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 毅,柏興建,劉柏林,劉莉莉,楊恩澤,黃 揚,廖 書
(重慶市合川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重慶 合川 401520)
在全球人口老齡化的趨勢下大于或等于50歲人群艾滋病感染狀況逐漸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1]。此人群由于免疫功能下降,一旦感染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IV)很容易導致發病或死亡[2]。近年來,重慶市每年新增HIV/獲得性免疫缺陷綜合征患者中大于或等于50歲人群比例從2001-2004年的3.8%上升至2015年的44.1%,且此年齡段的傳播途徑以異性性接觸傳播為主,占91.5%[3]。本研究分析了重慶市合川區大于或等于50歲人群艾滋病知識知曉情況、非婚性行為及感染狀況,探討了重慶市合川區大于或等于50歲人群艾滋病防治措施,旨在遏制艾滋病疫情在此人群中的蔓延。
1.1調查對象 選取現住址為重慶市合川區的中國公民,年齡大于或等于50歲、居住時間大于或等于1年、意識清醒且同意接受調查者800名。排除醉酒中毒、精神疾病、拒絕接受調查者。
1.2方法
1.2.1橫斷面調查 在重慶市合川區30個鎮街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隨機抽取10個作為調查點,利用家庭醫生簽約工作,每個調查點方便抽樣50~100名,對共計800名符合條件的居民開展橫斷面調查,包括問卷調查和HIV檢測。所有調查人員采取集中統一培訓,培訓合格后方可開展調查工作。調查前居民簽署知情同意書,采取 “一對一、面對面”調查方式。由專人集中收集、整理相關資料,采取雙人雙錄入形式確保數據錄入質量。資料收集過程中對課題實施的可及性、可行性及有效性進行評估,及時發現實施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解決辦法,及時進行調整和修正,確保研究的順利進行。
1.2.2艾滋病知識知曉判定標準、實驗室檢測方法和相關定義 根據《艾滋病防治評估框架》的知曉判定標準[4],一題一分,滿分為8分,總分大于或等于6分判定為知曉。依據《全國艾滋病檢測技術規范(2015年修訂版)》和《艾滋病和艾滋病病毒感染診斷》(WS293-2019)初篩和復檢采用酶聯免疫吸附試驗(試劑分別來自珠海麗珠試劑股份有限公司和北京金豪制藥股份有限公司),HIV感染待確定標本采用蛋白免疫印跡法進行補充試驗(試劑來自新加坡MP生物醫學亞太有限公司)。非婚性行為定義為最近1年已婚、未婚、離異或喪偶者存在與非配偶/固定性伴的異性性行為。
1.3統計學處理 應用Epidata3.02、Excel2016軟件錄入數據,應用SPSS22.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數資料以率或構成比表示,采用χ2檢驗。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模型進行中老年人群艾滋病知識知曉率和非婚性行為分析,計算優勢比(OR)及95%可信區間(95%CI)。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人口學特征 800名居民中男680人,女120人;平均年齡(58.67±7.86)歲。見表1。

表1 人口學特征(n=800)
2.2艾滋病知識知曉情況 800名居民艾滋病知識知曉率為41.9%。知曉率最低的2個問題為“蚊蟲叮咬會傳播艾滋病嗎?”和“與HIV感染者一起吃飯、工作、學習會感染艾滋病嗎?”,分別為29.5%、50.9%。見表2。800名居民獲取艾滋病知識的主要途徑和希望獲取的主要途徑均為電視,分別為79.4%(635/800)、80.6%(645/800)。

表2 艾滋病知識知曉情況(n=800)
2.3艾滋病知識知曉影響因素分析 除不同性別、時間安排居民艾滋病知識知曉率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外,不同年齡、居住地、文化程度、婚姻狀況、職業、生活狀態自我評價居民艾滋病知識知曉率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居住地為城鎮、職業為干部或職工、生活狀態自我評價為較空虛的居民艾滋病知識知曉的可能性較大(OR=2.111、8.145、1.447);文化程度為文盲、小學和初中的居民艾滋病知曉率的可能性較小(OR=0.096、0.174、0.353)。見表3。

