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佳昕



摘要:探究面向學齡前兒童的數字閱讀產品交互設計方法,解決產品單向信息輸出,交互性較弱的問題。基于用戶體驗和信息交互設計理念,建立用戶模型和數字閱讀產品信息系統。構建學齡前兒童數字閱讀產品信息交互體驗設計方法模型,提出滿足用戶信息交互體驗的設計策略并進行設計實踐。為學齡前兒童數字閱讀產品交互設計提供理論指導。
關鍵詞:學齡前兒童 數字閱讀產品 用戶體驗 信息交互 設計
中圖分類號:TB47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0069(2021)03-0121-03
引言
數字化閱讀是以手機、平板電腦等智能化終端為載體呈現閱讀資源,具有信息資源豐富、檢索方便、經濟環保等特點,在當下已成為主要的閱讀方式。兒童數字閱讀產品則是在兒童讀物的基礎上,借助數字化的信息技術手段進行內容的傳遞。在信息內容的呈現形式上,兒童數字化閱讀產品更多的采用視覺呈現、講述、動畫、游戲等方式提升兒童的閱讀效率與參與度。但現有兒童數字閱讀產品專注于單一感官的研究,多為聽故事和靜態圖像模式,產品單方向的信息輸出,互動性較弱。
一、信息交互與用戶體驗
(一)信息交互:信息交互設計強調使用過程中產品的主動交互行為,打破單向性的信息傳播方式。信息交互的質量由用戶接受信息內容的精準度和信息傳遞接收過程中用戶的滿意度決定的。兒童使用數字閱讀產品的過程實質是以兒童讀物的內容為對象,以產品的信息界面為載體,對用戶進行感官刺激,精確地把信息反饋給用戶,在信息交互的過程中實現信息內容的交流傳遞與共享。將信息交互設計理念引入兒童數字閱讀產品中,是對產品可用性與易用性層面的研究,強調以信息資源的交互性觸發用戶的感知記憶與創造潛能。
(二)用戶體驗:用戶體驗強調設計的核心是注重用戶的實際體驗和以人為本的理念,著力于用戶的需求和心理情感方面的研究,使目標用戶在使用產品的前中后期獲得舒適愉悅的體驗感。將用戶體驗理念融入兒童數字閱讀產品的信息交互設計中,在用戶研究的基礎上對兒童數字閱讀產品的信息系統體系與用戶體驗進行分類構建,打造多層次豐富有趣的體驗感,以自然性的交互方式完成閱讀內容的信息交流和傳遞。
二、學齡前兒童數字閱讀產品交互體驗設計要素
學齡前兒童數字閱讀產品的信息交互體驗設計的影響因素包括顯性和隱性兩部分。顯性要素主要是指產品的信息系統體系,具有直觀性。隱性要素主要是對用戶的特征需求研究,是影響兒童數字閱讀產品交互體驗的關鍵因素。
(一)隱性要素一用戶:在兒童數字閱讀產品的信息交互體驗設計中,隱形影響因素為用戶自身對產品產生的主觀感受,主要由用戶的自身特性所決定,如圖1,包含學齡前兒童對信息的認知能力、行為習慣、信息需求、信息環境。
1.用戶信息認知能力
(1)生理認知特征:兒童對事物的感知一般來源于表征現象,在細節觀察上遠不能和成人相比。在視覺上,學齡前兒童偏愛明快、鮮艷的色彩,暖色調相對冷色調而言更具吸引力,對過于繁雜的色彩識別能力較弱。可以識別理解簡單的幾何圖形,對日常生活中常見的事物產生了一定的認知和偏好。
觸覺是兒童感知世界的重要手段,對于學齡前兒童而言,更多的是通過肢體和行為來探索世界,并對事物進行分類構建。
聽覺是優先于視覺感知世界的最敏感的感官之一。學齡前兒童在聽覺上主要受生活環境的影響,在聽覺靈敏度方面,趨于成人水平,能夠區分音調、音色,也可以進行聲音定位。低頻的聲音對兒童具有安撫作用,聲調、旋律的變化更容易引起兒童的注意。
(2)心理認知特征:學齡前兒童的心理認知對生理認知的發展起到了促進作用。六歲以下的兒童易對父母產生依戀,是一種與父母保持生理和情感聯系的心理特征。因此在進行兒童產品的功能設計時應注重親子間的交流和互動。
