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莎莎
中班幼兒餐后活動如何組織,對幼兒的健康成長非常重要,教師要科學組織,促進幼兒健康成長。
所謂的餐后活動,主要就是指從第一個幼兒用完餐到全體幼兒結束用餐后,將近一個小時內展開的活動。這個活動主要分為兩個階段:第一,是部分幼兒進餐及部分幼兒自主活動階段。第二,是全體幼兒進餐完畢,在教師帶領下進行安靜、非正式的集體活動階段。
為了確保幼兒教師及幼兒強化每日餐后活動概念,相關幼兒園應根據各幼兒班級幼兒特點,科學制定周期規劃表。
例如,在每次用餐前,幼兒教師應對餐后活動進行精準定位,明確活動內容、地點及要求,以確保廣大幼兒教師心中有幼兒、幼兒心中有活動。在每日吃飯前,幼兒教師需明確交代活動地點,并為幼兒提供可以選擇的活動內容,順勢向其闡述相關要求,以確保幼兒對餐后活動心中有數。幼兒與教師集思廣益,提前對下一周每天11∶10~11∶30之間的自主活動內容進行細致規定。通過圖表方式,展現活動內容,并將與活動相關的海報張貼在幼兒能夠看得到的地方,如教室墻面、走廊墻面等。由此一來,在教師科學指引下,幼兒便可自主觀看餐后活動規劃圖。在雙向努力下,幼兒可在餐后及時走到活動點集合,不僅有效節約了時間,同樣也減輕幼兒教師組織活動的負擔。值得注意的一點,興趣永遠都是最好的老師,只有幼兒對參與活動感興趣,在教師組織該活動時,才能收獲“事半功倍”的效果。為此,針對幼兒自主活動階段內容,教師應立足幼兒興趣、愛好,每天提供兩項或兩項以上的內容供幼兒選擇。例如,周一可以堆積木、為娃娃換衣服、看圖畫書;周二可以拼圖、玩魔方、設計建筑角;周三可以自帶玩具……通過豐富多彩的餐后活動內容,既能為幼兒預留自主選擇空間,又能滿足不同幼兒的興趣需要與活動需求,進而確保中班幼兒餐后活動能夠順利落實。
在幼兒園一日生活中,餐后活動時間是幼兒最開心的時刻了。為此,幼兒教師應善于將活動空間給予孩子。雖然,在中班幼兒每日餐后活動中,教師發揮組織、執行、指導等作用。然而,教師在整個過程中,始終發揮著隱性作用,幼兒完全是自主的。換言之,只有幼兒自主參與餐后活動,才能令中班幼兒餐后活動效果大大提升?;诖?,幼兒教師應合理設置幼兒餐后活動環節。具體來說,可以將餐后活動分為活動前期、活動中期、活動后期。
首先,活動前期。幼兒教師需合理引導“用餐慢”的幼兒,教會其在結束進食后及時放下碗筷、擦嘴,站起來后要規整擺放桌椅。同時,作為保育員,應及時打掃幼兒餐后桌面、地面衛生。此外,幼兒教師和保育員應共同組織幼兒餐后活動前的準備活動。其一,要組織幼兒及時大小便、迅速整理著裝、規整站隊。其二,要交代活動內容,如觀察活動、戶外散步等。在這環節中,幼兒教師需仔細交代要求與規則,并提醒幼兒注意事項內容。其次,活動中期。第一,是自主活動階段。在這個階段中,主要以“觀察”為活動手段。教師在整個過程中,發揮隱形指導作用,需要靈活處理各種偶發事件,在偶發事件中滲透教育理念。切記,此時此刻的教師并非無所事事,而是要在一旁為幼兒做好引導工作,及時觀察幼兒動態,并適當介入幼兒活動環節,確保幼兒餐后活動可以有序進行、安全進行。立足幼兒興趣,合理安排幼兒感興趣的活動內容,以確保能收獲理想的預期效果。同時,幼兒教師需給予幼兒充分的活動時間、空間,允許幼兒個性化發展。第二,是戶外散步階段。在這個階段中,需要格外注意兩點內容。第一點,幼兒教師需合理安排內容、規則。第二點,需要在過程中展現指導要求。在組織活動時,應以靜為主,充分考慮天氣因素、季節因素等。立足健康角度,安排靜態活動,可確保孩子身心健康發展。選擇幼兒感興趣的自主活動內容,足以快速吸取幼兒注意。同時,由于季節不斷變化,若幼兒教師能有目的、有計劃的帶領幼兒參觀幼兒園內景象變化、植物變化,便可以有效陶冶幼兒情操,進一步拓展幼兒知識面與觀察力。此外,受天氣因素影響,在晴天之際可以安排室外活動,并保證一周內的活動內容不會重復,如橡皮泥、看圖書、積木、戶外拼圖等。在雨天之際,便可以安排幼兒在室內活動場所活動,如表演區、美工區、娃娃家等。需要注意的是,在進行各種活動前,教師需要明確指導要求,告訴幼兒今天餐后活動內容,并提出要求,以確保幼兒能對所有活動內容、規則清晰明了。在指導活動過程中,幼兒教師應時刻圍繞活動主題引導幼兒有意識地觀察與活動,以確保幼兒能與周圍環境產生互動,進一步拓展幼兒知識體系,幫助幼兒形成良好習慣。最后,在餐后活動結束時,幼兒教師需帶領幼兒在自然環境、輕松環境下抒發個人感想。在這個過程中,幼兒教師總結語言應簡短、溫馨,以確保幼兒能在輕松、愉悅的環境下與教師敞開心扉,真正實現師生互動。
