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蘇州市吳江區盛澤實驗初級中學 凌炳忠
勞動,是人類開始創造的前提。在多樣的勞動中,可以激發學生的創造力,獲得多樣的靈感火花,同時,對于激發學生的創造力,具有積極的作用。在勞動中,可以激發學生的創造力,更好地讓他們懂得是勞動帶來了生活的美,收獲多樣的品格之美,體驗到美伴隨著自己的成長。勞動教育是五育的重要組成部分,豐富了教育方針的內涵,因此,學校要在學生的教育中弘揚勞動精神,教育并引導學生崇尚勞動、尊重勞動,懂得勞動最光榮、勞動最崇高、勞動最偉大、勞動最美麗的道理,長大后能夠辛勤勞動、誠實勞動、創造性勞動。
勞動的本質就是人和自然之美的接觸,雖然學生不能像農民那樣走進大自然,但是也可以參與各種勞動,積累勞動知識。這對于學生的身心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在勞動的過程中,有時候會遇到各種疑惑,教師可以有意識地啟發學生自己去尋找相應的知識,觀察各種美好的勞動果實,從而對學生的品德品質發展產生積極作用。
在學生進行自我勞動的過程中,通過多樣的合作,可以發展自己的心理品質,使得自己能夠樂于向別的學生學習,鍛煉自己品德素質,促進自己的素養得到提高。在合作中,學生開始懂得“眾人拾柴火焰高”的道理,更好學會親近同伴,在合作中發現別人美好的一面。
在這個解讀大自然的過程中,學生的探究行為,可以實現一種生活美的建構,在探究的過程中,幫助學生獲得良好的生活品德能力。學生進行勞動,可以發現自然之美,學生自己在生活中更學會了表達自己的生活品德,如自己用樹葉做書簽,用自己的彩筆繪畫勞動場景,如“蠶寶寶吃桑葉的美好”。在這樣的勞動過程中,不斷思考與反思,如何更好與人合作來完成任務,提升自身的品德修養。
勞動,可以激發學生更多的趣味,感悟到一種生活的靈動之美。教師和學生共同努力,可以帶來勞動的幾多樂趣,可以改變學生心中勞動就是臟,就是累,就是汗水,就是下等人干的活的刻板印象。
學生的勞動收獲一定的果實,可以讓學生的心靈得到哺育。在勞動中,自己對植物的生長、結果、開花的經過進行細致地觀察,從各個方面獲得一種新的生活體驗。學生感悟到勞動帶來的萬物之美,勞動帶來了生活中美的凝結。果實就是生活之美的象征。
陶行知先生認為,道德是做人之本,道德是教育之本,我們的教育應當培養“自己的主人”“國家的主人”“社會的主人”。陶行知先生說:“先生不應該專教書,他的責任是教人做人。學生不應該專讀書,他的責任是學習人生之道?!边@些思想都告訴我們,作為一個教育工作者,在傳播教育思想的時候,要注重言傳身教。同時更要懂得自己參與勞動才能感染學生,讓學生的勞動有進步。

耐心勞動真心助人勞動帶動誠心合作人格變化的要素芳心栽種專心回味
多樣勞動中可以盡情釋放自己的個性,展示自己的才能,學生不斷感悟到自己向往勞動,憧憬勞動,體驗到勞動帶來的生活之美和品格之美。通過勞動教育實現品德育人,讓德育教育煥發出新的生命力。
陶行知注重用生活化的思想來砥礪自己的教學,在崇尚生活,崇尚做人中,達到一種理想化的教學效果。教學做是勞動教育的母題。在這種走進生活走進教育的世界中,他主張自己動手實踐,啟迪學生理解教學的意義,更好促進教學做的統一。吳江區近幾年積極推行生活化、課程化的“德善”品格教育,確立十八個品格教育,勤勞是其中一個方面。這和陶行知生活教育理念下開展勞動教育的實踐非常契合。
