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慧麗,王為實,錢 剛,任路忠,馮曉娜
(深圳市龍崗區婦幼保健院,廣東 深圳 518172)
維生素A缺乏癥是指機體所有形式和任何程度的維生素A不足的表現,包括臨床型維生素A缺乏、亞臨床型維生素A缺乏及可疑亞臨床型維生素A缺乏(或邊緣型維生素A缺乏)。維生素A缺乏不僅會影響兒童視覺功能及生長發育,還會損害免疫功能從而導致各種疾病。目前國內有關兒童維生素A的研究多為1歲以上兒童,對1歲以下嬰兒維生素A的研究不多。本研究選取龍崗區婦幼保健院2019年1—12月在兒童保健科體檢的1 638例6月齡健康嬰兒為研究對象,以了解其血清維生素A水平,并探討維生素A缺乏的影響因素,為預防嬰兒維生素A缺乏及醫生指導家長給嬰兒合理補充維生素AD提供依據。
2019年1—12月在深圳市龍崗區婦幼保健院兒童保健科健康體檢的6月齡(滿6月齡~6月齡7天)嬰兒共1 743例,有87例患兒家長拒絕檢查,再根據剔除標準,剔除18例,剩余1 638例嬰兒作為研究對象,其中男嬰852例,女嬰786例。所有研究對象的監護人或家長均知情同意,自愿參加該項研究。根據喂養方式將1 638例嬰兒分為母乳喂養組(n=1 005)、混合喂養組(n=228)和配方奶喂養組(n=405);根據維生素AD補充情況分為持續補充維生素AD組(持續補充組,n=183)、維生素AD與維生素D交替補充組(交替補充組,n=420)及維生素D單獨補充組(單獨補充組,n=1 035)。
排除標準:患重大疾病、家族遺傳疾病,進行過大手術,長期使用激素、免疫抑制劑者,近2周內有發熱、感冒或腹瀉等患病嬰兒及已添加輔食的嬰兒。
取所有兒童的外周血2mL左右,將血液樣本置于普通生化管(紅帽或者黃帽)內,室溫下避光保存,離心(4 000r/min)之后取血清樣本置于EP管中,當日內進行送檢,利用液相色譜串聯質譜(LC-MS/MS)法檢測血清維生素A水平。
患兒就診當天帶養人填寫嬰兒維生素A影響因素調查表,包括喂養方式(母乳喂養、混合喂養及人工喂養)、有無貧血、早產、超重、肥胖、低體重及維生素AD補充情況(持續補充維生素AD、維生素AD與維生素D交替補充、單獨補充維生素D),醫生詢問并記錄患兒既往呼吸道感染的次數。
血清維生素A≤0.10mg/L為臨床型維生素A缺乏,0.10mg/L<血清維生素A<0.20mg/L為亞臨床型維生素A缺乏(subclinical vitamin A deficiency,SVAD),0.20mg/L≤血清維生素A<0.30mg/L為邊緣型維生素A缺乏,0.30mg/L≤血清維生素A≤0.70mg/L為正常,血清維生素A>0.70mg/L為過量。

1 638例6月齡嬰兒的血清維生素A水平為(0.30±0.07)mg/L,最低為0.12mg/L,最高為0.63mg/L。維生素A缺乏癥嬰兒共882例(53.84%),血清維生素A平均水平為(0.24±0.03)mg/L,其中邊緣型維生素A缺乏795例(48.53%);亞臨床型維生素A缺乏87例(5.31%),87例嬰兒中72例為純母乳喂養,6例混合喂養,9例配方奶喂養;臨床型維生素A缺乏0例。維生素A正常756例,血清維生素A平均水平為(0.36±0.06)mg/L;維生素A過量0例,見表1。
從專業角度判斷,維生素AD補充與否及不同的喂養方式可能是影響6月齡嬰兒血清維生素A水平的主要因素,且可能存在交互影響,在此采用兩因素析因設計方差分析法進行檢驗。結果顯示維生素AD補充與否及不同的喂養方式對6月齡嬰兒血清維生素A水平均有影響,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2。