在正式推動餐后活動之際,教師應針對幼兒進餐時、用餐后等狀況進行觀察、記錄,并相應地加以對比分析,以便能依據幼兒餐后活動、現狀及時調整餐后活動組織策略,為廣大幼兒營造良好用餐氛圍、活動氛圍,為幼兒開心進食、健康活動保駕護航。
通過觀察幼兒進餐現象、餐后活動現象,可以發現在具體實踐過程中,幼兒在餐后活動中逐步養成安靜進食、自主活動的好習慣,并且大多幼兒都能按照幼兒教師要求進行活動。但不可否認,在某一些方面還存在一些考慮不周全的地方。例如,對于一些活動區域里的材料沒有及時更新,在植物角內甚至還發現有很多“小蟲子”。為此,幼兒教師應及時檢查活動區域內的材料問題,及時更新,進而美化區域環境,為廣大幼兒帶來良好體驗。此外,經過觀察時顯示的問題加以反思,重新制定新策略,再次隨機展開觀察。便可發現,部分幼兒挑食、吃飯動作慢等不良現象均有所改善。
對于幼兒而言,建立“常規”需要通過幼兒教師反復說明。例如,吃飯后不要快速奔跑,應安靜從事飯后活動等。所以,幼兒教師應每天預設充足時間,對每天飯后活動內容加以述說。這樣一來,才能便于幼兒在每日吃飯后自覺投身于賽后活動中。
在這個時候,教師應向幼兒傳授一些有趣的游戲規則。然而,在選擇游戲內容時,應選擇活動量稍小的游戲,例如“山上有個木頭人”,在幼兒念完“山山山、山山山……不會說話不會動,動動就是小蜜蜂”這首兒歌時,幼兒們便要隨意擺出造型,并保持一動不動,如果誰先忍不住動了一下,那么就失敗了。這種稍靜態游戲,很適合在餐后進行。同時,還可以積極融入一些民間游戲玩法,如“彈球”“抓子”“翻繩”等,通過各種各樣的小游戲,可以迅速吸引幼兒注意。再如,可以進行“我是接詞王”小游戲,指引3~5個幼兒圍坐成一個小圓圈,由第一個幼兒說出開頭說出一個詞語,由第二個幼兒依據第一個幼兒所說詞匯的最后一個字為詞頭再說出一個新詞匯,以此類推。通過這類游戲,不僅能令幼兒感受游戲的魅力,又能在游戲中進一步豐富幼兒詞匯,發展幼兒語言表達能力。又如,“誰是小熊”這一類娛樂游戲,也頗受幼兒歡迎,極符合餐后小量活動原則。在具體游戲之際,幼兒教師可以針對游戲內容加以改變,令幼兒自由組合,分別將椅子圍成圓形,椅子數需要比幼兒總人數少“1”。當幼兒圍著椅子站成圓形,幼兒們一起唱起兒歌。當兒歌唱到最后一句“小熊就是它”時,幼兒需要分別找到一張椅子坐下,未曾找到椅子坐下的幼兒應將圓圈中的椅子搬走一張,剩下的幼兒重新開始游戲。對于天真爛漫、生性活潑的幼兒來說,這種游戲趣味十足,可有效激發幼兒熱情,促進其與同伴間的關系,參與度及歡迎度都極高。
當代幼兒教學,強調要充分關注幼兒發展整體性。為此,幼兒教育應面向全體幼兒,不斷依據幼兒反應調整策略,以此實現統籌兼顧,收貨預期中的幼兒教育成效。
在有效組織餐后活動的一段時間內,教師管理質量、進餐質量及餐后活動質量均有了明顯好轉。通過合理組織中班幼兒餐后活動,為廣大幼兒帶來了自主時間、自主空間,既能靜下心來思考,又能避免參與盲目性、隨意性活動。在加快幼兒吃飯速度之際,為幼兒安靜走進寢室、安靜入睡做好了前期準備。參照陶行知先生的“一日生活皆教育”,幼兒在幼兒園內的與生活需要有多種多樣的細節得以構成。在這些信息中,存在著很多有價值的隨機性教育契機。
為此,就需要相關幼兒教師能靈活把握這些教育時機,將看似毫無關聯的細節整合成高價值活動,令孩子們隨時隨地都能有所收獲。切記,中班幼兒餐后活動的進行,我們不可急于求成。作為幼兒教師,應格外關注幼兒進餐狀況,幫助其形成優良進餐習慣。所以,幼兒應針對本班幼兒用餐實際狀況加以了解,準確把握工作重心,當大部分幼兒還在進餐環節時,教師應將工作重點放在幼兒進餐環節指導上,提醒幼兒保持正確用餐方法,養成優良衛生習慣,并對幼兒迅速吃飯、安靜進食等習慣表示贊賞與鼓勵。此外,當大部分幼兒都投入到自主游戲時,教師應將工作重心轉移到各個功能區活動的幼兒身上,為其自主活動作出方向指引。
總而言之,中班幼兒餐后活動的開展,并非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事。在活動組織與設計上,需要相關幼兒教師多花心思,立足幼兒興趣發展需求,合理規劃餐后活動內容。在這個過程中,幼兒教師應給予幼兒充分選擇的機會,促進幼兒健康發展,全面改善中班幼兒餐后活動現狀。
(作者單位:江蘇省如皋市九華鎮營防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