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然
3月8日,哈里王子和夫人、美國演員梅根接受著名主持人奧普拉采訪的節目先后在美國、英國播出。很多歐美主流媒體將哈里夫婦的爆料與戴安娜王妃1995年接受英國廣播公司(BBC)的采訪相提并論。當時,戴安娜披露了丈夫查爾斯的婚外情。此后兩年,她和英國王室都被卷入丑聞漩渦,直到1997年戴安娜因車禍去世,公眾對王室的指責達到峰值。
除了抱怨“白金漢宮如同監獄”、自己曾想自殺卻得不到心理治療外,梅根還爆料稱自己的混血血統曾引發王室成員多次討論“孩子膚色會多深”。哈里隨后解釋道,談論膚色的不是女王和菲利普親王,但確實是王室成員,他自己離開英國的主要原因也是受種族主義困擾。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分析稱,爆料種族主義比爆料婚外情的殺傷力大得多,而且“白金漢宮幾乎無法否認種族主義指控”。
在英國社會,制度性種族歧視被視作“房間里的大象”。囿于長期的帝國殖民歷史,西方中心主義文化根植于社會生活中,由此成長起來的一代代人在潛移默化中產生隱性的種族優越感,即使受現代教育和進步文化影響,也無法克制歧視性文化“遺存”不由自主地流露。雖然王室成員不會公開阻止哈里和少數族裔的梅根結婚,但會擔憂如何面對深膚色的小王子,似乎王室不應當有少數族裔后代。

(視頻截圖)接受采訪中的哈里王子和夫人梅根。
借由哈里和有非洲裔血統的梅根結婚,英國王室原本“籠絡”了少數族裔民眾,讓他們看到打破“天花板”的可能性。如今梅根的爆料,又會消解他們對王室的擁戴和支持。這讓外界聯想起1995年的英國王室危機,形勢最嚴峻時,七成民眾認為英國君主制應該自我改革。
然而,2021年的英國社會與1995年時大為不同。當時正逢西歐社會民主主義改革風潮,包括英國工黨在內的歐洲左翼政黨紛紛執政,戴安娜王妃的親民反叛形象與君主制改革的呼聲都契合了時代潮流。但即便如此,廢除君主制也沒有成為英國輿論的主流。20年來,這一群體在人口中的占比僅為10%到20%。當年的危機,也很快因王室主動和解、戴安娜風光大葬而緩解。
如今,英國保守思潮回歸,王室完成改革后更加開放,深受民眾歡迎,約七成民眾堅持君主制是英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另一方面,相較于威廉王子、凱特王妃,哈里、梅根夫婦的公共形象一直不佳,邊呼吁環保邊乘坐私人飛機等行為屢屢遭媒體曝光,民眾美譽度無法和戴安娜王妃相提并論,甚至不如也屢次陷入輿論漩渦的哈里王子的父親查爾斯王儲。
哈里夫婦爆料后,平時力挺平權運動的皮爾斯·摩根等英國名流紛紛發聲斥責哈里和梅根“說謊”和侮辱王室,認為所謂種族主義指控是“任何讓梅根不滿的人都會被視為種族主義惡霸”。
英國首相約翰遜沒有明確表態,只是稱自己“對王室懷有最高敬意”。戴安娜王妃遇難時,偏左翼的工黨政府都選擇支持王室渡過難關,如今保守黨政府更沒有理由不與王室站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