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燕 袁琦文
妊娠期高血壓是孕產婦常見的并發癥之一,臨床表現為頭痛、血壓升高、水腫、蛋白尿等,嚴重者可出現抽搐(子癇)、昏迷,嚴重影響母嬰健康。近年來,妊娠期高血壓發病率呈逐年上升趨勢,可導致孕產婦和圍生兒死亡,嚴重威脅孕產婦和圍生兒的生命安全[1,2]。迄今為止,該病的病因與病理機制尚不明確,是妊娠與血壓升高并存的一組疾病,包括妊娠期高血壓、輕度子癇前期、重度子癇前期和子癇,不同程度妊娠期高血壓會對母嬰結局產生不同的影響[3-5]。在前期階段采取有效的干預措施可改善不良妊娠結局,降低母兒一系列的并發癥發生率[6]。本文選取2017 年1 月~2019 年12 月本院155 例妊娠期高血壓孕婦和70 例無妊娠期高血壓正常孕婦進行研究,探討不同程度妊娠期高血壓對母嬰結局的影響,以期為妊娠期高血壓患者的妊娠結局提供參考?,F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7 年1 月~2019 年12 月收治的155 例妊娠期高血壓孕婦,年齡23~38 歲,平均年齡(30.16±7.06)歲;孕次0~4 次,平均孕次(2.16±1.27)次;產次0~4 次,平均產次(1.55±1.00)次;體質量指數22.96~25.67 kg/m2,平均體質量指數(24.32±2.64)kg/m2。妊娠期高血壓確診根據第9 版《婦產科學》中妊娠期高血壓綜合征的診斷標準[7]。將妊娠期高血壓孕婦根據妊娠期高血壓程度分為A 組(妊娠期高血壓,68 例)、B 組(輕度子癇前期,70 例)及C 組(重度子癇前期,17 例)。納入標準:①妊娠高血壓:以孕婦基礎血壓為標準,首次出現血壓≥140/90 mm Hg(1mm Hg=0.133 kPa),尿蛋白(-);②輕度子癇前期:孕20 周后血壓≥140/90 mm Hg、尿蛋白(+),伴有頭痛、上腹不適癥狀;③重度子癇前期:孕20 周后血壓≥160/110 mm Hg、尿蛋白(++),伴持續性頭痛、上腹不適、視覺障礙、少尿[8]。排除標準:排除合并心、肺、肝腎功能障礙,孕前患高血壓,合并糖尿病,免疫系統疾病、精神異常者[9]。另選取同期住院70 例無妊娠期高血壓的正常孕婦作為對照組。四組孕婦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見表1。
表1 四組孕婦一般資料比較()

表1 四組孕婦一般資料比較()
注:四組比較,P>0.05
1.2 方法 指導孕婦進行定期檢查,記錄四組孕產婦和胎兒的妊娠結局。孕婦的妊娠結局包括早產、剖宮產、產后出血、胎盤早剝。胎兒結局包括胎兒宮內窘迫、新生兒窒息、新生兒體重、Apgar 評分、圍生兒病死。判定標準:①胎兒宮內窘迫:胎心音>160 次/min 或<120 次/min;②新生兒窒息:出生1 min,Apgar 評分≤7 分;③圍生兒死亡:死胎、死產和新生兒死亡。
1.3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2.0 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t 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 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四組孕婦妊娠結局比較 C 組早產率、剖宮產率、產后出血率、胎盤早剝率均高于A 組和B 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A 組、B 組和C 組孕婦早產率、剖宮產率、產后出血率、胎盤早剝率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四組孕婦妊娠結局比較 [n(%)]
