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寶剛
(信陽農林學院,河南 信陽 464000)
信陽菜是信陽名片,是豫菜的瑰寶之一。然而,信陽菜與川菜、杭菜、粵菜相比,影響力、發展力都差之甚遠。為發展信陽菜,2016年信陽市人民政府出臺信陽1號文件《關于大力推廣“信陽菜”的若干意見》,目的是大力發展信陽餐飲產業,提高信陽菜在社會上的影響力。信陽菜作為信陽飲食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僅要能夠滿足大眾對飲食文化的需求,還要促進信陽旅游業、水產養殖業和信陽經濟的發展。信陽菜的發展與烹飪食材的生產、加工、銷售形成產業鏈,與種植、畜牧、水產、加工、餐飲及服務等多個行業有著密切聯系[1]。
南灣魚頭是信陽十大名菜之一,選用信陽南灣湖所產的魚加工制作而成,是信陽菜代表菜肴之一,因其味美、質鮮深受消費者喜愛。南灣魚頭需要做出自身特色,品牌化發展是其必由之路。品牌化是增強產品發展動力和活力的根本路徑,是加快轉變產品發展方式的有力杠桿,是產品參與市場競爭、占領市場份額的重要途徑。
本課題以南灣魚頭為例,通過相關文獻資料和社會調研,以南灣魚頭的歷史、地理、人文要素為背景,對南灣魚頭目前市場發展現狀及存在問題的進行分析,提出其品牌化、標準化發展的對策建議,以期為信陽菜的品牌化建設與發展提供參考。
南灣湖風景區位于信陽市區西南約8 km,是圍繞南灣水庫發展起來的集觀光、休閑、娛樂為一體的旅游勝地。南灣水庫建成于1995年11月,屬大型丘陵型水庫,水庫最大庫容16.3億m3,可養魚面積4 573 hm2,平均水深8.63 m,最大水深30 m。由于其水源豐富、穩定,生產的各種魚類,被人們統稱為“南灣魚”。
南灣湖,因其壩筑在南灣而得名,作為“國家水利風景區”,它獨特的自然、人文景觀在信陽市“山水園林城市”建設、經濟發展和對外交流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南灣湖以秦嶺淮河分水嶺為線,具有亞熱帶與暖溫帶的共同特征,致使其雨量充沛、水量豐富。依托南灣湖水資源,發展特色漁業,把休閑漁業納入南灣湖風景區的整體發展中,漁業和旅游業結合、合理開發利用水資源已成為南灣湖風景區可持續發展的必由之路。南灣湖四面環山,湖水富含大量微量元素,尤其是有益健康的“碘”和有抗癌元素之稱的“硒”,硒的含量更是普通魚類的3~5倍。由于南灣湖這一特性,導致這里盛產的南灣魚不僅口感好,而且營養價值極高。近年來,風景區根據自身優勢,在休閑漁業項目開發方面已經取得可喜成績。
2.1.1 南灣魚養殖成本高
南灣魚主要指產自信陽市南灣湖內的魚,隨著南灣魚產量逐年攀升,水庫魚類的自然繁殖已無法滿足養殖需求,魚種投放是南灣水庫漁業生產的前提和基礎。南灣魚采取人工投苗、不喂飼料、養殖周期長達兩年,而享譽盛名的湖南魚養殖周期在130天左右。由于南灣魚幼苗對水源、溫度、水的酸堿度要求較高,導致南灣魚幼苗存活率明顯低于其他魚,無形中加大了南灣魚的養殖成本。南灣魚野生散養于南灣湖中,相比水塘中的魚不便于管理控制。例如,監控魚的生長速度、管理打撈病死魚、定期測量水質等,給養殖戶、企業加大了管理投入,最終都會導致南灣魚養殖成本高。
2.1.2 南灣魚真假難辨
由于南灣魚養殖成本高,價格高于同類型魚類,因此導致水產品銷售市場、大型超市、菜市場出現冒牌南灣魚的攤點,導致市場上出現了大量的“南灣魚”,對南灣魚的品牌造成了惡劣影響。目前,食品安全監督管理部門對南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