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顯斌,陳黎明
(茅臺學院,貴州 仁懷564500)
近幾年來貴州省不斷地加快產業結構優化,經濟增長速度保持全國領先地位,其中旅游產業發揮著巨大的作用。 作為貴州省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柱產業,旅游產業近幾年取得了飛躍的發展。 2019 年貴州省旅游產業總收入達到了12318.86億元,同比增長30.1%,全省旅游總人數113526.6 萬人,比上年增長17.2%,為經濟增長做出巨大的貢獻。 但是貴州省旅游產業發展極度不均衡,2019 年貴州省旅游總收入最高的貴陽市,達到了3098.79 億元,而最低的是六盤水市,旅游總收入只有400.51 億元,各地區旅游產業發展存在多種問題。 為提升貴州省各地區旅游業健康均衡發展,助力經濟快速發展,改善地區居民生活水平,急需解決旅游業發展不平衡的局面。
論文通過收集各地區經濟收入、旅游規模、旅游資源以及城市建設4 個方面的旅游產業相關數據,運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對旅游產業做出合理有效的分析,精準判斷影響旅游業發展水平提升的原因,提出合理的解決方案,達到促進各市州旅游產業“優則更優,差則改優”的發展目的,各地區旅游產業均衡協調發展狀態。
目前,國內外對于旅游產業的研究非常多,其中關于旅游產業聯動發展方面的研究中,吳三忙(2012)指出中國旅游業對“吃、住、行”等相關產業消耗程度較高,旅游產業的發展會促進多產業融合發展,起到作為第三產業發展引擎的作用,促進第三產業快速發展,增加服務行業的經濟收入,優化產業結構。 王紅衛(2020)認為旅游產業存在發展方式粗放、產品種類少、消費水平低等問題,需要改進關聯產業的同步發展。 李江帆等(2001)認為旅游產業對其他行業的發展作用非常大,旅游業增加值增加10 個百分點,會推動GDP 增長0.8 個百分點,旅游業1 個人就業,可給三大產業提供6.2 個就業機會,充分解決了就業問題,極大地促進國民收入的增長,加快經濟的增長。 特別的,貴州省自身發展欠發達,更應該加大對旅游產業的扶持力度,以旅游發展帶動經濟增長。
對于旅游產業影響因素以及旅游產業競爭力的分析中,張力力(2013)指出經濟發展水平對旅游業發展起決定性作用,是影響旅游業發展的重要因素;徐淑梅(2006)認為主要從旅游資源、旅游市場規模、旅游地社會供給等方面表現;溫碧燕和梁明珠(2007)認為旅游業競爭力主要受旅游資源與產品、旅游服務、客源市場、區位與交通、城區環境、政策與經濟環境等6 個方面因素的影響。 所以提升貴州省旅游產業發展要處理好市場與政府的關系,政府需要提供良好的基礎設施,順暢的交通設施,這些都是保證旅游產業快速發展的重要基石。
國外研究主要著眼于微觀層面,從市場角度對旅游地分析,注重對旅游地的管理。 Dandapath 和Mondal(2013)認為城市形象的塑造以及設定可以增強城市旅游的吸引力,政府部門可以大力發展旅游地配套設施,提升城市文化內涵,完善城市形象,提升旅游地認同感。 此外還需加強各個城市之間聯動互動,促進旅游產業共同發展。 針對貴州省旅游產業發展,有學者認為重在旅游資源利用,于漪和李橋興(2019)認為旅游資源未來開發需在堅持“發展與生態”兩條底線下更注重保護珍稀資源、發掘特色文化、提升資源吸引力,通過貴州省旅游資源優勢帶動旅游產業發展,提升旅游產業競爭力。
論文選取數據主要來自貴州省最新統計年鑒,以及貴州省9 個市(州)統計公報。 旅游產業作為第三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衡量旅游產業發展水平時,首先要考慮旅游產業相關的旅游資源、旅游規模以及政策制度等因素;其次,還要綜合考慮與旅游產業密切相關的產業,如交通運輸行業、餐飲酒店行業、特色產品零售行業等;再次,需要將居民可支配收入和當地的經濟環境納入旅游產業水平影響因素中;最后,旅游地城市建設、環境保護、人文歷史也是吸引游客的重要因素。 通過以上4 個方面影響因素結合已有的旅游產業發展水平研究相關文獻,論文選取了與旅游產業相關的經濟收入、旅游規模、旅游資源、城市建設4 方面共12 個影響因素(表1)。 數據來源于貴州省最新宏觀經濟數據庫,及各市(州)2019 年統計公報。