表1 6月齡嬰兒血清維生素A水平

表2 喂養方式、維生素AD補充對6月齡嬰兒血清維生素A水平的影響
2.2.1補充維生素AD對6月齡嬰兒血清維生素A的影響
6月齡嬰兒維生素AD的補充方式不同,其血清維生素A水平差異有統計學意義(F=3.270,P<0.05)。采用LSD-t法進行兩兩比較發現,持續補充組嬰兒血清維生素A水平明顯高于交替補充組及單獨補充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持續補充組維生素A缺乏癥檢出率低于交替補充組(χ2=26.818,P<0.05),也低于單獨補充組(χ2=36.050,P<0.05),見表3。
2.2.2不同喂養方式對6月齡嬰兒血清維生素A的影響
1 638例嬰兒中有1 005例在出生后0~6個月純母乳或以母乳喂養為主,不同喂養方式嬰兒其6月齡時血清維生素A水平差異有統計學意義(F=41.156,P<0.05),采用LSD-t法進行兩兩比較發現,母乳喂養組及混合喂養組嬰兒血清維生素A水平均低于配方奶喂養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不同喂養方式的嬰兒血清維生素A缺乏癥檢出率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120.822,P<0.05),其中母乳喂養組維生素A缺乏癥檢出率高于配方奶喂養組(χ2=113.482,P<0.05),混合喂養組維生素A缺乏癥檢出率高于配方奶喂養組(χ2=47.534,P<0.05),見表4。

表3 維生素AD補充情況對6月齡嬰兒血清維生素A的影響

表4 不同喂養方式對6月齡嬰兒血清維生素A的影響
不同性別6月齡嬰兒的血清維生素A水平、維生素A缺乏癥檢出率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均P>0.05)。早產兒與足月兒6月齡維生素A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早產兒維生素A缺乏癥檢出率(73.53%)明顯高于足月兒(52.54%),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16.957,P<0.05)。6月齡時超重與不超重嬰兒血清維生素A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超重的嬰兒維生素A缺乏癥檢出率明顯高于不超重的嬰兒,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6.671,P<0.05)。
6月齡時患貧血、營養不良(低體重)及6月齡內患呼吸道感染的嬰兒其血清維生素A水平均低于未患病的嬰兒,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且維生素A缺乏癥檢出率均高于未患病的嬰兒,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5。

表5 其他因素對6月齡嬰兒血清維生素A的影響
維生素AD補充與否、喂養方式、早產與否及6月齡時有無合并超重、貧血、營養不良均與6月齡嬰兒血清維生素A缺乏有關,多因素二分類Logistic回歸分析顯示:母乳喂養(OR=4.196)、混合喂養(OR=3.466)增加了6月齡嬰兒維生素A缺乏癥的發生風險,持續補充維生素AD(OR=0.361)、足月(OR=0.326)、6月齡時未患營養不良(OR=0.257)、6月齡內未患呼吸道感染(OR=0.675)降低了6月齡嬰兒維生素A缺乏癥的發生風險,見表6。

表6 維生素A缺乏癥影響因素的二分類L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
6月齡時亞臨床維生素A缺乏組患兒,其呼吸道感染率為24.1%(21/87),與非亞臨床維生素A缺乏組(包括維生素A水平正常及邊緣型維生素A缺乏)患兒呼吸道感染率22.8%(354/1 551)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χ2=0.081,P=0.777),見表7。

