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簡要分析了中國書法藝術的淵源和發展現狀,并在此基礎上探究了加快書法藝術傳播與發展的實踐路徑及一些具體措施,希望對相關人員有所啟發,爭取全面提升中國書法藝術的影響力和發展質量。
關鍵詞:中國書法;書法藝術;傳播和發展
一、中國書法藝術的淵源與發展
根據對中國書法藝術發展歷程的調查了解到,書法藝術是伴隨著我國古代農業經濟的發展而不斷演變和進步的,可以說幾乎所有的古代書法藝術作品都在一定程度上傳達了古代農業社會形態下人們的生產生活方式和思想觀念,因而中國書法藝術具有著極其顯著的文化傳承性。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人們的生活方式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思維和思想較之從前也有了質的改變,很多文人墨客開始追求以山水聊表內心情感的藝術創作方式,將書法與生活結合、與自然景致相融合,同時在創作過程中深入自己的真情實感,進一步拓展書法藝術的深度。根據這部分內容我們可以輕而易舉地得出結論,中國書法藝術的起源和發展都是圍繞著人們生產生活的,生活化特征十分突出。
再看中國書法藝術在當代的傳承與發展,古代強調將書法藝術束之高閣,而今的局面卻全然不同,書法藝術不再單單只是書法大家展現過人天賦的載體,每一位對書法感興趣、喜歡書法的人都可以自主參與到書法藝術的創作中。換言之,中國書法藝術越來越廣泛地融入國民的日常生活,同時也為許多單純追求美藝術審美的人提供了更好的途徑?,F今中國書法藝術已經實現了多元化的發展,如人們喜歡在書法藝術的創作中融入生活紀實,這樣既能突出中國書法藝術以貼近生產生活的發展核心,也能夠讓創作者的心靈得以沉淀下來,通過藝術創作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這也是我國書法藝術之所以能夠綿延千年之久而未曾褪色的根本原因。再者,通過深入品讀書法藝術的形式、筆法和內容,我們能從中窺探到古代書法家在創作作品時所飽含的深厚情感,同時進一步追溯當時的社會背景和社會氛圍,用以作為書法藝術之于當代人的精神向導。
二、中國書法藝術的傳播與發展路徑
(一)基于新經濟形態,優化書法藝術傳播形式
面對新經濟形勢,國民生活質量有了極大的提升,相應地當代人高度渴求通過藝術來填補自己心靈和精神世界的空虛,這大力推動了中國書法藝術在當代的傳播與發展。從眼下的實際情況來看,書法藝術的傳播已經不再局限于“圈子”內的傳播,而是更加大眾化、變得更接地氣,因而我們在現實當中經常能看見商場內或是企業、社區組織的面向大眾的書法藝術展以及一些豐富多彩的書法宣傳創作活動,這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書法藝術傳播的高效性和便利性,吸引了大眾的積極參與。另外,目前我國很多省份都已經建立了省級書法藝術協會,為更多的書法愛好者以及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承者提供了更為強大的依靠和進一步交流的平臺,這讓書法藝術的傳播變得更加簡單??偟膩碇v,雖然新經濟形態為中國書法藝術的傳播與發展帶來了很大的不確定性,但只要保持客觀的態度,以前瞻性的思想去分析現代經濟形態之于書法藝術傳播的價值,積極推動傳播形式的優化,就能讓書法藝術在當今社會背景下獲得新突破。
(二)靈活運用網絡技術,擴大書法藝術傳播范圍
