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艷
(黃淮學院,河南駐馬店 463000)
自新工科教育理念提出以來,各類型高校均開始對現有人才培養中的工科教育模式進行改革。作為地方應用型高校本科土木工程專業,如果不采取一定措施,是無法滿足新時期、新時代對于土木工程專業人才的全新要求。本文從新工科的基本內涵出發,針對當前地方應用型本科高校土木工程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存在的不足進行探討,并且提出具有針對性和建設性的意見或者對策。
與傳統工科相比,新工科是在新的科學技術革命和產業轉型背景下進行工程教育改革的重要戰略選擇,它是未來中國工程教育發展的新思路和新途徑。它的內涵主要體現在“新”這個詞上,包括新的教學理念、新的學科結構和新的培養模式,依托這三者,最終形成的在新時期面向新經濟的工程培養新體系。
新工科背景下,部分地方應用型本科院校并未能從當地的區域經濟發展需要和產業轉型出發,其土木工程專業在實際的人才培養方面其實是存在一定問題。
在實際發展過程中,部分地方應用型工科院校并未及時、準確找準自身的定位,后續在實踐教育工作過程中就出現了非常多的問題,譬如人才培養模式的定位不準確,人才培養同質化現象比較嚴重情況,由此地方應用型本科高校土木工程專業人才培養模式與區域市場經濟發展的實際需求出現不匹配的情況,這使國內本就比較激烈、緊張的土木工程專業人才競爭“雪上加霜”,對于社會經濟發展也是極為不利的[1]。
作為地方應用型本科高校,其在土木工程專業人才培養過程中重點在于培養“實踐型”的人才,在這一種人才培養前提條件之下,單單依靠書本上的知識進行人才培養是明顯不足的,還需要在實踐應用型課程方面多下功夫。其中部分地方應用型高校開始快速盲目地相應國家的號召,而需要知曉的是,應用型本科是近年以來才提出的概念,很多地方應用型高校并未知曉其含義,就開始盲目設置土木工程專業的實踐性課程,這使得原有的課程體系打破,而且部分實踐課程與知識理論課程的練習并不是很強,這樣就會使地方應用型本科高校土木工程專業人才過程中的課程實踐未能準確有效地落實。再加上實踐課程會消耗學生大量的時間和精力[2],因此也會打擊學生參與人才培養模式的積極性,這對于地方應用型本科高校土木工程專業人才培養效果是具有明顯的負面影響的。
隨著新工科理念的提出,有不少高校開始積極主動地響應國家的號召,針對自身的土木工程專業課程體系進行了優化和完善。但是部分地方應用型高校也出現不同程度的重視程度不高的現象,出現課程設置比較片面的情況,而土木工程專業對于專業知識和實踐技能的要求都是比較高的,而部分高校在基礎課程、專業課程和實踐課程的比例方面并未做到科學合理,這種情況使土木工程專業的學生的能力提升綜合性比較差,而且是不利于學生個性化發展的。
作為地方應用型本科高校,由于自身條件的局限性,致使學生缺乏實踐操作平臺。因而,培養出的人才往往只是理論知識充足,實踐操作水平較低。由于實踐機會的欠缺,實際應用能力顯得不足,這與企業所需的專業人才有所差距。對學生來說,輕則部分學生就業到崗后需要重新進行學習,重則,一部分學生因此無法順利就業。對高校來說,培養的學生無法滿足企業新要求,大大影響學校的就業率和整體聲譽。
在當前新工科背景下,作為地方應用型本科高校土木工程專業,應該正確面對人才培養模式的不足,采取全方位的措施來對傳統人才培養模式進行改革,以培養能夠適應現代化建設需要的綜合性、實踐性和創新性人才。
新工科背景下作為地方應用型本科院校土木工程專業,在人才培養方面應該突出應用性。因而在人才培養中應側重于應用型教育,重點是教學生如何應用知識,如何應用專業知識為社會服務,如何應用科研成果解決實際問題,使“應用型”成為學校辦學特色。為此,要做好自身的人才培養定位,綜合當前經濟發展形式,筆者認為在人才培養方面應該適應區域積極轉型發展的需要,準確把握行業對人才的需求方向。因此,地方應用型本科高校在培養土木工程專業人才的過程中,需要在進行正式招生培養之前進行相應市場調研工作,了解當地人才市場對于土木工程專業畢業生的要求和需求情況,在得到相對精準的信息之后,可以運用大數據技術對其進行分析,依據最后的結果再進行正式的土木工程專業應用型人才的培養,其主要的目的在于實現地方應用型本科高校教育與市場需求的精準對接,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這是能夠緩解當代嚴峻的畢業生就業形勢的,而且還能夠培養高級的專業人才[3]。
土木工程專業教育本身的實踐屬性就是非常強的,新工科建設的大背景之下也需要進行長期的實踐。因此,地方應用型本科高校土木工程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優化的過程中需要注重學生的實踐應用教育。為了實現這一點,教師在日常授課過程中就需要注重理論與實踐的結合,注重學生實踐應用意識的培養,鼓勵學生利用課余時間開展實踐學習。必要情況下還可以在校內進行一定的宣傳工作,使全校上下都能夠知曉土木工程專業實踐應用教育的重要性,構建校內實踐教育平臺,同時地方應用型本科高校人才培養要與企業的聯系加強,開展校企合作,這樣才能更好地培養當代社會發展需要的人才[4]。
地方應用型本科高校土木工程專業是實踐性和應用性非常強的專業,因而專業的定位必須與行業的需求和發展相適應。在新工科背景下,應該以應用型人才培養為導向,在專業定位方面更加凸顯導向性。高校不僅要考慮到將來學生的就業情況,還要考慮到不同學生的個體發展狀況的實際。在課程設置方面,除了設置傳統的土木工程基礎課程之外,還要融入其他一些輔助性學科,從而構建全面的以基礎專業為主,人文類、工具類等多方學科交叉融合的課程體系,實現土木工程專業課程體系的優化。
產學研合作是新工科背景下地方應用型本科高校的人才培養必經之路。產學研合作無論是對企業,還是對高校來說都有較大的益處,譬如,企業可以通過產學研合作,實現科技成果的轉化,從而最大限度激發企業自身所蘊藏的潛力;高校通過產學研合作,能夠推進自身的基礎性、創新性的學術研究,進而培養更多的土木工程專業的應用型人才。可以實施雙導師制度,催化產學研合作,對于土木工程專業學生的成長也能夠起到比較強的促進作用。但是需要知曉的是,雙導師制度對于校企合作深度、經濟資源等方面的要求都是比較高的[5],很少有企業和高校能夠實現這一點。為了解決這一問題,建議地方應用型本科院校在聘請教師的過程中就聘請教學能力強、科研能力強的雙師型教師[6]。
地方應用型本科高校要關注新工科這一大背景的變化,知曉自身的育人短板,從自身實際出發,并且進行針對性的優化和完善,培養出社會真正需求的土木工程專業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