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強
老年多發性腦梗死主要表現為腦梗死病灶不是單一的,而是多個病灶,這里的多發性腦梗死往往不是同一時期的梗死病灶[1]。多發性腦梗死通常是指頭CT或MRI 上可見2 個或2 個以上缺血病灶。有的多發性腦梗死患者沒有新發的神經功能缺損癥狀,如沒有肢體活動不靈,肢體麻木,說話不清楚等癥狀,而只是在做頭CT 或MRI 檢查時發現病灶,此類患者無需靜點藥物治療,只需要口服藥物預防治療[2]。如果有新發腦梗死的癥狀,則需要按照急性腦梗死治療。由此可見為達到有效的治療,做檢查是可以有效識別的,其中包括CT 檢查和MRI 檢查[3]。檢查的重要性表現為在病癥未加重的情況下及時對病癥進行有效識別,再根據病癥的實際情況進行治療[4]。此次本院的研究方向是研究MRI 與CT 影像檢查在老年多發性腦梗死診斷中的價值,通過分析找出最有效的診斷方法,增加診治的可行性。以下是關于此次研究的具體報告。
1.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8 年1 月~2020 年1 月收治的80 例老年多發性腦梗死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所有患者都經過基礎的病例篩查,排除了其他相似病例可能性。患者平均就診時間24~72 h;年齡63~85 歲,平均年齡(68.5±6.3)歲;男48 例,女32 例;32 例腦梗死發生時間<24 h,21 例腦梗死發生時間24~72 h,27 例腦梗死發生時間>72 h。實驗基礎條件全部滿足,可進行后續臨床實驗操作。納入標準:全部患者都符合老年多發性腦梗死的所有癥狀;患者意識清醒并非常愿意配合院方進行實驗調查對比;最終院方經過患者及家屬的同意,簽訂了相關的合作協議。排除標準:患者及家屬不愿意接受實驗調查,并且患者還可能患有其他的多種病癥,會嚴重影響檢查結果的判斷。
1.2 方法 CT 檢查方法:患者在檢查中采取仰臥位,CT 掃描前電壓設置為120 KV,管電流為300 mA,掃描時的層厚和間距均為5 mm。部分患者需要進行增強CT 檢查時,在檢查開始前需讓患者填寫碘劑使用知情同意書。MRI 檢查方法:患者在檢查中采取仰臥位,掃描時的層厚和間距分別為4 mm 和0.8 mm。再根據患者的情況,針對患處進行掃描,對部分患者可進行增強掃描。掃描過程中,均在兩位專業的影像學專家指導下進行,為保證器械的實際效果得到發揮,所有患者的檢查不更換檢查醫師。
1.3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①老年多發性腦梗死分為三個時間段,其中包括腦梗死時間<24 h,24~72 h 和>72 h,最終對兩種檢查方式的檢出率進行對比,以此查看不同檢查方式的檢查效果。②在診斷結束后統一對醫師進行診斷滿意度調查,使用本院自制的滿意度調查表,總分共100 分,分值≥60 分的調查問卷歸為滿意問卷,分值<60 分的調查問卷歸為不滿意問卷。③對比兩組患者的病灶個數。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5.0 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t 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種檢查方法的檢出率對比 MRI 檢查的檢出率為97.50%,高于CT 檢查的75.00%,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80 例患者采用兩種檢查方法的檢出率對比[n(%)]
2.2 兩種檢查方法診斷醫師的滿意度對比 進行MRI檢查的醫師滿意79 例,不滿意1 例,滿意度為98.75%;進行CT 檢查的醫師滿意60 例,不滿意20 例,滿意度為75.00%。進行MRI 檢查的醫師滿意度高于進行CT 檢查,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χ2=19.788,P=0.000<0.05)。
2.3 兩種檢查方法檢測的病灶個數對比 MRI 檢查檢出病灶個數(3.62±0.61)個多于CT 檢查的(2.11±0.37)個,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t=18.931,P=0.000<0.05)。
隨著老齡化的加重,我國老年人口極速上升,多種老年疾病的發生率也隨著老年人口的增多在不斷上升。多發性腦梗死在臨床中是屬于非常常見的老年疾病類型。患者的臨床癥狀表現為語言障礙,癱瘓或是老年癡呆等,一旦出現癥狀需要馬上進行有效干預治療,如果治療不及時將嚴重影響老年人的正常生活,降低老年人的生活質量,甚至還可能出現危及生命的狀況[5]。據相關醫學研究證明,對于此病癥最有效的應對方法是在發展初期進行診斷并干預治療,這將非常利于患者的預后。在臨床中常用到CT 檢查和MRI 檢查,檢查的效果也相對較好,可以為臨床提供有力數據支持[6]。所以為找出最有效的檢查方法,本院作出了此次研究。
CT 作為現代較為先進的醫學影像檢查技術,在臨床中已被廣泛應用。CT 檢測的特點是比較方便快捷,并對人體較為安全,檢測過程較為簡單,檢測過程中患者在保持安靜和靜止的情況下就能順利的完成檢查并得出確切的結果[7,8]。同時CT 檢測還能進行短期內的重復檢查,所以對病癥的發展和恢復情況有比較清晰的邏輯判斷過程。
MRI 是目前較為先進科學的檢查技術,并且是對人體沒有放射性損害的檢查方式之一[9]。其可通過電磁波在人體內不同臟器結構所產生的不同衰減,最終以圖像的形式表現人體內部結構的具體情況,可以有效的辨識出肌肉,韌帶,神經等軟組織的損傷情況,對于早期的腦出血,腦梗死有著較高的臨床診斷價值[10]。在臨床醫學中已經明確了MRI 技術的優勢,具有檢出率高、檢出病灶多、早期病灶敏感(特別是24 h 內)、安全、無輻射等特點,所以在臨床醫學檢測中被廣泛的運用。此次本院通過對老年多發性腦梗死患者檢查數據進行回顧性分析,比較了兩種檢查方法的檢出率、病灶個數和診斷醫師對診斷的滿意度。結果顯示,MRI 檢查的檢出率為97.50%,高于CT 檢查的75.00%,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特別是對于癥狀較輕微患者來說MRI 的檢測敏感度和有效性更高。進行MRI 檢查的醫師滿意度為98.75%,高于進行CT檢查的75.00%,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醫師經過有效分析后更認可MRI 的檢查效果,認為MRI的結果更具有臨床參考價值。MRI 檢查檢出病灶個數(3.62±0.61)個多于CT 檢查的(2.11±0.37)個,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所以從這方面可以知道MRI檢查能有效的檢出病灶的具體形態,為臨床診治提供有力保障,同時由于其靈敏性,檢出的病灶個數更多,更詳細。
綜上所訴,CT 和MRI 檢查都能通過影像學手段對老年多發性腦梗死患者作出有效診斷。但在檢出率上明顯MRI 更具有優勢,檢出率高,檢出結果較為準確,檢測過程簡單,并且通過操作醫師的診斷滿意度可以看出MRI 檢查具有明顯的優勢。所以可以利用MRI 檢查技術為后續臨床診斷提供有力的技術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