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晶晶,王書玲
(河南省中醫院/河南中醫藥大學第二附屬醫院:1.免疫規劃科;2.兒科,河南 鄭州 450002)
兒童預防接種是一項簡單且具有一定成本效益的公共衛生干預措施[1],在2012年世界衛生大會發布的《2011-2020年全球疫苗行動計劃》中倡導所有國家實現90.0%以上的疫苗覆蓋率[2]。但是根據預防接種時間安排,1~13歲期間兒童需要接種注射的疫苗多達十幾種[3],這種疫苗接種在預防傳染病的同時也因注射給兒童帶來一定的痛苦和緊張感,尤其是反復接種在兒童接受注射的過程中給其帶來一定身心痛苦的影響,從而在一定因素上導致了部分兒童不能按時接種疫苗[4-5]。因此,對預防接種的兒童實施童趣化誘導,通過游戲、娛樂、健康知識指導等方式,優化疫苗接種過程中的疼痛管理十分必要[6-7]。本研究旨在通過實施童趣化誘導措施探討其在兒童預防接種疼痛管理中的應用效果,為后期接種疼痛預防及管理提供依據。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9年6-11月在本院進行預防接種的兒童120例作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1)年齡3~7歲;(2)智力正常;(3)主要照顧者知情同意;(4)無既往手術史;(5)接種部位為上臂三角肌。排除標準:(1)未按正常時間接種;(2)伴有其他疼痛性疾病;(3)同時接受其他治療;(4)精神遲發患者。按照接種時間,將2019年6-8月接種的兒童60例作為對照組,2019年9-11月接種的兒童60例作為觀察組,其中對照組患兒男28例、女32例,平均年齡(5.52±2.41)歲;接種脊髓灰質炎疫苗18例;接種麻疹苗23例;接種百白破疫苗19例。觀察組患兒男31例、女29例,平均年齡(5.13±3.08)歲;接種脊髓灰質炎疫苗23例、接種麻疹疫苗25例;接種百白破疫苗12例。2組患兒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
1.2方法
1.2.1干預方法 對照組患兒實施預防接種常規護理措施,包括接種前的核對,交代注意事項及健康宣教,接種過程中通過語言安慰、交談、夸獎等方式緩解患兒緊張情緒及轉移患兒注意力。觀察組在常規預防接種護理的基礎上實施情景游戲分散患兒注意力,具體如下:(1)在預防接種注射室墻壁粘貼卡通畫,放置兒童圖冊、故事書及兒童卡通人物等,營造童趣化環境;(2)注射室設立游戲區,擺放兒童聽診器、兒童注射器等醫療器械玩具,由志愿者或護士管理,在患兒接種注射等候時間通過醫療檢查注射游戲讓患兒了解注射過程,以游戲的形式轉移患兒恐懼、疼痛心理;(3)在注射室播放動畫片、兒童音樂,通過視頻播放轉移患兒注意力,緩解患兒疼痛感;(4)告知患兒照顧者注意事項的同時,通過自制卡通圖書向患兒宣教預防注射的必要性和好處,讓患兒積極面對預防接種注射,從心理上克服恐懼感;(5)設置激勵機制,在注射結束時給予患兒語言表揚和鼓勵,同時給予患兒棒棒貼、棒棒糖、氣球等玩具,鼓勵患兒積極面對預防接種注射。
1.2.2評價指標 (1)疼痛評估:采用Wong-Banker面部表情量表法,使用6種從微笑、悲傷至痛苦的哭泣的面部表情圖畫來表達疼痛程度。0分代表非常愉快,無疼痛;1分代表有一點疼痛;2分代表輕微疼痛;3分代表疼痛較明顯;4分代表疼痛較嚴重;5分代表劇烈疼,但不一定哭泣。注射后由兒童自行選擇一張最能表達其疼痛的臉譜[8]。(2)兒童接種依從性:評估兒童接種反應以此判斷患兒接種依從性,包括①預防接種過程中兒童配合,態度良好,判定為完全依從;②預防接種過程中兒童表現出輕度拒絕,但勸說后較配合,判定為部分依從;③預防接種過程中兒童表現出極度拒絕,勸說后仍然拒絕,需要強制實施或無法接種,判定為不依從[9]。依從率=(完全依從例數+部分依從例數)/總例數×100%。(3)疼痛管理滿意度評價:兒童疫苗接種后,護士發放自制的護理滿意度調查問卷。問卷由本院臨床護理專家針對兒童預防接種疼痛護理共同編制,內容包括環境、服務態度、護理技術、疼痛管理等,共10個條目,采用Likert 3級評分法,分為滿意、較滿意、不滿意3個等級,分別按3、2、1計分。滿意度=(滿意得分/較滿意得分)/總分數×100%。

