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蘇州市吳江區盛澤第二中學 顧仁權
新一輪課改在21 世紀初已全面展開,這輪課程改革的目標是明確的,其核心就是改變基礎教育中單純傳授知識的目標定位,以培養學生自主生存、終身學習、和諧發展為首要目標。初中物理學科也相應地出臺了《新課程標準》,物理新課程標準要求:物理學課程不僅要讓學生學會和理解物理學家已經總結、提取的知識,還要讓學生把物理學家認識世界的過程和思想方式貫穿于整個學習過程中,使學生能創造性地開拓前人沒有涉及的知識領域。
新課程提倡小組合作學習、自主探究學習等方式,從而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使學生可持續發展。但是,經過實踐我們不難發現,物理學科長期受“學科中心論”“傳統教學方式”的影響,“重分數輕能力、重智育輕情感、重教授輕創造、重共性輕個性”的現象還是普遍存在的。而“項目式學習”教學模式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幫助學生掌握學習物理的方法,發展其思維,培養其終身學習的能力。“項目式學習”的一般步驟是從項目導入、設計、實施到項目展示、評價,是以任務驅動為始,以完成任務為終的“以終為始”的學習。其中,項目成果展示環節是檢驗學生是否掌握科學知識、科學研究方法的一個重要依據,其重要性可見一斑。項目成果展示的形式是多種多樣的,本文在教學探究和實踐中,總結了若干基于“項目式學習”的初中物理課堂成果展示的策略。
研究性學習是以學生探究為主、教師指導為輔的學習方式,而結合項目進行的研究性學習是一種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學習方式,學習目的更為具體,學習方向更為明確。在教師的主導下,學生通過開展一些特定的活動,能自主地構建知識,并增強自學能力和創新意識。
《能源與可持續發展》是初中物理學習的最后一章,能量這一概念貫穿整個物理教學,它的地位是不言而喻的。但由于本章內容學生以前有所接觸,而且在中考時所占比分不大,大多數教師只是利用一到兩節課的時間進行知識梳理,簡單完成教學任務,這樣就忽視了學生的能力培養。而我通過設計項目,讓學生分組進行研究性學習,學生通過查閱資料、社會調查、觀察研究、實驗研究等方式,最終形成研究報告。尤為重要的是我為學生搭建了展示項目成果的舞臺,學生根據研究報告形成PPT 文件在課堂上展示,同其他小組學生及老師進行討論、交流,從而掌握了知識,并獲得了成功的體驗。用研究報告展示項目成果的教學形式充分尊重學生的意愿,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欲,使學生愿學、樂學,從而培養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保證課堂教學工作的順利進行,突出新課標中的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的要求。(見下頁表)
一般傳統課堂實驗探究是按課本的要求:先進行猜想,然后根據課本中的實驗步驟按部就班完成探究,最終得出結論,這種實驗探究方式在很大程度上束縛了學生的思維,長此以往,學生會喪失學習物理的興趣、熱情。而結合項目進行課堂實驗探究由教師或師生共同提出項目,而且項目具有挑戰性、科學性、可行性及開放性,學生通過組內合作、創新實驗,最后通過各小組間的交流,討論實驗探究的方式,展示項目成果,最終形成自己的知識體系,獲得實驗及創新的能力。

項目研究性學習簡要設計表
比如,在進行電路連接的基本方式教學時,我設計如下項目:探究客廳里的吊燈和壁燈的連接方式。學生通過自己設計電路,進行課堂實驗探究,最后交流、討論自己的實驗電路圖、實驗方法及現象等,展示項目成果。再如,探究熱水冷卻時的溫度隨時間的變化規律,研究保溫材料的保溫性能等,都可設計項目進行課堂實驗探究,最終通過交流、討論,展示項目成果。這種項目成果展示的方式以生生互動為主要形式,學生通過組內、組外的交流、討論,一方面能夠查漏補缺、取長補短,鞏固應掌握的知識和技能,另一方面增加了學習熱情,加深了對合作、分享的理解。
自主學習的理念與傳統的接受學習是相對的,自主學習是以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通過學生獨立地分析、思考、質疑、實踐等方法來達成學習目標,進而提升其學科核心素養。初中階段正是學生思維由具體向抽象發展的時期,物理學科中的諸多抽象規律都是通過具體的實驗和操作后歸納總結出來的,結合項目進行自主學習,通過小實驗或小制作這些實際操作能夠有效促進學生高階思維的發展。
結合項目進行自主學習的小實驗或小制作可以安排在物理課課前、課中或課后,比如,學習平面鏡知識前,我安排項目——制作萬花筒,上課時讓學生展示制作的萬花筒,不僅可以加深其對本節課知識的理解,更重要的是增強學生的求知欲、自信心。比如,在學習電學知識、力學知識時讓學生在課堂上制作手電筒、橡皮筋測力計等,并將制作的產品展示,這些都可以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再比如,在學習長度測量后,安排學生去測量教學樓的高度以及學校旗桿的高度,看看誰測量得既快又準,等等,可以使學生明白物理知識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是非常廣泛的,有著重要的地位。這些小實驗或小制作與學生的生活息息相關,通過小實驗或小制作的產品展示項目成果不僅可以增加學生的參與度,使學習更加深刻,記憶更加持久,牢固掌握相應的物理知識和規律,還可以增強其動手能力,鍛煉學生思維,讓學生觸類旁通,形成一套自己的思考方式。
勞動技術教育是基于“學中做”和“做中學”的理念,它具有很強的實踐性,以學生獲得各種積極的勞動體驗,形成良好的勞動技術素養為基本目標。結合物理項目進行勞動技術教育,一方面可以實現勞動技術教育的課程理念,另一方面可以通過勞動技術教育這個途徑來完成初中物理相關的教學內容,從而使勞動技術教育與初中物理教學相輔相成,互為補充。
比如,在完成第十四章教學后,我設計了勞動技術項目——制作調光臺燈,可以使學生進一步理解歐姆定律,了解影響導體電阻的因素,學會使用變阻器等知識。再如,學習電磁波時,讓學生安裝簡易收音機,可以加深學生對電磁波知識的理解;學習凸透鏡成像規律時,讓學生學習簡單的攝影知識并拍攝一些照片等,可以增強學生對凸透鏡成像規律的感性認識。上課時通過這些勞動產品展示項目成果,不僅為學生提供展示自我、挑戰自我的機會,而且學生的知識和技能得到了增益。
“項目式學習”優化了課堂結構,提升了教學效率,其成果展示亦有重要意義。“項目式學習”課堂成果展示不僅可以反映學生學習掌握科學知識的情況,而且可以開發學生學習科學的潛能,“項目式學習”課堂成果既可以是物化的具體產品,也可以是非物化的言語知識。通過“項目式學習”,不僅可以使學生習得終身發展需要的基礎知識和方法,促使其“學會學習”,更重要的是可以激發他們探索科學的興趣、熱情,培養其獨立思考、敢于質疑、合作探究、勇于擔當、勇于創新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