在信息技術高度普及化的今天,探尋通過網絡途徑來加速中國書法藝術在當代的傳播與發展也是非常具有研究價值的一項課題,是一個有效的切入點,為此從業者應該深入實踐。從眼下人們的生活和學習方式上來看,通過網絡渠道獲取信息的方式已經成為了主流,各行各業也都開拓了網絡營銷方面的業務,所以對中國書法藝術的宣傳也要利用好如今流量極高的網絡信息平臺,這樣既能擴大書法藝術的傳播范圍,增強影響力,也有利于我國文創產業的快速發展。相較于以前親自前往書法展覽館參觀欣賞的方式來說,而今人們只需要動一動手指,利用網絡平臺的檢索功能就能自動篩選出大量的滿足自己品鑒需要的書法作品,此方法大大節約了經濟成本和時間成本。當然,其中最關鍵的一點仍舊是書法藝術的可保存性大幅增加,解決了從前書法作品難以保存的問題,期間人們利用信息化掃描技術便能夠將自己喜歡的作品以電子文稿的形式保存下來,方便日后欣賞和臨摹,進一步強化了傳播書法藝術的基礎支撐。
(三)理論與實踐深度融合,實現高質量的發展
書法藝術的傳播并非表面看上去的那樣輕松容易,相反這是一項非常復雜和系統性的工作,既需要將傳統優秀的書法技巧完整的保留下來,供現代人品鑒、探討和學習,也需要有強大夯實的研究成果作為基礎。從這一方面來講,相關藝術工作者的知識儲備、認知水平和實踐能力都極大影響著中國書法藝術的傳播與發展,而對于所有的書法愛好者來說,同樣需要具備良好的文化知識底蘊和理解能力才能真正參透書法藝術所蘊含的內涵和思想,進而全面推動中國書法藝術的高質量發展。根據這一點,我們也要進一步堅定傳播中國書法藝術的思路與方向,除了要關注傳統技藝技法的保存與發展,還應該不斷加強書法理論方面的研究,要為中國書法藝術走出中國、走向世界打下堅實的基礎。
(四)加大創新力度,豐富書法藝術傳播發展路徑
書法藝術是中華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一代又一代人智慧的結晶,映射了古代勞動人民身上的美好品質以及對美好生活的熱切期盼,承載著文人墨客對書法藝術的狂熱和對藝術本身的不懈追求,其價值不言而喻。即便是在科技高度發達的今天,書法藝術的作用和價值仍然只增不減,這再一次堅定了我們傳承和傳播中國書法藝術的決心和信心,后續時間里還需要開辟多元化的途徑讓國人、讓全世界認識到中國書法藝術的魅力。首先,對書法藝術的傳播應該盡快擺脫“陽春白雪”的認知束縛,要讓書法藝術更貼近人們的日常生活,這樣才能在最短時間內提高國民對書法藝術的認同感和了解程度。其次,要將書法藝術的傳播與現代教育教學體系有機結合,爭取盡快讓書法藝術成為義務教育課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逐步提高國民認知度,讓每一位未來的高素質人才均成為中國書法藝術的傳承者和傳播者。最后,書法藝術的發展不應該故步自封,要積極吸納新的創作手段和藝術形式,讓書法藝術的發展煥發生機。
結語:基于中國書法藝術在我國傳統文化體系內的重要地位和獨特價值,要積極采取措施推動書法藝術在當代的傳播與發展,嘗試借助網絡技術拓寬書法藝術的傳播范圍,優化傳播形式,繼而讓中國書法藝術為更多人所熟知。
參考文獻:
[1]郭波.中國簡帛書法相關問題分析——兼議曾侯乙墓出土簡帛之書法藝術[J].文物鑒定與鑒賞.2021(09)
[2]孫強.當代書法批評學研究回顧與反思——以近四十年《中國書法》刊發的相關文章為例[J].中國書法.2021(05)
[3]徐學文,胡新圓.中國唐代書法與西方現代派繪畫的異同——以歐陽詢和馬蒂斯為例[J].美與時代(中).2021(03)
[4]鄒廣勝.論中國古代書論中的書如其人——以黃道周、倪元璐和王鐸的藝術與人生為例[J].六盤水師范學院學報.2021(01)
[5]張嘯東.落筆可生花——“中國書法當代發展與未來展望”學術研討會綜述[J].美術觀察.2021(02)
[6]芥堂.中國書法該回歸正“道”了——吳慧平教授著作《筆象·筆意·筆境——書法鑒賞的藝術》讀后[J].書畫世界.2021(01)
作者簡介:石愷(1991.12),男,漢族,籍貫:山西省太原市,韓國全州大學藝術心理治療學科美術心理治療學,20級在讀博士研究生,碩士學位,專業:美術學,研究方向:書法理論與技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