2.12組患兒預防接種時疼痛程度得分比較 觀察組兒童預防接種疼痛程度得分[(3.18±2.04)分]低于對照組[(4.17±1.86)分],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2.71,P<0.05)。
2.22組患兒預防接種依從性比較 觀察組患兒預防接種依從性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2組患兒的預防接種依從性比較[n(%)]
2.32組患兒預防接種疼痛管理滿意度調查比較 觀察組患兒預防接種疼痛管理滿意度(96.80±4.16)%高于對照組的(94.15±3.28)%,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本研究結果表明,在3~7歲兒童接種疫苗期間使用童趣化誘導進行疼痛管理,比常規預防接種更能有效的減輕兒童的疼痛。分析其原因,采用童趣化誘導在兒童預防接種注射時通過卡通圖冊宣教、播放動畫片轉移注意力、父母全程陪伴等措施,能夠轉移患兒注意力和緊張感,在一定程度上減輕了患兒疼痛,這與勞蔚等[10]的研究結果一致,表明采用父母的陪伴及注意力的轉移等童趣化誘導措施能夠有效減輕患兒壓力[11-12]。
本研究顯示,觀察組兒童的預防接種依從性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明童趣化誘導能有效提高兒童預防接種的依從性。3~7歲兒童由于缺乏安全感、認知受限及自制能力不足,在環境改變或面對醫院、醫護人員時容易產生焦慮、恐懼、哭鬧等拒絕配合治療的行為[13],甚至有些兒童在未開始任何預防接種注射時就已經出現哭鬧等拒絕接受注射的行為,在一定程度上為預防接種增加了難度,也給患兒身心帶來了長遠的影響。本研究中,通過童趣化環境的打造、情境游戲開展及播放動畫片等措施,結合兒童身心認知發展特點,使兒童對接種認識增加、接受度增強,進一步緩解兒童恐懼和緊張情緒得以緩解。
預防接種時兒童時常會產生哭鬧、抗拒的行為,這在一定程度上給兒童家屬造成一定的心理壓力和焦慮情緒[14]。通過本次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兒家長對護理疼痛管理的滿意度高于對照組(P<0.05)。分析其原因,通過一系列童趣化誘導措施能夠使患兒家屬參與到兒童預防注射中,增加了患兒的安全感和歸屬感,同時也轉移了患兒注意力,增加了患兒對認知、活動、情緒等方面的積極作用,使患兒在游戲中接受預防接種,并在接種后給予表揚和鼓勵,也有利于下一次預防接種的順利進行,緩解了兒童緊張、恐懼感,降低兒童哭鬧、抗拒的行為,家長在此過程中也感受到護理人文關懷,進一步減輕了兒童家長的心理壓力和擔憂,從而提高了家長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
綜上所述,在兒童預防接種過程中采用童趣化誘導分散兒童注意力,能夠有效減輕兒童接種注射的疼痛感,增加兒童的配合度和依從性,既有利于患兒的身心健康,同時又有利于減輕兒童家屬的壓力和焦慮,促進護理滿意度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