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國平 涂芳芳
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飲食習慣的改變,我國糖尿病患者數量呈上升趨勢,其中2 型糖尿病患者約占90%,其主要病理生理改變是胰島素抵抗,但研究[1]發現,2 型糖尿病患者并未完全喪失產生胰島素的能力,而是其體內胰島素處于相對缺乏狀態。2 型糖尿病患者若未有效控制其血糖水平,可能引發心血管疾病,危及生命。臨床上,二甲雙胍是常用降糖藥物,在減少心血管風險和改善代謝綜合征等方面有著良好效果。氨氯地平是一種鈣離子拮抗劑,具有良好降壓效果。目前,兩者聯合治療2 型糖尿病的相關文獻較少,效果尚不明確。基于此,本文將探究二甲雙胍聯合氨氯地平治療2 型糖尿病的療效及對患者血糖和生活質量的影響,內容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8 年2 月~2020 年2 月本院收治的82 例2 型糖尿病患者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各41 例。其中,觀察組男24 例,女17 例;年齡35~62 歲,平均年齡(48.54±4.52)歲;病程2~7 年,平均病程(4.51±0.84)年;體質量指數24~35 kg/m2,平均體質量指數(29.60±1.87)kg/m2。對照組男26 例,女15 例;年齡35~63 歲,平均年齡(48.62±4.57)歲;病程2~8 年,平均病程(4.58±1.15)年;體質量指數24~37 kg/m2,平均體質量指數(30.41±2.20)kg/m2。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診斷標準 ①FPG≥7.0 mmol/L;②口服糖耐量試驗,2 h PG≥11.1 mmol/L。
1.3 納入及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①符合《2 型糖尿病基層診療指南(實踐版·2019)》[2]中的2 型糖尿病相關診斷標準;②對本次研究藥物無過敏反應;③受試期間,未服用其他降糖藥物;④臨床資料完整且同意參與研究。排除標準:①因糖皮質激素等藥物引起的糖耐量異常;②合并嚴重感染、肝腎功能障礙、自身免疫系統疾病等;③近期發生乳酸性酸中毒、酮癥酸中毒等糖尿病急性并發癥;④中途退出調查者。
1.4 方法 治療前15 d,兩組患者均停用其他降壓降糖藥物和對腎功能有影響的藥物。入院后,兩組患者均進行健康教育、飲食運動指導等。對照組采用二甲雙胍治療,即醫護人員指導患者口服鹽酸二甲雙胍緩釋片(中美上海施貴寶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23370),500 mg/次,3 次/d。觀察組在對照組治療基礎上聯合氨氯地平治療,即醫護人員指導患者口服苯磺酸氨氯地平(浙江京新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103356),5 mg/次,1 次/d。兩組患者均持續服藥3 個月。
1.5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采集患者5 ml清晨空腹靜脈血,離心后分離血清并存于-20℃待測,采用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檢測糖代謝指標和脂代謝指標。①對比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血糖水平:FPG、2 h PG 和HbA1c。標準范圍:FPG≤7.0mmol/L;2 h PG≤10.0 mmol/L;HbA1c≤6.5%。②對比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血壓水平,包括SBP 和DBP,標準范圍:SBP<140 mm Hg;DBP<90 mm Hg。③對比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生活質量,采用生活質量評分量表(SF-36)評分,包括心理健康、認知、社會、情緒、角色和生理職能等生活質量因子,共100 分,分數越高,患者的生活質量越好。④對比兩組患者治療期間的不良反應發生情況,包括面部潮紅、胃腸道反應、低血糖等。
1.6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2.0 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 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治療前后血糖水平、血壓水平和生活質量評分對比 治療前,兩組患者FPG、2 h PG、HbA1c、SBP、DBP 水平及SF-36 評分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患者FPG、2 h PG、HbA1c、SBP、DBP 水平均低于對照組,觀察組SF-36 評分高于對照組,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不良反應發生情況對比 兩組不良反應發生率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1 兩組治療前后血糖水平、血壓水平和生活質量評分對比()

表1 兩組治療前后血糖水平、血壓水平和生活質量評分對比()
注:與對照組對比,aP<0.05

表2 兩組不良反應發生情況對比 [n(%)]
據了解,我國糖尿病并發高血壓的發生率約40%~50%,其中,作為2 型糖尿病的主要病理生理改變之一的胰島素抵抗,是原發性高血壓的獨立危險因素[3]。因此,2 型糖尿病患者在治療期間,不僅需要控制其血糖水平,還需要控制其血壓水平,從而降低并發高血壓的風險。二甲雙胍屬于雙胍類降糖藥,是2 型糖尿病治療的首選藥物。相關研究[4]發現,二甲雙胍片作為一種胰島素增敏劑,可促進外周組織攝取和利用葡萄糖,從而抑制肝糖原異生,達到改善血糖水平的目的。并且,該藥物可通過增強外周組織對胰島素的敏感性,阻礙胰島素分泌,從而改善胰島素抵抗。近年來,部分學者認為胰島素抵抗是2 型糖尿病和高血壓發生的共同病理生理基礎,不僅能導致血糖升高,還將影響細胞膜內外離子的轉運,導致血壓水平難以控制[5]。氨氯地平作為一種二氫吡啶類鈣拮抗劑,具有起效緩和、藥效作用時間長等優點。相關研究[6]發現,氨氯地平可阻滯心肌細胞和血管平滑肌上的鈣通道形成,從而良好抑制鈣離子在心肌細胞和血管平滑肌細胞的跨膜轉運,阻礙鈣離子進入細胞,從而減少血管外周阻力,降低血壓水平。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后,觀察組患者FPG、2 h PG、HbA1c、SBP、DBP 水平均低于對照組,觀察組SF-36 評分高于對照組,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分析其原因可知,氨氯地平可通過擴張血管,加速胰島素和葡萄糖向周圍組織的傳輸,從而加快周圍組織對葡萄糖的利用,以及通過降低游離的鈣離子濃度,改善胰島素抵抗[7]。因此,二甲雙胍聯合氨氯地平治療2 型糖尿病具有協同作用,可提高對胰島素抵抗的改善效果,
綜上所述,2 型糖尿病患者采用二甲雙胍與氨氯地平的聯合治療,可有效降低血糖血壓水平,療效確切,安全性高,臨床應用價值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