學齡前兒童還具有好奇心強的特征,對于新鮮的、運動的事物更容易吸引兒童的注意力,產品應鼓勵兒童主動探索閱讀內容,提升使用興趣。同時學齡前兒童還具備喜歡模仿他人的聲音、動作、表情的特征,在數字閱讀產品的設計中應利用其喜好模仿的特性,對用戶進行正向的行為引導。
2.用戶行為習慣:用戶的行為習慣包括用戶的自然行為方式和對產品的操作行為習慣。兒童數字閱讀產品的使用主要是由信息界面作為載體進行操作,手勢操作是在兒童數字閱讀產品中較為常用的操作行為,學齡前兒童可掌握簡單的操作手勢,如單擊、雙擊、拖拽等交互行為。此外,兒童的交互行為還具有隨意性強和好奇心驅動的特點。
3.信息環境:信息環境包括用戶在使用產品時所處的物理環境和社會環境。物理環境是指兒童與數字閱讀產品進行交互時所處的真實場景,屬于客觀難以改變的影響因素。目前大多兒童數字閱讀產品通過空間維度進行定義,將物理環境設定為較為固定的家用場景。社會環境是指用戶的社會背景及所承擔的社會角色,學齡前兒童的社會背景相對簡單,可依據生活環境和家庭組成類型的不同對其進行特征分析。
4.信息需求:兒童數字閱讀產品的使用者是兒童,消費者為家長。因此以學齡前兒童和父母分別作為研究對象,進行用戶信息需求的分析。
(1)興趣需求:兒童從一出生就對周圍環境充滿了濃厚的興趣,面對新奇變換的環境,更加激發了他們探索世界的樂趣。兒童對事物產生新的認知情感主要是源于外界刺激,引發兒童的好奇心,依據興趣點展開活動。兒童數字閱讀產品的交互設計要以兒童的興趣需求貫穿始終,以激發兒童的興趣為設計目標。
(2)陪伴需求:兒童是具有依戀特征的,對于熟悉的人和事物會選擇靠近甚至依賴。由于家長工作時間大多較為繁忙,在家陪伴孩子的時間相對較少,缺乏親子間的交流,兒童數字閱讀平臺可為父母與兒童提供隨時關懷交流的功能模塊,滿足兒童的陪伴需求,利于兒童認知情感的健康發展。同時學齡前兒童也是具有社會性的,與同伴玩耍是學齡前兒童日常的社會行為,也是兒童緩解孤獨感的重要途經。
(3)啟蒙需求:對于父母來說,家長在選擇兒童產品時首先會考慮產品的教育性,簡單的說教式教學啟蒙,不能使兒童集中注意力,產生長期記憶,所以產品更需要給予孩子寓教于樂的體驗。家長期望產品可以具有對兒童全面啟蒙的功能,不僅能夠準確地接受記憶信息內容,還能夠對兒童實踐技能、學習技能的提高有所助益,啟發兒童的智慧、激發創造力。
(二)顯性要素一產品信息系統:影響數字閱讀產品信息交互體驗設計的顯性要素為產品的信息系統。信息系統的實質是對各種類型、各種載體的信息資源進行整合和排序的人工系統。學齡前兒童數字閱讀產品的信息系統體系由四部分組成,如圖2所示。
從用戶的啟蒙需求角度,信息資源包括科學知識、習慣養成、語言學習、藝術愛好和生活常識等內容。信息系統的界面是實現人機交互的載體,給予用戶最直接的感官體驗。系統界面包括視覺風格設計、信息架構設計、功能模塊和流程設計四部分內容。產品的操作行為包括用戶在使用產品過程中的尋找行為和閱讀行為。閱讀行為是學齡前兒童使用數字閱讀產品的關鍵行為因素,可通過感官交互、行為交互等多種方式將閱讀信息傳遞給用戶。根據用戶的陪伴需求,系統功能設定包括定時提醒、多模式瀏覽、平臺分享和反饋機制。
三、學齡前兒童數字閱讀產品信息交互體驗設計策略
根據用戶的興趣、陪伴和啟蒙需求,可將兒童數字閱讀產品的信息交互體驗分為教育娛樂體驗、感官體驗、行為體驗和情感體驗四部分。如圖3所示,在數字閱讀產品信息交互體驗設計要素的研究基礎上構建學齡前兒童數字閱讀產品信息交互體驗設計方法模型。從信息交互體驗設計的角度提出學齡前兒童數字閱讀產品的設計策略。
(一)教育娛樂體驗下的設計策略
1.物境結合的敘事性設計:兒童數字閱讀產品的主要消費群體為家長,以家長選擇閱讀產品的角度來說,產品的啟蒙教育性是擺在首位的。目前市面上的大多產品停留在了口語閱讀階段,使兒童被動學習被動接受,使用產品的教育體驗是索然無味的。
