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芳,鞏文歡,姜元方,曹夢潔,郭金晶,王渭昭
甘肅中醫藥大學護理學院,甘肅730000
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均壽命顯著延長,社會老齡化問題日益突出,使得空巢老人的數量越來越多。空巢老人是指那些身邊無子女共同居住的老人,其中包括無子女的老人,也包括與子女分開居住的老人[1]。而空巢非獨居老人指夫婦兩人一起居住的空巢老人。獨居老人作為空巢老人中的弱勢群體,指一個人寡居的空巢老人,具體是指那些無子女或子女因各種原因(工作、求學、婚姻等)而分開居住的喪偶、未婚、離異的老年人[2]。隨著機體衰老和各種慢性疾病的影響,空巢老人和獨居老人生活的封閉性和各種不安全因素的增加,導致空巢老人尤其是高齡獨居老人成為意外傷害的高危人群[3]。因此預防和減少慢性病及意外傷害的發生是促進空巢老人和獨居老人健康生活的重要舉措。故課題組成員于2018年1月—2019年2月開展了蘭州市社區獨居老人和空巢非獨居老人意外傷害方面的相關研究,現報道如下。
1.1.1 獨居老人
采用多階段隨機抽樣法,抽取蘭州市2個社區的326名獨居老人進行問卷調查。納入標準:①住在蘭州市社區、年齡≥60歲;②單人居住且無住家保姆;③意識清楚,有閱讀能力或可用言語表達,與調查人員溝通無障礙;④經研究者說明研究目的后,調查對象愿意配合本研究者。排除標準:①癡呆、精神病病人、重癥和終末疾病者;②各種原因導致表達不清,溝通喪失。
1.1.2 空巢非獨居老人
采用多階段隨機抽樣法,抽取蘭州市2個社區的210名空巢非獨居老人作為調查對象。納入標準:①住在蘭州市社區,年齡≥60歲;②夫妻二人居住,子女不在身邊,無住家保姆;③意識清楚,有閱讀能力或可用言語表達,與調查人員溝通無障礙;④經調查員說明研究目的后,調查對象愿意配合本研究者。排除標準:①與子女或孫輩共同居住;②癡呆、精神病病人、重癥和終末疾病者;③各種原因導致表達不清,溝通喪失。
1.2.1 調查方法
在謝少飛[4]制定的調查表的基礎上,自制蘭州市社區獨居老人和空巢非獨居老人意外傷害的調查問卷,問卷內容包括一般資料、生存現況、意外傷害的知信行調查、過去一年的意外傷害發生情況等。本研究共選取了536名調查對象,其中獨居老人326名,問卷回收率為100%;有效問卷為324份,有效率為99.39%。而空巢非獨居老人210名,問卷回收率為100%;有效問卷為207份,有效率為98.57%。
1.2.2 質量控制
經過統一培訓合格后的課題組成員向每位符合入選條件的調查對象說明調查目的、資料保密等事宜,征求并取得其同意后發放問卷,由于調查對象大部分文化程度較低,調查員逐項將問卷條目及選項念給調查對象聽,避免使用誘導性語言,根據調查對象的回答代筆填寫問卷,少數文化程度較高的調查對象則獨立完成問卷的填寫。問卷填寫完畢后,當場檢查問卷是否漏填、錯填,并經調查員核實后將其補充完善。
按國際疾病分類標準(ICD-10)將意外傷害分為交通傷害、跌倒、燒燙傷、觸電、中毒、中暑、溺水、銳器傷、擠壓碰撞傷、硬物擊傷、毆打傷、動物傷害、異物哽噎或卡喉等共14類[5]。
采用SPSS 22.0軟件進行數據分析,數據采用率和構成比進行描述,率和構成比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等級資料組間比較采用秩和檢驗,P<0.05表示有統計學意義。多因素分析采用二元Logistic回歸分析。
調查對象中蘭州市社區獨居老人共計324名,年齡(75.37±7.46)歲;蘭州市社區空巢非獨居老人207名,年齡(72.36±6.83)歲,兩組年齡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4.68,P<0.05)。調查對象的一般資料及意外傷害發生情況見表1。

表1 不同特征獨居老人和空巢非獨居老人意外傷害發生情況 單位:人
蘭州市社區獨居老人與空巢非獨居老人的慢性病總患病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但蘭州市社區獨居老人和空巢非獨居老人在慢性病患病種類的排序上存在差異,尤其是患病居前5位的慢性病種類,經χ2檢驗,蘭州市社區獨居老人和空巢非獨居老人在心臟病、白內障或青光眼、骨質疏松癥、風濕性關節炎、慢性支氣管炎的患病率上存在差異,且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2 蘭州市社區獨居老人和空巢非獨居老人慢性病患病率比較 單位:人(%)
調查對象在過去1年內發生意外傷害共計126人(169人次),占總人數的23.73%,其中社區獨居老人發生意外傷害者87人(128人次),占總意外傷害人數的69.05%;社區空巢非獨居老人意外傷害者39人(41人次),占總意外傷害人數的30.95%。經χ2檢驗,蘭州市社區獨居老人和空巢非獨居老人的意外傷害發生率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蘭州市社區獨居老人和空巢非獨居老人意外傷害發生率比較 單位:人
針對蘭州市社區獨居老人和空巢非獨居老人意外傷害類型進行分析,位于前3位的意外傷害類型有跌倒、交通傷和燙傷。經χ2檢驗,蘭州市社區獨居老人和空巢非獨居老人不同意外傷害類型總人次發生率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5。蘭州市社區獨居老人跌倒原因主要為步態不穩;跌倒時間集中在上午;跌倒地點主要為家中。蘭州市社區獨居老人和空巢非獨居老人跌倒時間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6。

