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雙減”政策的出臺就是堅持以人為本、以學生為本,遵循教育規律,著眼于學生的身心健康,保障學生休息的權利,讓學生的學習回歸學校,整體提升學校教育教學質量,減輕家長的負擔,緩解家長的焦慮,回應社會的關切,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健康成長,是利國利民的政策。也必定是載入教育史上的一件舉足輕重的大事。那么,從教師的角度來說,回歸校內教育就是回歸教育初心。身為一線教師的我們,在“雙減”政策下應如何提質增效,交出滿意的答卷呢?下面淺談以下幾點我個人的思考與見解。
關鍵詞:落實雙減;教育;回歸初心
隨著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出臺,真可謂:“一石激起千層浪”。其主要指導思想是提高學校的教育教學質量,強化學校教育的主陣地作用,深化校外培訓機構治理,構建良好的教育生態。“雙減”減的是義務教育階段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讓教育包括課后服務等回歸學校,確保學生在校內深度學習,學足學好,讓學生在校內就能夠得到優質的教育,并且逐步優化作業布置和課后服務方面的工作,更好地讓學校擁有的優質教學資源發揮其應有的作用。
一、抓住教學主要陣地,打造創新高效課堂
唐代韓愈說:“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要想有效落實“雙減”政策,需要充分發揮學校的教育主陣地作用,讓學生在學校內學足學好,這樣才能夠緩解家長的焦慮。作為與時俱進的新時代教師,我們可以把以往批改作業的時間用來研究新課程標準、研究教材、研究課堂、分析學情、研究作業改進不足之處,形成課堂教育良性循環。課堂上要做到精講精練,分解教學目標,化整為零。
在課堂教學中,要重點關注六個維度:情境場、趣味度、方法值、思維量、言語力和文化域,老師可以從小處著手,運用高效、趣味的授課工具,圖文并茂的多媒體教學,新穎創意的教育方式,比如:將思維導圖運用到語文教學當中,語文教學借助思維導圖,把抽象和概念性較強的生字、課文、閱讀材料化繁為簡,提高孩子們的學習興趣。小學低年級的學生自控力差,教師要巧妙運用各種方法和手段,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把思維導圖融入低年級語文教學中能有效地達到學好語文的目的。因為思維導圖具有將知識可視化的特性,它憑借圖形、線條、符號等方式的連接,將復雜的知識體系以結構圖的方式清晰地表現出來,這對知識經驗比較表層、思維特點以形象思維為主的小學生而言,讓抽象和概念性較強的生字、課文、閱讀材料更易把握。有利于提高授課質量和學習興趣;課堂上除了傳統的教學模式,還可以組織同伴互助、小組共學,生生互評,讓每個孩子都“上場”。教師也應有效整合教學資源,化難為易,化繁為簡,提高學習效率。同時,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學習體驗,把課堂還給學生,形成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課堂教學模式。
二、從“眼中有作業”向“心中有學生”邁進
首先,高質量的作業單一定是有挑戰性的,符合學生的學習特點,包容的、開放的。教師在作業布置上,一定要精心選擇作業內容、精準針對不同學生、精確校正課堂教學、精細反饋作業情況。作業布置不能完全圍著考試打轉,要通過作業引導學生自主探究、提高思維品質,作業的形式可以更加多樣化。作業設計以質求勝,選擇具有代表性、典型性、趣味性和有生活氣息、充滿時代感的作業,比如:運用學習單和聯系單,做到一課一練,隨學隨練,砍掉重復、機械、陳舊過時的作業,達到質高而量精準化;協調學生個體群體間的學習差異,建立行之有效的作業評改策略。教師可以布置分層作業,根據學情,原創出題,以提高作業質量。