學齡前兒童思維方式較為具象化,抽象思維能力較弱,情境化、故事化的信息內容更容易觸發兒童的興趣點,使其主動接受啟蒙內容,有利于引導兒童的思維模式。在兒童數字閱讀產品的信息交互設計中,要增強產品空間維度的敘事性,將信息內容中的場景事物、人物角色融合起來。例如在《大衛,不可以》這本兒童讀物中,要傳遞的信息內容主要為兒童在日常生活中經常出現的錯誤和危險行為。腳踩泥巴進入房間、椅子上做出危險動作等行為以分鏡故事的形式呈現,配以母親的聲音作為旁白,將兒童帶入至情境中,把錯誤行為的后果直接展現在故事場景中,引發兒童的思考,使其明白問題所在。
因此,在兒童數字閱讀產品的信息資源設計中,以兒童的視角進行信息資源與故事場景的整合,給予兒童更強的代入感和參與度,營造物境結合的教育娛樂體驗,以完成信息內容的有效傳遞。
2.構建游戲化的閱讀情境:游戲行為是兒童日常活動中最常見的行為,學齡前兒童的認知發展通常是在游戲行為中進行的。將閱讀游戲化、任務化是培養兒童閱讀興趣的重要途經。游戲化的閱讀情境從兒童的興趣需求出發,圍繞兒童的習慣養成、技能培養等方面傳遞信息內容,借助游戲場景形成感官刺激,強調游戲與信息內容、故事情節的相關性,營造閱讀場景和氛圍。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在兒童數字閱讀產品中可應用虛擬現實技術,使兒童全方位的感受到信息內容在虛擬空間的真實存在。
(二)感官體驗下的設計策略
1.貼近用戶的視覺化設計:信息資源的視覺化是學齡前兒童獲取信息內容的重要渠道,主要通過圖像、色彩、文字等元素對兒童進行視覺刺激。界面設計中文字不宜過多,以輔助圖像理解為主要目的。視覺風格具有統一性,不同層級的界面設計具有延續性。兒童數字閱讀產品在視覺設計中應突破空間的局限性,以豐富的圖像動畫、互動游戲等形式,采用符合兒童喜好的圖形色彩表現手法,充分調動兒童的閱讀興趣。
2.構建上下文語音交互模式:兒童數字閱讀產品可以為用戶提供豐富多樣的聽覺感官體驗。兒童具有好奇心、隨意性較強,思維方式較為跳躍的特點,語音交互設計要主動適應兒童在使用情境下的交互需求,持續跟蹤兒童語音交互的上下文語境,以實現持續性的多輪語音交互模式。同時在數字讀物中通過歡快的背景音樂、多角色扮演的故事旁白、模擬真實生活場景的互動反饋等方式,營造輕松愉悅的閱讀氛圍。
3.喚起感知記憶的觸覺設計:觸覺交互設計包括用戶的觸摸操作行為及產品的反饋行為,由于電子屏幕技術的限制,在兒童數字閱讀產品中,無法營造出和真實場景一模一樣的觸感,但可以通過震動、聲音、動畫等反饋行為喚起兒童的感知記憶,使兒童得到信息內容的感性認知,從而達到模擬真實場景的觸覺體驗。
4.多感官配合的自然交互:兒童的操作行為隨意性較大,單感官通道的信息交互增加了用戶的操作難度,難以吸引兒童的注意力,大大增加了兒童使用產品過程中的學習成本。自然交互方式要求多感官通道間的相互協調配合,分析兒童在使用數字閱讀產品過程中最自然、最直接的操作方式以及用戶最本能的交互行為。兒童數字閱讀產品通過多感官融合的交互行為實現信息互補和信息融合,提升產品的趣味性和容錯性。例如兒童書籍閱讀平臺“咿啦看書”,整體視覺風格采用貼近兒童生活和興趣點的元素,多為符合兒童認知特征的簡單圖形涂鴉、蠟筆水彩畫等方式呈現。兒童操作產品界面即可同時獲得視覺動畫、語音解讀和觸覺震動的反饋,增加閱讀的趣味性與互動性。
(三)行為體驗下的設計策略
1.邏輯性的信息架構設計:產品的信息架構設計、操作行為與流程設計是決定尋找行為體驗的關鍵因素。由于學齡前兒童認知水平有限,過于復雜的操作行為和信息的冗余呈現會造成用戶的使用負擔。針對學齡前兒童而言,一般2-3個信息層級為宜,將兒童的信息需求展示在主界面,簡化兒童的認知負擔。信息架構設計要具有邏輯性,按照年齡階段及啟蒙資源的類型進行分類,頁面展示內容不宜過多。
