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巾媛
音樂是幼兒藝術領域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幼兒另一種表達認識和情感的“語言”。本文分析了音樂在幼兒一日生活常規教育中的運用現狀及問題,并提出了相應的對策和建議。
在幼兒一日生活中,遵守常規是其融入集體的第一步。根據3~6歲幼兒的年齡特點及經驗,將音樂作為常規管理的手段,滲透在幼兒一日生活的各個環節中去,可避免常規說教的強行記憶。
一日生活常規管理方式大多為教師指定,缺乏運用音樂作為手段來培養幼兒常規的意識,并且在實際生活中實施起來的情況也有一定的困難。因此針對這一現象,我開始關注音樂在幼兒一日生活常規管理中的有效運用,并進行了本次的調查。其目的就在于能更好地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選擇合適的音樂,運用恰當的方式來將音樂運用到常規管理中。
教師應利用音樂作為常規管理的手段來幫助幼兒在愉快的體驗中記住常規并內化為習慣。
將音樂運用在幼兒一日生活常規教育中,其目的是在音樂中培養幼兒良好的生活行為習慣,使其遵守日常行為準則。
(一)音樂在幼兒一日生活常規教育中運用的現狀
通過對43名在職幼兒教師的問卷調查發現,用音樂作為媒介來管理幼兒生活常規的方式已被大多數教師所采用(表1)。但其中存在的問題也日益凸顯。

(二)音樂運用于幼兒一日生活常規教育中的問題
根據教師提出的問題,筆者將其歸納分析,總結出以下幾點。
1.教師缺乏音樂素養
教師在日常生活中儲存自己音樂的有41%,不儲存自己音樂的有59%。幼兒教師作為生活常規教育的主要實施者,其專業程度直接影響著教育的效果,教師的音樂素養也是音樂能否有效運用在生活常規中的重要原因。另外在調查中可見教師音樂素養的缺乏且不能靈活掌握各種音樂類型,因此在幼兒的不同生活環節中不能根據其特點來選擇音樂,如洗手播放兒歌、進餐播放兒歌、睡覺前也播放兒歌,且選用的兒歌與其生活環節不符。
2.音樂在生活常規中的運用缺少整體性
教師在生活常規中的各項環節運用音樂的比例只占10%,在問卷中也發現,有的教師只在晨練活動、收放玩具、區域活動中運用音樂,其余環節并沒有將音樂滲透其中。
3.幼兒園的指導工作不夠完善
30%的幼兒園會針對教師的音樂做指導工作,則70%的幼兒園則不會。其實大多幼兒園都會經常有關管理和教學方面培訓,但是在音樂方面,幫助教師提升音樂素養的認識還不夠,所以音樂在幼兒常規管理中的指導工作還不夠完善,導致實施過程中會產生相關問題。
《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提出:“經常讓幼兒接觸適宜的、各種形式的音樂作品,豐富幼兒對音樂的感受和體驗。”由此看出,音樂的形式居多范圍較廣,教師在選擇和有效運用難免會出現偏差。為此,筆者針對以上的問題提出了下列幾項建議,希望能幫助教師有效地運用音樂幫助幼兒建立一日生活常規。
(一)選取與幼兒生活有關的音樂作品
1.選取幼兒生活中熟悉并感興趣的音樂作品
近年來由于社會的進步,兒童動畫片、電影開始映入家長與兒童的眼簾。而且這類動畫片、大電影中的動畫形象、主題曲插曲等都是以幼兒感興趣的、符合幼兒年齡特點來創作的,因此它的音樂也是切合幼兒的年齡特點的,流行性較強,普及性較高,能讓幼兒易記,且激趣。
2.選取有提示性歌詞的幼兒音樂
第二類與幼兒生活有關的音樂作品就是有提示性歌詞的兒歌。讓幼兒唱做合一,則更加有助于生活常規的培養。比如《我會塞褲子》《放學歌》等帶有提示性的音樂及教師自己創編的提示性童謠。
(二)根據不同的生活常規內容及要求,選擇合適的音樂類型
幼兒一日生活常規環節包括:入園環節、盥洗環節、進餐點環節、如廁和喝水環節、自由活動環節、午睡環節和離園環節。由此看出環節之多之細,因此很多人會忽略音樂類型與生活環節的對應性。所以在不同的生活常規中選擇合適的音樂尤為重要。
(三)妙用音樂,優化幼兒一日生活常規
妙用音樂,在此意指將音樂轉化為音樂信號。包括:提示性的音樂信號和伴隨性的音樂信號。將這些音樂信號融入幼兒的一日生活常規教育中,不斷地熟悉并理解其中意義。
(作者單位:蘇州市工業園區鐘園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