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燕
在日常獻血中,個別獻血者會由于各種原因在獻血過程中或獻血結束后,發生不同程度的不良反應。癥狀持續時間不會太長,但對于獻血者的影響較大,除了給獻血者帶來身體上的痛苦外,還會給獻血者造成嚴重的恐懼心理,影響廣大群眾的獻血積極性。相關統計數據顯示,獻血不良反應發生率大約為0.2%,只要對獻血不良反應對癥處理,獻血者均能恢復正常,并不會出現任何后遺癥。熟練地處理獻血反應是每一個采血工作者必須具備的基礎能力。
獻血反應是一種以自主神經功能障礙及血容量急劇下降為特征的綜合征,引起獻血反應的原因包括:采血環境、工作人員的工作態度及操作技術、獻血者的生理、心理狀況等因素。獻血反應的臨床癥狀表現為獻血結束后出現惡心、嘔吐、頭暈目眩,臉色蒼白、冷汗、四肢乏力等不適癥狀,上述癥狀表現屬于迷走神經血管性反應。個別獻血者在獻血后還會發生昏厥,通常為血管迷走神經性昏厥。獻血反應經過及時處理后,一般都能自行恢復。獻血反應分為輕度、中度、重度三種,輕度獻血反應表現為獻血過程中或獻血后出現頭暈目眩、面色蒼白等癥狀。中度獻血反應表現為除輕度癥狀以外,還會發生心悸、嘔吐、惡心、胸悶等癥狀。重度獻血反應除了發生輕度與中度獻血反應之外,還會出現明顯的腦缺血癥狀,包括抽搐昏厥、心率減緩、持續性低血壓等。
醫務人員在采血過程中應該仔細觀察并積極發現獻血反應的各種先兆,一旦獻血者出現獻血反應,工作人員不能驚慌失措,避免加重獻血者的恐懼感與擔憂。在第一時間做出正確處理并安慰獻血者,并向其說明導致獻血反應的原因,積極消除獻血者的恐懼感。告知獻血者通過適當休息以及對癥處理,相應的癥狀會很快消失,且不會留下任何后遺癥,使獻血者消除一切思想顧慮。
1.輕度獻血反應的處理。當獻血者在采血過程中出現頭暈目眩、面色蒼白等癥狀,但血壓脈搏無明顯變化,且獻血者意識清醒時,說明可能是發生了輕度獻血不良反應,醫務人員應立即停止采血工作,并耐心安慰獻血者,使其平躺休息。可以給予獻血者適量糖水,一般休息數分鐘后患者的癥狀會出現明顯緩解。對于壓迫不當導致針眼出血應使用無菌棉球及時壓迫止血。
2.低血糖昏厥處理。人體在空腹狀態下會相對血容量不足,空腹狀態下進行獻血。很可能會出現一過性血糖偏低,從而發生低血糖反應。除此之外,饑餓狀態下,獻血者機體容易產生應激反應。在失血后會發生迷走神經反射,從而引起血壓下降,血管擴張,腦供血不足等一系列獻血不良反應;空腹狀態下獻血,很可能會發生低血糖昏厥,具體癥狀表現為惡心嘔吐頭暈,四肢乏力,臉色蒼白,短暫性意識喪失,這屬于一過性血糖降低。待獻血者清醒后,體內血糖便會恢復至正常水平。空腹獻血還會導致血流量減少,從而影響大腦供血,大腦供血不足會導致缺氧,由于人體腦組織無法進行無氧糖酵解,因此會發生低血糖昏厥。處理措施如下:立即使獻血者平躺休息,頭部偏向一側,并將其雙腳抬高,松開獻血者的衣領以及腰帶,確保其呼吸暢通,用手指按壓獻血者合谷、人中穴位,并密切觀察其心率、體溫、血壓、脈搏等生命體征變化,待獻血者意識清醒后,給予適量熱飲,例如:糖水、牛奶,通常情況在口服高滲葡萄糖液后5分鐘內,昏厥癥狀即可緩解。若癥狀長時間不能緩解,需靜脈輸注50~100毫升的高滲糖液,目的是盡快恢復獻血者血容量,減少后續嚴重獻血反應發生。
3.痙攣性抽搐處理。出現痙攣性抽搐是由于暫時性大腦貧血,中樞神經系統發生的一系列生理變化。使獻血者在獻血過程中或獻血后,突然出現痙攣性抽搐、眼球上翻、意識喪失、四肢抽動等癥狀,這時醫務人員應立即用手指按壓其人中穴位,這個方法能夠讓獻血者快速恢復正常,且不會留下任何后遺癥。在診斷痙攣性抽搐時,應該和癔癥、癲癇區分。癲癇發作時患者會口吐白沫,兩眼往上翻,且四肢呈現出強直性痙攣,抽搐時還會伴隨大小便失禁,時間長達20~40分鐘不等。癔癥在發作前具有明顯的精神誘因,患者在抽搐時意識清醒,躺在地上抽搐,但不會出現大小便失禁癥狀。
4.暈針以及惡心嘔吐的處理。當獻血者暈針時應立即停止采血,并將獻血者攙扶到空氣流通處,使其平臥休息,將雙腳抬高,這樣可以增加腦部供血量。除此之外,還應檢查患者脈搏、血壓等情況。用手指按壓其人中、合谷穴,待獻血者意識清醒后給予適量糖水服用,幾分鐘后便可自行緩解。當獻血者發生惡心嘔吐時,應該讓其平躺休息并將頭部偏向一側,供一杯漱口水和垃圾桶,指導獻血者正確地進行深呼吸,通常稍加休息便可恢復正常。
除上述原因外,獻血者在獻血過程中因精神過度緊張恐懼而發生反射性迷走神經興奮,從而導致血壓下降,腦供血不足等一系列癥狀反應。例如心跳減緩或加速、血壓變化、皮膚血管擴張收縮等。獻血者在獻血之前應仔細閱讀獻血相關知識,提高對獻血的認知水平,做好心理準備,有利于減少獻血不良反應發生。
(作者單位:三臺蜀陽單采血漿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