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顧 陽
(黔東南州食品藥品檢驗檢測中心,貴州 凱里 556000)
加強食品安全監督管理,保障公眾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是當前社會發展的主要任務。市場監督管理部門為了有效落實相關食品安全工作,逐漸加大了食品抽樣的比例,這對于及時發現問題,加大對食品的安全監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因此,在食品抽樣工作中,應多積累相關經驗,對抽樣形式進行適度的創新和優化,確保不斷的提升食品抽樣工作的質量。本文就針對食品抽樣工作中存在的問題與解決辦法展開具體的分析與討論[1]。
分析當前食品抽樣中存在的問題,有助于及時采取針對性的解決措施,確保食品抽樣工作的順利進行,提升抽樣的準確率,保障食品安全。基于此,針對當前食品抽樣中所存在的問題展開具體的分析與討論。
抽樣方法是食品抽樣工作開展時選用的一種方法,抽樣方法選用的合理性,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整個食品抽樣工作的質量。食品的種類較多,且生產的原料、工藝、方法和儲存條件都各不相同,故所采用的食品抽樣方法也應不盡相同。在抽檢大包裝樣品時,相應的取樣工作必須在無菌環境下進行,否則會給樣品造成污染。但當前在開展食品抽樣工作時,有些抽檢人員不了解食品屬性、檢驗項目和檢驗標準,隨意的采用抽樣方法,導致相關抽檢工作的進行不符合有關要求,也就無法發揮出食品抽樣工作的開展價值[2]。
食品的儲存條件一般有常溫、冷藏、冷凍、避光以及密閉等,若食品沒有儲存在合適的條件下,食品的營養價值和食用效果也會下降,因此,在對食品樣品進行抽取時,應注重樣品的儲存條件。然而,在實際抽樣時,可能會受設備以及抽樣工具的影響,導致樣品的儲存環境不符合相關要求,進而導致樣品受到污染,樣品質量下降,影響食品抽樣的準確率[3]。
抽樣工作是一項較為綜合性的工作,抽樣人員既要具備與抽樣工作相關的基礎理論知識,更應了解所抽檢食品的相關屬性等。但當前食品抽樣人員的專業化水平還較低,部分人員甚至都不熟悉食品抽樣的相關標準,導致所抽取的食品樣品根本不符合相關規范。由于缺乏對抽樣流程規范的了解,導致有些抽樣人員在填寫抽樣單時,常常出現漏填、錯填的情況,會影響檢驗人員的判斷。例如,抽樣人員沒有對食品進行精準分類,對于食品所涉及的單位信息也沒有填全,最終影響食品的分析報告。此外,有些抽樣人員在抽取樣品時還較為隨意,導致樣品的抽取不具備代表性[4]。
法律法規是食品抽樣工作進行的主要依據,給食品抽樣工作的高效開展提供了重要的制度支撐。但是,對于食品抽樣,當前我國所制定的法律法規還較不完善,并沒有詳細的規定抽樣檢驗的具體對象、范圍和頻次,導致有些企業還存在不按時抽檢的情況。此外,相關法律法規對于抽樣的方式方法、工作人員的操作程序等規定還不夠靈活,導致相關工商部門、承檢機構以及被抽檢單位之間還存有職責劃分不清的問題,不僅給食品抽樣工作的順利開展帶來了難度,而且在出現問題時,各機構之間還較易出現相互推諉的現象。其中,對食品的抽樣檢測,應由專業的抽檢機構進行,才能完成對食品的高質量檢測,但當前檢驗機構水平參差不齊,有些地方的檢測機構甚至沒有取得相應的檢測資格證書,就進行檢測,影響了最終的檢測效果。此外,根據相關規定可知,食品檢測質量的判定依據應主要有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國家有關規定等[5],但當前許多檢驗結構在判定最終的食品檢測結果時,往往按照一個標準進行判斷,并且還存在按照一個標準判定為合格,按照另一個標準判定不合格的情況,嚴重影響了食品最終的檢測效果。
要想確保食品抽樣工作更高質量的展開,保障食品抽樣的準確性,相關單位應加強制度建設,制定較為合理化的抽樣標準,給相關抽樣工作的進行提供重要的制度支撐。對于抽樣規范的制定,應由國家市場監督管理部門發起,并組織各權威專業單位,結合不同種類的食品和不同的食品檢驗場景,來制定相應的抽檢標準[6]。一旦制定了有關規范,抽樣工作就應嚴格按照規范展開,這樣整個食品抽樣才會更具制度化和流程化。
專業化的抽樣設備,可保障所抽取的食物樣品更具真實性和代表性。因此,相關單位應加大資金的投入,確保采用更為專業的抽樣設備。對于抽樣設備,其主要有食品抽樣工具,樣品的儲存、運輸設備等,如采樣工具箱、保溫箱以及食品冷藏車等。此外,在對食品進行運輸和儲存時,抽樣人員應當根據計劃抽取樣品的情況,采取相應措施,保證樣品儲存、運輸過程符合國家相關規定和包裝標示的要求,避免影響檢驗結果。
食品抽樣人員在每次開展抽樣工作前,均應接受相關培訓,并做好培訓記錄。不僅要了解各項法律法規、食品抽樣和檢驗的知識,更應熟悉食品的各種屬性。抽樣單位在接受抽檢任務后,應加大對食品抽樣人員的培訓力度,確保其掌握更加充足的食品知識,不斷的提升自身的專業技能,了解監管部門對抽樣工作的相關要求,以及下達任務的要求和目的。抽樣單位還應針對抽樣過程中曾經出現過的問題及處理方法,抽樣工作中的紀律和溝通技巧等對抽檢人員進行培訓。而對于食品抽樣人員而言,其自身也應加強對理論知識的學習,做到與時俱進,確保成為一名合格的食品抽樣人員[7]。
要想保障食品安全,除了要做好對食品的定期抽檢,還應樹立較強的安全監管意識。食品安全監管部門應充分發揮好自身的監管職責,加大對食品的監督力度,確保及時的發現抽檢環節中存在的問題。此外,還應加大食品安全生產的宣傳力度,讓每位抽樣人員都意識到食品抽檢的重要性,以推動食品抽檢工作的順利實施[8]。
研究與分析食品抽樣工作中存在問題與解決辦法,對有效提升食品抽樣工作的質量以及保障食品安全都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認識與了解當前食品抽樣中所存在的問題,進而從嚴格按照抽樣標準和流程完成食品抽樣工作、加大資金的投入、提升設備的專業度、加大對抽檢人員的培訓、提升抽樣人員的專業技能以及樹立較強的安全監管意識方面來促進食品抽樣工作的順利進行,確保加大對食品的抽檢力度,發揮出食品抽檢工作的開展價值,提升食品抽檢的準確性,及時發現食品安全問題,從而降低食品安全問題發生的概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