2.2 四組胎兒結局比較 C 組新生兒體重、Apgar 評分均低于A 組、B 組,新生兒窒息率、胎兒窘迫率和圍生兒病死率均高于A 組和B 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A 組、B 組和C 組新生兒體重、Apgar 評分均低于對照組,新生兒窒息率、胎兒窘迫率和圍生兒病死率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四組胎兒結局比較 [,n(%)]

表3 四組胎兒結局比較 [,n(%)]
注:與對照組比較,aP<0.05;與C 組比較,bP<0.05
妊娠期高血壓是臨床婦產科常見的妊娠并發癥,臨床多表現為一過性的高血壓、全身水腫、蛋白尿等癥狀,甚至出現抽搐、昏迷、肝腎功能衰竭、出血、腦水腫,嚴重危及母嬰健康[10,11]。流行病學調查顯示,中國妊娠期高血壓的發病率約為9.5%[12],妊娠期高血壓是導致孕產婦死亡的第二大疾病,妊娠期高血壓孕婦會出現早產、胎兒窘迫、圍生兒死亡等嚴重的不良妊娠結局。因此,通過科學有效的預防和管理,降低妊娠期高血壓的發生率,改善母嬰預后,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
妊娠期高血壓的病因極其復雜,包括環境和遺傳因素,疾病持續時間長,臨床表現不一致,目前尚未完全闡明病因。目前對于妊娠期高血壓患者需采取剖宮產提前終止妊娠,以確保母嬰安全。研究表明[13],妊娠期高血壓患者的病情越重,相關并發癥也越多,孕產婦及胎兒所受的影響就越大。該病易損害心肝腎等重要臟器及血管,進而增加孕產婦分娩時大出血和感染等風險,其還會誘發小動脈血管痙攣,減少胎盤的血流灌注,加劇胎兒缺氧缺血狀態,從而增加新生兒窒息、胎兒窘迫及圍生兒死亡的風險[14]。
本研究結果顯示,C 組早產率、剖宮產率、產后出血率、胎盤早剝率均高于A 組和B 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A 組、B 組和C 組孕婦早產率、剖宮產率、產后出血率、胎盤早剝率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妊娠期高血壓孕婦的剖宮產率遠高于正常組,其原因可能是某些情況下孕婦宮頸未成熟或病情嚴重需立即終止妊娠,而目前剖宮產是重度子癇前期終止妊娠的主要方式。對于妊娠期高血壓產婦采取合理的分娩方式可降低母兒安全風險,需及時終止妊娠。而自然分娩產程長,胎兒經產道長時間擠壓,易造成胎兒宮內缺血缺氧[15],產婦也易造成產后出血、感染。針對妊娠期高血壓孕婦常用剖宮產進行分娩,不僅安全有效且操作簡單,在短時間內分娩,降低了多種不良結局的風險。結果還顯示,C 組新生兒體重、Apgar 評分均低于A 組、B 組,新生兒窒息率、胎兒窘迫率和圍生兒病死率均高于A 組和B 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A 組、B 組和C 組新生兒體重、Apgar 評分均低于對照組,新生兒窒息率、胎兒窘迫率和圍生兒病死率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由此說明妊娠期高血壓也可對胎兒產生不良影響,導致其發生宮內窘迫、窒息、死亡等的不良結局。由于孕婦早產、孕周提前及新生兒體重低,導致妊娠期高血壓孕產婦新生兒窒息率、圍生兒病死率升高,而且隨著病情加重風險也明顯增加,重度子癇前期孕產婦的不良結局發生率最高[16]。其原因主要是孕產婦機體小動脈會隨妊娠高血壓綜合征的程度加重出現持續性痙攣,降低胎盤內的血流量,造成了胎盤供血供氧嚴重不足,影響胎兒生長發育,增加不良妊娠結局幾率[17]。妊娠期高血壓會導致胎盤血流不足,胎盤動脈呈粥樣硬化,易發生胎盤梗死,影響胎兒攝取營養,引起極高的胎兒死亡率。
綜上所述,妊娠期高血壓會對妊娠結局產生不良影響,隨著病情的加重,母嬰不良結局風險也隨之加大,因而需正確認識妊娠期高血壓,及時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控制病情,阻止病情進展,保障母嬰生命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