表3 艾滋病知識知曉影響因素分析(n=800)
2.4非婚性行為影響因素分析 800名居民中存在非婚性行為73人,占9.1%。不同性別、婚姻狀況、月收入,以及夫妻矛盾對生活的影響、是否知曉艾滋病知識的居民存在非婚性行為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男性居民存在非婚性行為的可能性較高,婚姻狀況為已婚或同居、月收入小于1 000元或1 000~3 000元居民存在非婚性行為的可能性較低(OR=8.320、0.056、0.004、0.127)。見表4。

表4 非婚性行為影響因素分析(n=800)
2.5HIV檢測情況 800名居民中HIV檢測陽性5人,感染率為0.6%。5人均為男性,艾滋病知識知曉率為0,存在非婚性行為比例為60.0%(3/5)。
由于生活及健康水平不斷改善,中老年人性活躍年齡延長,導致部分中老年人容易發生非婚性行為,從而增加了艾滋病感染率,此人群由艾滋病一般人群逐漸轉為高危人群[5-6]。本研究結果顯示,800名居民中HIV檢測陽性5人,感染率為0.6%,遠高于中國全人群感染率[7]。直接印證了中老年人群是艾滋病高危人群。
本研究結果顯示,重慶市合川區大于或等于50歲人群艾滋病知識知曉率僅為41.9%,HIV檢測陽性5人艾滋病知識知曉率為0,低于大眾人群、吸毒人群、大學生艾滋病知識知曉率[8-10]??赡芘c此人群文化程度低、接受能力差有關。知曉率最低的2個問題為“蚊蟲叮咬會傳播艾滋病嗎”和“與HIV感染者一起吃飯、工作、學習會感染艾滋病嗎?”,分別為29.5%、50.9%。說明中老年人群容易將蚊蟲叮咬與血液傳播混淆在一起,同時對“一起吃飯會傳染艾滋病”存在誤解。本研究結果顯示,重慶市合川區大于或等于50歲人群獲取艾滋病知識的主要途徑和希望獲取的主要途徑均為電視,說明針對大于或等于50歲人群的艾滋病宣教形式較單一,電視宣教力度不夠。本研究在知曉率影響因素分析中發現,農村居民知曉率低于城鎮居民,可能是由于農村居民接觸艾滋病知識的途徑較少。文化程度低者艾滋病知識知曉率也低,可能與文化程度低者對艾滋病知識的理解及接受能力差有關。
本研究發現,重慶市合川區大于或等于50歲人群非婚性行為比例高達9.1%,HIV陽性者非婚性行為比例高達60.0%,其中男性更容易發生非婚性行為,與黃杰[11]研究的高校學生非婚性行為比例接近,說明中老年人與年輕人一樣對性生活渴求,隨著生活的改善和壯陽藥的使用,更容易發生商業性行為[12]。月收入較低、家庭和睦、已婚或同居者較少發生非婚性行為,可能與經濟、身體、精神和家庭環境等有關。
綜上所述,重慶市合川區大于或等于50歲人群已是艾滋病的高危人群,此人群的防控工作是一項綜合性工程,需要從家庭、社會等方面入手,開展人文關懷、身心健康教育等。在健康教育方面,形式要簡單、明了,內容要通俗、易懂,可探索廣場舞活動、社區醫生“面對面”講座、電視宣傳、公益廣告等形式。在行為干預方面,要善于抓住重點人群尤其是男性獨居、離異或喪偶的大于或等于50歲人群,可通過同伴教育、安全套使用或嚴管賣淫嫖娼行為等給予干預。中老年人群的艾滋病健康教育暨行為干預需建立在政府主導、多部門合作、全社會共同參與的基礎上因地制宜地采取積極、有效的防控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