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亞麗
3~4歲的幼兒盡管表達能力還在發育,但有一定溝通能力與自理能力,這個時期讓孩子進入幼兒園,可以最大限度地開發孩子的心智,用正確科學的方法加以引導,可以形成良好的思維能力、溝通能力、學習能力,這也是性格形成的關鍵。游戲是幼兒學習的基本形式之一,以游戲的形式,對孩子進行溝通、學習的指引,在不抑制孩子天性的同時,培養孩子適應集體環境,建立合作的伙伴關系。本文以幼兒園自然派游戲初探為方向,談談游戲對幼兒成長的影響。
幼兒時期的孩子對世界的認知是空白的,對自己的認知還沒有形成,對外界的一切都會感到好奇,外界的環境直接影響孩子性格的發展。這個時期的孩子依據天性進行模仿學習,將其看到的、聽到的、接觸到的內容形成自己的思維模式,此時不能要求孩子像小學初中一樣以每節課45分鐘的形式上課,通過理論傳授孩子知識內容,因為這個階段孩子還沒有自制力,對所有信息的來源還處于模仿階段,無法分辨事物的好壞,沒有自己的判斷能力。而周圍環境又直接影響孩子后天的適應、溝通、學習能力,因此對幼兒的啟蒙教育也是教育的重中之重。

幼兒的啟蒙教育體系在不斷地完善,其中不抑制孩子的天性,又能很好地對孩子起積極的引導作用的模式以陪伴游戲為主。游戲可以培養幼兒的身體協同能力,在交流互動中形成溝通能力以及社交關系。
幼兒的身體、智力、性格都處于全面發展的階段,因此幼兒園的教育至關重要。與孩子共享那片秋天的小樹林,在友善良好的氛圍里,通過游戲開啟幼兒對外界事物的感知,達到啟蒙教育的目標。
(一)塑造正確的觀念
幼兒對外界的感知來自外界對他的信息反饋,然后以模仿的形式在表達出來。此時幼兒的身體素質、語言表達都還處在新生的階段,啟蒙教育直接來源于周圍的環境,在潛移默化中影響著幼兒的發展、觀念的塑造。游戲向幼兒傳遞正確的觀念,幼兒加以模仿,從而形成自己的觀念。因此幼兒的游戲是伴隨在教學中進行引導的。
游戲對幼兒的發展起良好的引導作用。通過游戲,幼兒對世界的認知更加廣闊,通過與伙伴的互動,接受度在提高。游戲可以塑造幼兒對外界認知的正確觀念,在游戲中體驗教學者想要讓他感知的信息,通過信息的模仿形成自己的觀念,游戲是幼兒對外界初步認知的橋梁。
(二)培養思考問題的方式
幼兒還沒有形成獨立思維的能力,而幼兒時期又是思維能力形成的關鍵時期。游戲可以調動幼兒對外界的互動,在互動中產生對外界的認知,而后進行思考,開發思維能力。自然派的游戲更貼合幼兒的思維方式,以外界反饋的信息,進行模仿學習。更符合幼兒的天性,利用幼兒對外界事物的好奇心,培養幼兒對外界的思考,構建認知能力體系。
幼兒的思考問題方式大都是被動的,看到什么就是什么,很少主動性思考,但對周圍事物又有很大的好奇心,因此利用游戲設置問題,在教學者的引導下,在游戲過程中,逐漸形成幼兒自己的思維模式。
(三)在游戲中學習
幼兒游戲中通過模仿在無形中進行學習。幼兒園自然派游戲搭建了一個集體學習的環境,在發揮幼兒的天性的同時培養其學習認知。
(一)游戲互動性不高
幼兒園的游戲設置應采取幼兒易于理解的方式開展。幼兒自然派游戲還處于探索階段,游戲的互動性不高,幼兒剛接觸幼兒園的集體生活,還沒有適應,彼此之間沒有熟悉感,因此互動率較低,而幼兒之間良好的互動是塑造幼兒性格的關鍵。戶外游戲更應注重互動交流,通過幼兒之間的互動,加強幼兒之間的交流,加深印象,在親近自然之中,體驗自然的樂趣,開發思維能力。
(二)游戲存在安全隱患
教師需要盡可能將游戲中的危險系數降低,一是加強幼兒自身對危險的感知能力,二是篩選盡可能安全的游戲進行互動,三是讓幼兒進行分組,互相監督,降低安全隱患,排查可能會出現的危險,確保幼兒的安全。
(三)過度游戲產生依賴性