表7 6月齡嬰兒亞臨床維生素A缺乏與呼吸道感染的關系[n(%)]
維生素A缺乏癥是全球三大微量營養素缺乏癥之一,全世界每年因為維生素A缺乏造成的人員死亡達(100~200)萬,每年有20萬左右的0~4歲兒童因為維生素A缺乏而死亡,50萬學齡兒童因維生素A缺乏而失明[1-2]。維生素A缺乏已經成為營養領域一個世界性的公共衛生問題。林良明等報道2002年我國城市6月齡以下嬰兒維生素A缺乏及可疑缺乏率高達68.7%。Imdad等于2011年研究發現補充維生素A可以大大降低兒童感染性疾病的發生率和病死率。由于維生素A是脂溶性維生素,過大劑量補充易發生中毒,因此,很多純母乳喂養或混合喂養的家長擔心給嬰兒補充維生素AD會增加嬰兒維生素A中毒的風險。為此課題組進行了本項研究,以分析6月齡健康嬰兒的維生素A水平,了解維生素A缺乏狀況,探討維生素A缺乏癥的影響因素,為維生素A缺乏癥的預防和治療提供依據,為兒童保健醫生指導嬰兒合理補充維生素AD提供依據。
本研究納入6月齡嬰兒1 638例,其血清維生素A水平為(0.30±0.07)mg/L,與全國兒童血清維生素A平均水平相符[3]。維生素A缺乏癥檢出率為53.84%,其中邊緣型維生素A缺乏檢出率為48.53%,高于中國東北地區報道的41.08%[4],亞臨床型維生素A缺乏檢出率為5.31%,明顯低于中國東北地區報道的19.61%[4],與廈門地區嬰幼兒亞臨床型維生素A缺乏率3.47%接近[5]。這表明龍崗區6月齡嬰兒維生素A缺乏的狀況不容樂觀。本研究中的87例亞臨床型維生素A缺乏患兒均無眼部癥狀及體征(如眼結合膜及角膜干燥,出現畢托斑等)。
本研究中持續補充組其維生素A缺乏癥檢出率為32.79%,明顯低于單純補充組及交替補充組,這提示持續補充維生素AD可有效預防嬰兒維生素A缺乏。本研究中嬰兒出生后每天持續補充維生素AD 1粒(其中含維生素A 1 500U/粒)183例,維生素AD與維生素D隔天交替補充420例,無1例嬰兒血清維生素A過量,這提示對6個月以下嬰兒常規補充推薦攝入量的維生素AD是安全的。
本研究1 638例嬰兒均未添加輔食,母乳喂養組及混合喂養組維生素A缺乏癥檢出率均明顯高于人工喂養組,這可能與初乳及過渡乳中的維生素A含量基本可以滿足嬰兒的需求,而成熟乳中的視黃醇含量已開始表現出部分不足致無法滿足嬰兒所需有關[6]。
本研究中早產兒維生素A缺乏癥檢出率為73.53%(75/102),明顯高于足月兒維生素A缺乏癥檢出率52.54%(807/1 536),這可能與早產兒先天儲存不足[7]、后天生長過快及未及時補充維生素A有關。因本研究中早產兒例數不多,具體原因有待進一步研究。
本研究中6月齡時患營養不良(低體重)的嬰兒血清維生素A水平低于未患營養不良的嬰兒,其維生素A缺乏癥檢出率亦高于未患營養不良的嬰兒,這可能與宏量營養素的急慢性缺乏影響維生素A的代謝有關,未見國內其它文獻有類似報道,具體原因有待進一步研究。
本研究中6月齡內患呼吸道感染的嬰兒其血清維生素A水平低于未患病組嬰兒,且患病組嬰兒其維生素A缺乏癥檢出率均高于未患病組嬰兒,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與Qi等[8]的報道一致,進一步驗證了既往研究得出的維生素A缺乏與呼吸道感染相關的結論。
李麗梅等[9]報道5歲以下SVAD組患兒呼吸道感染的發生率明顯高于未缺乏組患兒,差異有統計學意義,這可能與維生素A的缺乏會引起黏蛋白合成減少,影響呼吸道上皮細胞完整性,同時影響免疫球蛋白合成,導致呼吸系統反復感染有關[10]。本研究中6月齡時SVAD組患兒,其呼吸道感染率與非SVAD組(包括維生素A水平正常及邊緣維生素A缺乏)患兒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與李麗梅等[9]的報道不符;通過分析87例SVAD患兒的喂養方式發現,其中72例為純母乳喂養,6例混合喂養,9例配方奶喂養;SVAD患兒的呼吸道感染率并未高于非SVAD患兒,這可能與本研究中SVAD患兒多數是母乳喂養有關,有文獻報道母乳喂養是兒童反復呼吸道感染的保護性因素[11],《柳葉刀》雜志于2016年發布的《母乳喂養系列報告》中也顯示母乳喂養率的提高可減少嬰幼兒大約1/2的腹瀉和1/3的呼吸道感染的發生[12]。
綜上所述,深圳市龍崗區6月齡嬰兒維生素A缺乏率較高,持續補充維生素AD可降低維生素A缺乏癥的發生風險,嬰兒自出生后持續補充推薦攝入量的維生素AD對預防其6月齡時維生素A缺乏癥是安全、有效的。母乳喂養、混合喂養、早產、6月齡時營養不良、6月齡內患呼吸道感染增加了維生素A缺乏癥的發生風險。對6月齡內的母乳喂養兒、混合喂養兒及早產兒及時合理地補充維生素AD是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