其次,作業形式也可以探索多樣化形式。探索針對不同學科知識、跨學科類、實踐操作類、開放類等不同作業類型的作業形式。鼓勵學生學會觀察,認識生活、認識世界,走上街頭、走入社會,真正可以從作業中獲取樂趣、收獲知識,讓完成作業不再被動。比如:針對某個問題的認識和看法,教師應鼓勵喜歡攝影的同學利用圖片,喜歡繪畫的同學用畫作,邏輯性強的同學用思維導圖來呈現;還可以組織學科知識小比賽,比如生詞默寫賽,詩詞朗誦賽,打卡閱讀賽等,如果全對就可以獲得小星星,獎勵小獎品。引導學生運用內驅力來實現自我提高。
還有,作業量減下來之后,學生的綜合能力應如何提升?教師要充分抓住學生在課堂上的學習力和表現力,強化高效課堂構建。比如:鼓勵學生課堂展講、分享自己的見解、組織小組交流討論,指導學生把討論的思想成果做成思維導圖、再根據思維導圖進行展講,學生互相評價,相互學習各自的長處,全國統編版教材一年級上冊《語文園地三》有一幅“車”字的思維導圖,二年級下冊《蜘蛛開店》中也出現思維導圖。思維導圖是使用圖形來組織和表達放射性思維的一種工具,是以大腦為基礎的高級思維方式,簡單又極其有效。還有讀書分享會、頭腦風暴、閱讀小能手、寫作標兵等,通過一系列形式多樣的活動來提高學生的參與積極性,增強學生的核心素養和綜合能力。
三、引導、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后服務中去
為了促進學生五育并舉、全面發展,根據“雙減”政策,學校已經統一安排了各具特色的社團活動,科學地利用課余時間,開展了體育、閱讀、文學、藝術等特色教育,滿足了學生多樣化的需求,制定了課后服務的具體實施方案,作為教師,應引導、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后服務中去,除學校開設的特色教育以外,教師應提升對應學科課后服務質量,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增強課后服務的吸引力。
四、落實“雙減”政策背景下的家校共育
隨著“雙減”政策的落實,校外培訓機構受到嚴格管控之后,教育少了社會力量的“托舉”,家長在學生教育中的重要性將顯著提升,但很多家長缺乏專業的教育知識和技能儲備。作為教師的我們,要注重和家長的高效溝通,引導家長改進教育方法,明確教育思想,更新教育理念;引導家長先做一個學習者,領會身教重于言傳。其次,要給予家長科學實用、容易操作的家庭教育方法指導,讓家長成為學校教育有效的“合作者”。這對老師的溝通能力、家庭教育知識有了更高要求。為了撫平家長焦慮,順利推進學校教育,我們還需要花更多的功夫和時間。“雙減”政策落地實施后,身為教師的我,看到了國家對教育改革的決心和力度,“雙減”將減輕家長的負擔,讓“還孩子一個快樂的童年”有了希望。同時,“雙減”也督促著教育工作者,要想更多辦法去努力提升學校教育教學質量。
綜上所述,作為教育工作者,我們一定要堅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服從國家出臺的教育法規,積極貫徹落實“雙減”政策,不斷學習專業知識,切實提高課堂教育教學質量。“雙減”政策的落實,真正呼應了兩會中提出的“教育真諦”的議題,讓教育界,讓家長真正意識到“孩子只有分數,贏不了未來大考”,讓教育向培養終生運動者、責任擔當者、問題解決者和優雅生活者靠攏,去實現“培根、鑄魂、啟智、潤心”的教育真諦。
參考文獻:
[1]邢瑞霞.語文研究性學習的實踐與反思[D].蘭州:西北師范大學,2004.
[2]段小飛.豐富教學范式引導下的語文綜合性學習研究[D].蘭州:西北師范大學,2014.
[3]文旭.小學語文教學法課程與教學改革的思考與實踐[D].蘭州:西北師范大學,2002.
作者簡介:申小紅,1986年10月,女,漢,甘肅隴南人,本科,西安市經開第二學校語文教師,執教一年級語文兼班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