幼兒教育是在游戲中進行的,游戲占據了幼兒教育的大部分時間。而幼兒教育需要以引導為主,讓幼兒在游戲中養成正確的學習方法,建立自己的認知體系。但是幼兒的自制力不強,也需要在游戲之中進行不斷的強化。為此游戲也需要提前進行規劃,需要有目標以及時間的規定,讓幼兒的注意力在某一段時間集中在某一件事情之上。然后通過不同的游戲,發散幼兒的思維。讓幼兒感受不同的游戲體驗,從而使幼兒得到全面的發展。通過合理的時間規劃,避免幼兒對同一游戲產生依賴,導致發展不全面情況的發生。
(一)篩選宜于幼兒的游戲
游戲的模式多種多樣,如何在多樣的游戲中選擇適合幼兒發展的游戲,需要技巧與方法。
什么是適合幼兒的游戲,應該怎樣進行篩選?幼兒的游戲主要為開發智力,調動大腦的思考能力、表達能力以及身體的協調能力,以集體參與的游戲為佳,在集體游戲互動中讓幼兒產生集體歸屬感,明白伙伴的重要,從而培養幼兒的團隊協作能力。篩選適合幼兒的游戲是幼兒園自然派游戲的第一步。自然派游戲是幼兒游戲的不二選擇,自然形成的天然氛圍,無形中就會開發幼兒的感知能力。
(二)合理安排游戲
幼兒在會走路、說話之后,精力充沛,不知疲憊,需要引導養成良好的作息規律。以便更好地接受外界的信息,因此游戲,需要根據幼兒的作息規律進行安排。幼兒園是啟蒙教育的起點,構建了學習的集體,是幼兒第一次融入外界的集體中,對幼兒園充滿了好奇,但剛開始離開熟悉的環境,進入一個陌生的環境,心理的不安全感會越來越強,因此幼兒園的教育首先要帶給幼兒心理上的安全感,讓幼兒接受新的環境,從而才能融入幼兒園的環境,開啟未知學習的探索之旅。
游戲的互動可以帶給幼兒心理上的安全感,通過游戲的互動感,加強幼兒對新環境的熟悉,降低幼兒對新環境的抵觸心理,從而融入新的環境中。對游戲的模式需要合理地進行安排,例如:早上以卡片識讀、畫畫等自主發揮的游戲為主,下午以老鷹捉小雞、積木等游戲為主,晚上以講故事的形式為主,依據幼兒的作息規律安排游戲。自然派游戲讓學生親近自然,回歸自然、可以加入幼兒與自然的互動游戲,例如小樹苗種植。
(三)進行科學的互動
幼兒園的游戲大多以集體的模式開展,幼兒的各項能力有限,因此幼兒園多是以小班20人左右開班,一個班級有兩名教師進行管理,但是還是不能面面俱到地照顧到每一個幼兒。因此進行分組便于教師可以更好地觀察幼兒,而幼兒在與同伴交流中更容易開發潛能。
幼兒園要對幼兒進行啟蒙教育,使幼兒形成自己的思維體系,對世界產生自己的認知,將模仿的被動學習逐漸轉化為主動性學習,形成健康積極的性格。而幼兒園的啟蒙教學是在游戲的基礎上開展。自然派游戲貼近生活,貼近自然,戶外有益于幼兒身體的發展,尤其是感知的發展有極大的助力。通過自然植物還可以提高幼兒的動手能力,調動幼兒的好奇心。例如:秋天可以讓幼兒收集銀杏樹的落葉,發揮想象力,將落葉變成各種各樣的手工制品,讓幼兒在過程中感受另一番自然。教師需要在旁邊協助,確保幼兒在游戲中的安全。
(四)正確的方法指引
幼兒之間的差異性較為明顯,還沒有自制力,做一件事情全憑喜好。因此在游戲中教師需要進行引導,與幼兒在共同游戲中建立連接,運用觀察法,觀察幼兒在游戲中遇到的問題,從而協助幼兒進行解決。運用語言指導,先設置關卡,通過語言指導,讓幼兒在語言指引下完成游戲的通關。例如:在戶外的公園里將禮物藏匿于可控范圍內,將幼兒分兩組進行禮物尋找,看哪一個組尋找到的禮物多,可以有效地鍛煉幼兒的思考能力與合作能力。
幼兒園自然派游戲是依據幼兒天性的發展,在科學合理的安排下,讓幼兒親近自然,在與自然的互動中,塑造幼兒的性格發展以及思維的構建。教師要利用幼兒園現有的資源為幼兒創造利于其發展的游戲環境,加強幼兒對新環境的適應能力,通過與孩子共享那片秋天的小樹林,拉近彼此之間的距離,增強熟悉程度,構建整體的認知,為之后的學習提供扎實的基礎。
(作者單位:江蘇省如皋市如城新民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