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錦華(江西財經職業學院)
由表1 可知,自2016 年以來,生鮮電商行業發展迅速,年增長速度平均維持在30%左右。2019 年,我國生鮮電商市場規模達到1620.0 億元,較2018 年增長29.2%,增速雖有所放緩。但市場規模仍在穩步增長。據預計,我國2020 年生鮮電商市場規模將增至2034.8 億元,較2019 年增長25.6%。2020 年以來,“線上下單,生鮮到家”的安全性和便利性,讓廣大消費者切身的感受到生鮮電商平臺提供的服務價值,生鮮電商迎來強勁的發展。2020 年上半年,生鮮電商領域共計獲得55 億元的投資,平均每筆交易金額接近7 億元,這為生鮮電商市場規模的擴大,提供了資金支持。

表1 2016-2020年生鮮電商行業市場規模統計及增長情況預測
數據顯示,受訪用戶中有47.37%的用戶在生鮮電商平臺購買過商品,說明消費者對生鮮電商的接受度逐步提高。一般來說,消費者通過4-5 次下單購買便可以形成消費習慣,2020 年1-2 月,22%用戶線上買菜的次數已遠遠超5 次(見表2)。相關數據顯示,2020 年主要到家類平臺春節期間實現的業績較2019 年平均增幅超過400%。其中,叮咚買菜春節期間成交額較去年同期增加600%,京東到家春節期間成交額較去年同增加470%。
自2019 年10 月起,受生鮮電商大促影響,生鮮電商月活躍用戶數量迅速增長。2019 年12 月,生鮮電商月活躍用戶數量達3122.82 萬,同比增加82.5%。進入2020 年以來,我國生鮮電商迎來發展機遇,新用戶迅速增長。整體來看,在2020 年春節期間,我國生鮮電商APP 的日均活躍用戶規模突破1000 萬,而春節后兩周保持增長則突破1200 萬。如,在2020 年1 月22 日-2 月6 日,盒馬、京東平均日新增用戶超過4 萬;叮咚買菜日均活躍用戶規模增速最大,為165.3%。
2020 年1-3 月,生鮮電商成為眾多家庭的選擇,線上購買生鮮需求激增,但這些新客戶主要是中老年客戶。數據顯示,每日優鮮2020 年1-2 月期間,40 歲以上用戶增加了237%;美團“60后”“70 后”用戶分別以36.7%、31.5%的占比成為外賣新客增長的主力。中老年客戶群體,并不會因為外在環境而改變自己的日常買菜習慣,因此留存用戶仍是生鮮電商亟待解決的難題。據數據顯示,上海某生鮮電商,原來一天100 多單,從4 月中下旬開始,訂單量逐步下滑,如今穩定在每天60 單左右。

表2 2020年生鮮電商用戶購買生鮮頻次對比表
相較于其他互聯網電商平臺,生鮮電商在價格方面始終不占優勢,而中老年消費者對價格敏感,因此,2020 年3 月以后,部分客戶選擇去線下實體店購買生鮮商品。據調查數據顯示,對附加值較低的商品,線上線下價格相差較小,如荷蘭豆,生鮮電商平臺24.9 元/kg,生鮮超市19.96 元/kg;茭白筍,生鮮電商平臺16.6 元/kg,生鮮超市15.96 元/kg;而對于附加值較高的商品,如秀珍菇,生鮮電商平臺40.6 元/kg,生鮮超市15.96 元/kg;瘦肉,生鮮電商平臺96.4 元/kg,生鮮超市70 元/kg;鮮活明蝦,生鮮電商平臺87.6 元/kg,生鮮超市67.6 元/kg。生鮮行業的平均毛利為15%左右。一方面,由于生鮮商品從生產到人們的餐桌,缺少加工環節,很難提升附加值,缺少溢價空間。另一方面,生鮮產品保質期短,部分菜品需冷鏈運輸,這進一步提升了成本。如水產品,運輸成本260 元/1 車,平均死亡率15%,賠損率10%-20%。
據相關數據顯示,2019 年,“電訴寶”共收到數百起對生鮮電商平臺的用戶投訴,其中以每日優鮮、盒馬鮮生、叮咚買菜、順豐優選等八家居多。退款問題、發貨問題、商品質量、虛假促銷是生鮮電商的消費投訴的前四大問題。生鮮電商行業,尤其強調消費者的購物體驗,相關數據顯示,2020 年消費者對生鮮電商顧慮情況調查中,一半以上的消費者對生鮮電商的擔憂在于看不到實物,對質量不放心;40%消費者認為生鮮電商物流慢,會使產品不新鮮。
一要建設商品標準,從源頭上保障商品質量。當生活趨于常態的情況下,生鮮企業仍需回歸產品本身。相對于商品價格,消費者更看重商品的品質。為此,生鮮電商平臺應不斷助力上游產地的產品生鮮標準化建設,增加產地直采,從源頭上保障商品品質。因此,源頭標準化首先應先精選品類,將該部分精選品類進行源頭標準化,通過部分單品的標準化流程,深入運營少量常用交易品類從而加強供應鏈話語權,形成規?;?。優先將該精選品類進行源頭標準化。通過上線信息系統,完全打通生鮮的采購到銷售環節,利用信息系統收集用戶數據,打破信息流通壁壘,建立生鮮平臺的銷售數據庫。根據平臺的數據反饋,確定銷售量大的部分單品做低價。一方面可以讓基地種植方向更加精準;另一方面也可以通過對采購數據的分析,指導農戶按市場需求進行生鮮產品的耕種養殖。
二要深耕供應鏈,從渠道上降低運營成本。生鮮電商核心的命題,是“鮮”和“快”。而解決這一命題的核心恰恰是長期被忽略的供應鏈環節。生鮮的本質是供應鏈“長跑”。一方面,從源頭進行品控,是實現新農業的規?;僮?,既能降低成本,還有利于產品在下沉市場的拓展。阿里、京東、拼多多紛紛看中伸直農業領域,將生鮮供應鏈衍生至上游源頭,從產地、品種、種植到包裝、運輸、銷售,數字化管控每一個環節,實現科學種植降低損耗。另一方面,將新農業和新零售融合,形成最佳供應鏈模式。利用先進科技手段既能保證產品品質,使其達到用戶青睞的口感,還能根據用戶的真實需求定制化生產,降低生鮮損耗,增加盈利能力。
三要提高售后服務,從服務上提高購物體驗。首先,個性化供給。根據疫情防控期間新增用戶畫像及消費數據,并結合平臺自身的客戶定位,篩選出與平臺主要用戶群體相似度高的人群,有序拓展平臺的商品品類,保障新增用戶對品類的需求;可針對單個細分人群的精細化需求進行智能化推薦,如針對上班族或者便當族來說,半成品菜或者凈菜可能是他們比較傾向的菜品。其次,配送時效。要在規定的時間,將商品送到消費者手中,如某電商平臺,規定在半小時將商品送到消費者手中,并實時更新商品動態;同時也可以設置未及時送達的規則,如配貨不及時,商家承擔一定的違約責任。最后,要積極做好售后服務。及時處理消費者在消費過程中遇到的相關問題。制定相應規則,秉持公開透明態度,讓消費者切實感受服務,增強消費者的信任感,提高客戶粘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