2.引導性的操作行為設計:兒童的閱讀行為體驗設計強調兒童在使用閱讀產品過程中的參與感,使兒童產生聯想記憶,體驗閱讀的樂趣。注重兒童在閱讀過程中的參與行為設計及反饋行為設計。運用兒童的好奇心、愛模仿的心理特征,將兒童的閱讀行為游戲化,從被動聽故事轉變為主動參與,通過閱讀過程中的操作行為及反饋,推動信息內容的情節發展。操作行為設計強調邏輯性的引導,以視覺動畫的形式為兒童設立階段性的操作引導。在豐富兒童的感官體驗基礎上,融入肢體動作、手勢、表情等互動行為,為兒童打造多層次的閱讀行為體驗。
(四)情感體驗下的設計策略
1.角色性陪伴的主題形象設計:針對陪伴需求的學齡前兒童數字閱讀產品的情感體驗設計,目的在于緩解兒童的孤獨感,為兒童營造輕松溫暖的閱讀氛圍,建立產品與兒童之間的情感上的關聯。在數字閱讀平臺中設立主題角色,以主人公的形式切換不同場景與兒童進行感官和行為上的互動,帶領兒童參與到閱讀信息內容中來,增強交互過程中兒童對信息資源的理解與記憶。例如小伴龍數字平臺,以同齡玩伴作為主題角色的人物性格,并采用兒童喜愛的視覺元素將人物卡通化。小伴龍以游戲、探險任務作為背景,帶領兒童走入閱讀信息資源中,通過語音和豐富的肢體表情來與兒童進行主動交互,引導兒童操作信息界面來推動情節發展,充分發揮兒童的主觀能動性。此外,兒童數字閱讀平臺的主題角色設計還可以增添需要被照顧、與兒童共同成長的角色性格,輔助兒童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以及培養其社會責任感。
2.構建情感化的親子交流平臺:兒童的成長過程中需要父母的陪伴,但由于工作等因素,家長無法時時刻刻陪在孩子身邊。兒童數字閱讀產品應針對兒童的需求為家長和兒童構建陪伴交流的橋梁。為用戶設立親子伴讀模式,提供閱讀場景,一家人分擔不同的人物角色,共同來講述一個故事。此外還應注重遠程親子交互模塊的設置,記錄兒童每天的閱讀信息,兒童與家長通過閱讀平臺跨越空間上的距離,實現遠程的親子伴讀。四、學齡前兒童數字閱讀產品信息交互體驗設計實踐
(一)信息架構設計:根據用戶需求與學齡前兒童的特征,對學齡前兒童數字閱讀產品的交互體驗設計策略進行系統化應用,以手機APP為例,展開設計實踐。主要功能設計設置為我的書房、閱讀模式、消息中心、娛樂商城、家長中心、最近閱讀六大模塊,產品信息架構如圖4。閱讀信息資源進行歸類劃分,囊括國學知識、科普繪本、在線學堂、童話故事四部分。
(二)故事情節設定:以公園為故事背景,調研兒童所喜愛的動植物形象作為主題角色,并對其進行卡通化處理。啟動界面主題形象出現后即刻與兒童進行實時語音交互,引導兒童進行下一步操作。
兒童每完成一項閱讀任務給予一顆星星獎勵,可使用星星到商城中購買種子、小動物、玩具器械、裝飾品等,在“在線學堂”模塊中完成任務還可獲得相應的實物獎勵,用來搭建屬于兒童自己的夢幻公園。同時,主題角色也可以提出要求,使用星星對公園現有場景翻修,以及對角色的喂養,培養兒童的責任感。
(三)視覺設計:如圖5,為兒童數字閱讀產品的交互主界面設計。在視覺設計上采用兒童所喜愛的飽和度較高的色彩,主要選用黃色和綠色進行場景渲染,傳遞給兒童活潑歡快的情感體驗。整體設計風格采用扁平化設計,選取兒童容易理解的基礎圖形進行故事場景設計與標志設計。
結論
基于用戶體驗和信息交互設計理念,通過對用戶特征、用戶需求及產品信息系統的研究,構建學齡前兒童數字閱讀產品信息交互體驗設計方法模型,并提出信息交互體驗下的兒童數字閱讀產品設計策略。強調閱讀內容的敘事性、游戲化設計,給予用戶物境結合的教育娛樂體驗;以多感官通道間的相互配合,營造自然交互的感官體驗;以可視化的信息操作行為,營造邏輯性引導的行為體驗;設立人物角色性格、親子交流平臺,給予用戶角色性陪伴的情感體驗。有助于學齡前兒童數字閱讀產品的進一步研究和發展,為其設計實踐提供思路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