表5 蘭州市社區獨居老人和空巢非獨居老人意外傷害類型比較 單位:人次(%)

表6 蘭州市社區獨居老人和空巢非獨居老人跌倒原因、時間和地點比較 單位:人次(%)
本研究使用二元Logistic回歸進行統計分析,以是否發生意外傷害為因變量,將性別、年齡、文化程度、子女探望頻率、慢性病和主觀健康自評等自變量引入進行分析,其中文化程度、慢性疾病種類是蘭州市社區獨居老人意外傷害的危險因素;慢性疾病種類是蘭州市社區空巢非獨居老人意外傷害的危險因素,見表7、表8。

表8 影響蘭州市社區空巢非獨居老人意外傷害的因素分析
本研究結果顯示,蘭州市社區獨居老人的慢性病患病率為88.89%,居前5位的疾病依次為高血壓、心臟病、白內障和青光眼、腰椎間盤突出或頸椎病、骨質疏松癥。而蘭州市社區空巢非獨居老人的慢性病患病率為 83.57% ,位于前5位的疾病依次為高血壓、糖尿病、腰椎間盤突出或頸椎病、心臟病、風濕性關節炎。何婷婷等[6]報道南京市空巢老人慢性病患病率為 71.0%;而楊贊儒[7]報道遼寧省錦州市空巢老人慢性病患病率為 76.4%,與同類文獻比較,社區空巢老人的慢性病患病率比較高,而且患病居前5位蘭州市的慢性病病種排序也有變化。這可能與地區經濟發展水平及老人生活習慣等因素有關。同時蘭州市社區獨居老人心臟病、白內障或青光眼、骨質疏松癥、風濕性關節炎、慢性支氣管炎的患病率均高于空巢非獨居老人,因此,要采取有效的綜合干預措施做好蘭州市社區獨居老人和空巢非獨居老人慢性病的防治工作,尤其要重視蘭州市社區獨居老人心臟病、白內障或青光眼、骨質疏松癥等慢性病的防治,另外制定慢性病的防治策略也要有側重點。
本研究結果顯示,蘭州市社區獨居老人和空巢非獨居老人意外傷害的發生率分別為26.85%、18.84%,且兩者之間存在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尤其是蘭州市社區獨居老人跌倒率高于空巢非獨居老人。與同類文獻[8-9]比較,蘭州市社區獨居老人和空巢非獨居老人意外傷害的發生率都比較高,這可能與選取的人群不同有關。針對蘭州市社區獨居老人和空巢非獨居老人意外傷害類型進行分析,位于前3位的意外傷害類型都是跌倒、交通傷和燙傷,這與國內文獻報道基本相一致[10-11],因此,加強跌倒的預防是減少意外傷害發生的關鍵,對老年人進行多方面的綜合性干預,使不同老年人能不同程度掌握跌倒的相關危險因素及相關知識,能更有效地降低跌倒的發生率[12]。本研究結果還顯示,蘭州市社區獨居老人跌倒、交通傷及銳器傷的發生率均高于空巢非獨居老人,故蘭州市社區衛生服務機構要高度重視社區獨居老人意外傷害的發生,尤其是預防跌倒、交通傷和銳器傷的發生,并采取有效的措施降低意外傷害的發生率。本研究結果還顯示:跌倒原因主要為步態不穩;跌倒時間集中在上午;跌倒地點主要為家中。隨著年齡的增長,獨居老人和空巢非獨居老人的各種生理機能衰退,自身控制環境的能力下降;以及家中是他們主要的活動空間和生活場所;且家中又存在導致跌倒的危險因素等有關。因此,空巢非獨居老人尤其是獨居老人要積極防治慢性病,同時還要消除居家環境中存在的各種安全隱患,通過開展有效的社區健康教育等措施提高獨居老人意外傷害的認知水平,降低意外傷害的發生率。
本研究結果顯示,蘭州市社區獨居老人低文化程度及罹患慢性疾病種類越多,發生意外傷害的危險性越高;而蘭州市社區空巢非獨居老人罹患慢性病種類越多,發生意外傷害的危險性越高。張志華等[13]報道抑郁量表得分、四肢活動狀況、慢性病數量是農村老年人意外傷害的主要影響因素。這與本研究調查對象意外傷害的影響因素有所不同,可能原因與選取的研究對象不同有關。故蘭州市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在意外傷害的預防方面要重視低文化程度和患有慢性病的社區獨居老人,并采取有效的健康教育手段及慢性病預防措施來降低意外傷害的發生率。
綜上所述,蘭州市社區獨居老人和空巢非獨居老人慢性病患病率都比較高,而且蘭州市社區獨居老人意外傷害發生率明顯高于空巢非獨居老人,因此,需要社會高度關注空巢老人,尤其是獨居老人這個弱勢群體,了解他們的生活現狀,并通過加強社區健康教育和慢性病管理等有效的綜合干預措施來降低蘭州市社區獨居老人慢性病的發病率和意外傷害的發生率,從而提高空巢老人尤其是獨居老人的生活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