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奇興
腹股溝疝手術在臨床上有深遠的影響,后期隨著該種手術的不斷發展,演變為腹股溝疝無張力修補術,臨床上簡稱為疝無張力修補術。腹股溝疝手術傳統認為是小型外科手術,其技術含量不高,其實在實際的疝無張力修補術中,包含了兩個方面的手術內容,一個是腹股溝盒后壁的無張力修補術;另一個是恥骨肌孔的腹膜修補術。這兩種手術要求高,需要專業人員經過培訓后才能夠完成,因此,傳統臨床上認為的疝氣手術為小型手術有誤差,其實實際的疝無張力修補術不能夠算作小型手術,而且該種手術為了保證治療效果,還需掌握其中的手術要點,以此來保證醫生能夠順利完成手術,提高疝無張力修補術質量。
此類手術包括Lichenstein單純平片修補、網塞式修補等術式。所謂的腹股溝盒,即腺股溝管。有上、下、前、后四壁和內、外兩口。內口即內環,也稱深環。外口即外環,也稱為淺環。上壁為隨內斜肌和腹橫肌的弓狀下緣,下壁為腹股溝韌帶和腔隙韌帶。前壁為腺外斜肌腱膜;后壁為腹橫筋膜。睪丸下降過程中,在未來的腹股溝管內環處帶動腹膜、腹橫筋膜以及各層肌肉沿腹股溝管逐漸下移,股股溝管內男性有精索通過,精賣入腹股溝管內口后,即有來自腹橫筋膜的精索內筋膜所包繞;腹內斜肌的最下部發出一些細散的肌纖維,稱為提睪肌包繞著精索;當通過外口時,又有來自腹外斜肌腱膜淺面很薄的精索外筋膜包繞。
在開展該類手術過程中,需要進行以下的步驟,首先是進行切口切開,然后是切開腹外斜肌腱膜,再次是切開提睪肌和游離精索,最后是尋找疝囊。完成以上手術后,在分別對不同癥狀的患者采用Lichenstein單純平片修補或者是網塞式修補術。
(一)Lichenstein單純平片修補術
該手術是利用一張大小適當的網片在腹股溝盒后壁做一疝成形手術。手術強調完全游離疝睪至腹膜前脂肪間隙水平,內翻疝囊,并不需要結扎或切除疝囊。補片沿蝮股溝盒邊緣展平、適當固定,防止移位或卷曲而導致疝復發。在采用該種手術過程中,具體的操作步驟有以下內容:首先是對切口的選擇,切口完成后,是對網片大小及形狀選擇,完成該方面的步驟后,是對網片的固定,然后是手術完成。
(二)網塞式修補術
在采用的網塞式修補手術中,該種手術又分成兩種類型,一種是Rutkow手術;另一種是Millikan手術。以兩種類型手的具體操步驟如下:(1)Rutkow手術:在開展該種手術過程中,首先是選擇切口,切口選擇為手術的基本操作要求,一般醫生都能夠掌握。其次是對疝囊的處理,在疝囊的處理中需要切開疝囊基底組織,然后是根據疝環的大小進行修補,完成修補后進行縫合手術。完成以上手術內容后,是加強后壁處理,手術完成。(2)Millikan手術:該種手術是在Rutkow手術基礎上改進而來,因此在手術操作要領中許多地方和Rutkow手術相同,而Millikan手術和Rutkow手術不同之處是在將網塞置于腹膜前間隙,然后是在固定中縫合內瓣。
恥骨肌孔是位于下腹前壁與骨盆相連水平的一卵圓型裂孔,近似四邊形,它的構成是上界為腹內斜肌和腹橫肌,下界為上恥骨支的骨膜,內側為腹直肌和Henle韌帶,外側由骼腰肌及其增厚的腱膜和覆蓋股神經的骼筋膜構成。目前針對恥骨肌孔修補的術式有PHS/UHS、改良Kugea等。手術的實質就是在腹膜前間隙平整的放置網片以覆蓋整個恥骨肌孔潛在缺損與薄弱。
在恥骨肌孔的腹膜修補術中,臨床上最常用的兩種類型是UHS手術和Kugea手術。以上兩種手術首先是選擇切口,同樣,該種手術的切口為基本手術操作內容,醫務人員必須掌握的技能,具體的切口選擇在腱膜下間隙。
在疝無張力修補手術中,該種手術類型一般在基層醫院使用較多,而且在基層醫院設備條件有限,因此,在使疝無張力手術治療過程中,為了保證手術的質量,需要醫務人員對手術要領掌握,以便在手術過程中能夠順利完成。同時在基層醫院管理中,疝無張力修補術為常見手術,為了保證該種手術能夠順利開展,需要對醫院的醫務人員進行培訓工作,幫助醫務人員掌握手術技巧,以此來保證疝無張力修補術質量。
(作者單位:三臺縣北壩鎮中心衛生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