表1 影響因素
通過對已有多個因素降維處理,在損失很少信息的前提下,把多個指標轉化為幾個綜合指標。 通過對12 個影響因素進行分析,對9 個市(州)的旅游業發展水平計算主成分得分,最后對各個主成分累和計算綜合得分并以此進行綜合排名。
由于原始數據的量綱差別較大,為消化以此帶來的影響,需要對數據進行標準化處理。 選擇常用的Z 標準化處理方法。
其中Xij表示第i個市(州)第j個指標,表示第j個指標的平均值,σj表示第j個指標的方差。Xij*則表示第i個市(州)第j個指標標準化后的數值。 計算樣本相關矩陣發現僅旅游資源的指標與各變量之間的相關性較弱外,其他變量之間都存在較大的相關性,故數據適合做主成分分析。 根據主成分分析的結果可以看出解釋的總方差中,提取平方和載入中,前兩個主成分解釋了全部變量總方差的90.545%(表2)。 說明這兩個主成分可以代表原有的12 個指標評價貴州省各市(州)的旅游業發展水平。
表2 解釋的總方差
構建兩個主成分的線性表達式
主成分Y1中,除A 級景區和森林公園較小外其他系數大小相當,所以主成分Y1反映的是城市基礎設施、旅游規模以及經濟收入的水平。 主成分Y2中,相比之下,A 級景區和森林公園的系數較大,其他變量的系數或負或小,所以主成分Y2主要反映的是影響旅游業發展水平的因素中,旅游資源具有重要地位。 這兩個主成分分別從旅游自身資源以及旅游目的地基礎設施兩個方面來反映旅游水平。 用它們來考察旅游業發展水平具有90.545%的可靠性。 計算各市(州)主成分得分、綜合得分并排名,將標準化后的數據代入兩個主成分的線性表達式,計算得分,得分結果表3。
表3 樣本主成分得分表
續表
貴州省9 個市(州)綜合得分,以0 分作為分界,負分并不是表示該地的旅游產業是負效應,只是排名的依據。 遵義市、貴陽市、黔東南州和黔南州作為一類,綜合得分為正。 畢節市、銅仁市、黔西南州、六盤水市以及安順市作為旅游業發展水平較低的一類,綜合得分為負。 分數最高的是遵義市,遵義市依托紅色旅游背景,大力發展了旅游產業資源,全市擁有119 個A 級景區,23 個森林公園,都是遵義市獨有的旅游資源,旅游業發展水平較高。 貴陽市作為省會城市,擁有便利的交通運輸線路,旅游地基礎設施也非常完善,大量的旅行社和星級酒店以及較高的經濟水平助推了貴陽市旅游產業快速發展。 但是貴陽市第二主成分得分較低,可以得出貴陽市雖然擁有了良好的旅游基礎設施與城市形象,但是旅游資源相對薄弱,為此加大旅游資源開發將是助推貴陽市旅游業更上一層樓的重要舉措。
論文主要依托4 類主要指標,經濟收入、旅游規模、旅游資源以及城市建設。 通過主成分分析,提取了兩類主成分,第一類主成分涵蓋了經濟收入、旅游規模以及城市建設3 方面因素,第二類主成分主要是旅游資源。 通過選取貴州省2019 年旅游產業關聯指標數據,得到2 個主成分衡量貴州省旅游業發展水平具有90.545%的可靠性,實證結果可信度較高。
根據實證結果綜合評價,貴州省各市(州)旅游產業發展存在非常大的差距,為了實現各地區旅游產業協調均衡發展,各市(州)需要提升改善影響自身旅游業發展水平的因素。 旅游產業發展,離不開兩大主要因素,旅游地基礎設施和旅游資源,當地政府需要結合兩者關系協同發展。 發展地區經濟,提升當地居民可支配收入,提升城市形象,加快旅游資源開發,提升旅游城市環境質量,完善交通運輸線路,提升城市便捷程度,都是加快旅游產業快速發展的重要推手。 針對論文的研究結果,提出4 點建議:第一,提升旅游地形象,提升城市綜合素質;第二,立足當地資源優勢,優化旅游地環境;第三,加大旅游地特色宣傳,提升旅游地知名度;第四,發展旅游產業聯動產業,提升其他產業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