因為很多學生都是獨生子女,在家里衣來伸手飯來張口,從來不會主動做一些家務勞動,什么都認為是理所當然的享受,不僅不利于品格的培養,也不利于學生心靈美的培養。家庭中會有很多的趣味勞動場景,學生在勞動活動課中,由于生長背景的差異,對于家庭活動有不同的生長體驗。因而所能提供的活動課素材也就呈現出百花齊放的姿態。如有的學生家開“面包店”,這時候可以挖掘“酵母的神奇之旅”的活動課設計。讓學生來從自己的家庭制作過程中,分享相應的生物學知識,教師在這個過程中適當進行補充,讓學生更好感悟勞動價值中的成功感。又如有的學生家是種植大棚蔬菜的,這時候,可以開展“餐桌上的蔬菜”的活動課設計,或者親自參與到大棚蔬菜的種植中去,感受到勞動的勃發, 感受到勞動中的責任感,體驗愛護幼苗的一份辛勤,更好地實現勞動價值觀的提高。
勞動中強調用自己的身心來理解社會,理解大自然。在這個解讀大自然的過程中,學生的探究行為,可以實現一種生活美的建構,幫助學生獲得良好的生活品德能力。
如在疫情中,我們開展了中國結的制作,這體現了中國的特色。在勞動教育中,學生學習了中國結的制造。它是由一根繩兩頭互相纏繞形成的。中國結雖然看上去很復雜,但也只用一根繩子,通過單線與雙線之間的游走形成。學習了中國結的制作,學生深刻體會到了中國勞動人民的智慧,感受到了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魅力,從而對國家有了更加深厚的感情。
在勞動實踐活動中,學生之間的勞動形式也可以實現相互的組合,在多樣的合作中實現互助,感受到合作的力量,進而對生命的思考帶來感悟。如筆者在帶領學生參加中國結的制作過程中,就注意讓學生合作,因為中國結的長度難以自己把控,在相互的配合下,可以更好地實現對中國結的纏繞和打釘。
勞動,需要學習,更需要展示評比。在指導學生參與各種勞動中,教師利用多種教育資源,貼近勞動現場,生成學生感興趣的教育內容,設計和開展形式多樣的勞動評比教育活動,幫助學生豐富知識,拓展視野,增強勞動意識,懂得勞動的價值。
同時,我們在學校開展了多種評比活動,如最美教室(整理課桌、美化教室)、最干凈餐桌等評比。如最美教室評比,學生懂得將個人課桌、教學用具、勞動工具、教室內其他物品等都要擺放整齊,才能更好實現生活的美化,同時在自己的生活中找尋到自我獨立的痕跡,讓生活中充滿新的美感。在課桌整理中,教師讓學生用心整理、擺放,讓學生感受到整理后整齊帶來的舒適感和快樂,同時,在班級的整理中,還要注意融入藝術美的設計,懂得布置教室,增加一些綠化和各班級特色的東西,讓自己的生活充滿特色藝術之美。在最美餐桌評比中,讓學生自己收拾所在餐桌,學生就會注意就餐時不讓米粒、湯水等弄臟飯桌,把勞動和節儉教育結合在一起。學校還開展“美好生活,勞動創造美”征文活動,舉辦演講、朗誦比賽。在活動中學生暢所欲言,讓學生感受到只有勞動才能帶來生活的美。同時,我們還走進敬老院幫助老人打掃衛生,做家務等。在多彩的活動中,孤寡老人也感受到了來自孩子們的溫馨陪伴。這種付諸真情的勞動,更是展示了孩子們純潔的心靈。此外,學生們還走入社區,幫助社區打掃衛生,用自己的行動來履行“雷鋒精神”。我們會舉行“開心大農場”“今天我當家”活動,讓學生走到社區去參加各種勞動活動,彰顯自己的勞動才能,激發勞動激情。
勞動教育是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的基本要求,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是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有效途徑。教師要不斷創設各種活動,使得學生體驗到一種生活之美,勞動之美,更好感悟到一種靈動的勞動感悟,是勞動改變了生活,是勞動帶來了生活的創造之美。同時,在勞動教育中,學生收獲了一種生活之美,更歷練了自己的品格之美,這也是美育在悄悄綻放鮮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