人相互交流形成的,幼兒教師應幫助幼兒以飽滿的熱情,充滿同情與博愛之心融入生活的群體,與人群建立良好的交際關系。教師應給予幼兒更多的愛,使孩子們在充滿愛的環境下成長,所以,教師在與幼兒交流的時候,應掌握運用愛的策略。首先,教師要善于在幼兒面前表達自己的心情,幼兒成長的情感世界不容易顯現出來,而他們的情感表達則非常容易流露出來,因此,教師要將自己的情感充分表現在幼兒面前,已達到與幼兒交流的目的。另外,幼兒教師不僅要在孩子們面前展示自己的情感,還應向幼兒表達一些自己內心感受,讓幼兒看到一個更加真實的教師形象,有利于進一步加深教師與幼兒之間的感情。
(四)加強家園的協作,促進幼兒心理健康成長
幼兒的成長離不開家庭的關愛,家庭教育環境直接影響到幼兒心理健康發展。要想保證幼兒健康成長,就必須加強家庭與幼兒園之間的聯系。幼兒園可以經常組織一些活動,比如家屬開放日、家長會、家園共育宣傳欄、講座等形式,讓家長更加詳細地了解到孩子的心理情況,并向家長強化科學育兒教育,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育兒觀念,能夠掌握正確教育孩子的方法及措施,以配合幼兒園更好地做好幼兒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讓孩子們健康成長。
在幼兒的成長過程中,家長與幼兒教師承擔著重要的角色,對幼兒心理健康維護發揮著重要作用,家長與教師應向幼兒做好表率。維護幼兒心理健康是一項長期的工作,家長與教師應掌握科學的方法,把培養幼兒心理健康與孩子文化素質培養放在相同地位上,為孩子的心理成長提供良好的環境。
(作者單位:昆山市花橋黃墅江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