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冉
(景德鎮陶瓷大學,江西 景德鎮 333000)
美麗鄉村是在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提出的,以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等作為主要理念,通過經濟與生態文明的和諧發展,將農村發展成社會主義新型鄉村。從鄉村景觀小品的角度來看,“美麗鄉村”建設可以合理的利用鄉村區域公共空間大的優勢,并且設計具有當地特色的景觀小品,在此基礎上,不但實現對環境的保護,也美化了鄉村環境。
鄉村是中華民族文化的發源地,保留了我國完整的傳統的農耕文化。鄉村景觀小品規劃設計要充分發揮當地民族特色以及保護當地地域文化的原則,設計要充分體現出不同地域文化的特點,從而豐富當地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景觀小品的存在方式并不是依賴于藝術風格、外形、或者流派,更多的是依賴于集體空間的地域精神,民族文化決定著景觀小品的特點,景觀小品也同樣潛移默化的影響著鄉村居民的文化觀念以及審美方式。
人類生活的必要條件有自然光線、水源、空氣、溫度以及食物等,大自然為人們提供了最基礎的生存環境,也為人類繁衍提供了基礎。因此在鄉村景觀小品設計中,應該嚴格遵循大自然并且以保護自然生態環境為設計原則,通過科學技術的手段實現將自然環境與景觀小品有機的融合在一起,形成完美的生態和諧。
由于鄉村空間較為開放,公共空間與私密空間是相輔相成的,沒有絕對的公共空間也沒有絕對的私人空間,鄉村相對于城市來說,由于空間小,人與人之間的熟悉度,以及家族血緣等一系列傳統原因,個人空間透明度很大,在鄉村特定環境的基礎上,可以更大的發揮景觀小品設計研究。
藝術最大的魅力就在于創新性,設計就在一創新性思維的充分發揮,美麗鄉村建設下的景觀小品就更加需要創新性思維的領導。鄉村景觀小品的設計需要從別的藝術品上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從而突破自身的局限性。可以將國畫、油畫、版畫、裝置藝術、表演藝術以及攝影藝術等融合到鄉村景觀小品的設計當中,從而體現出意料之外的藝術效果。作為設計師需嚴格遵循創新性設計原則,無論是在外形的材料還是色彩、材質等方面實現自我的突破和自我的創新,避免鄉村景觀小品的無特色化或者是抄襲的作品出現。
鄉村景觀小品是鄉村公共空間中的重要組成部分,現如今缺少整體性規劃設計,分散龐雜的景觀小品會打破鄉村原本的和諧,從而降低鄉村景觀的審美質量,景觀小品在體現創新性的同時,還需要將景觀小品與當地自然環境進行融合,使其實現情景交融才能很好的表達出鄉村景觀小品的設計屬性。需要整體的規劃鄉村的景觀小品,使各種類型風格的小品合理規劃分布于鄉村的各個區域環境中,從而突出鄉村景觀小品的地域特點。
隨著農村經濟的發展,本人認為,以人為本的設計原則具有兩個方面的含義:一是使用者與鄉村景觀小品之間的互相作用,是雙方的互動行為;二是鄉村居民與小品的討論過程,可充分體現當地居民的積極參與性。
隨著鄉村自身的發展旅游產業也不斷發展,越來越多的旅客來到了原本寧靜的鄉村,因此加強功能性景觀小品的建設需求更加的迫切。
在鄉村大塊大塊的公共環境中,景觀小品的加入讓原本千篇一律的鄉村具有自己獨特的風格特點,然而景觀小品又由于藝術的加入形成了有創意的個性作品。鄉土藝術化的景觀小品依舊是遵循了美學的原理,在外形、色彩、材質、大小等方面都更為考究,由于自身的藝術性,藝術性的景觀小品就成為了鄉村的重要一景,為村民或者是城市各地的游客帶來藝術作品的審美歷程。
個性的景觀小品不僅僅吧美感傳遞出來,同時也因為不同的創作理念以及不同的創作手法的使用,同一類型的景觀小品也會以不同的形式呈現出來,這些都為創造美麗鄉村帶來了美好的前景。
鄉村景觀小品不僅要具有藝術性還要具有功能性,鄉村室外景觀小品包括廊架,指示牌、燈具、垃圾箱以及一些生產類的擺件等,這些景觀小品滿在足了功能的前提下也滿足了藝術的審美觀賞性。在鄉村居民耕作的農田里設置建筑類亭子小品,不但為居民提供了休息之余的休憩地,還成為了農田內獨特的風景。
鄉村藝術性景觀小品的“鄉村性”是鄉村特有的,充分體現了鄉村景觀小品的地緣特征,不同鄉村的異域文化差異和氣候地理差異導致了地緣的差異性。地理、氣候、風俗等一系列差異對當地居民的生活習慣有著重要影響,生活所要使用的材料以及生活模式都具有很強的地域特點,他們常用的材料深刻體現了他們的民俗情感。
鄉村景觀小品是鄉村文化的產物,鄉村文化起源于鄉村歷史,這種文化從歷史到現被人們繼承與發展著,通過鄉村景觀小品就可以體現,鄉村景觀小品是作為鄉村文化的物質載體而存在著,既展現了鄉村歷史文化同樣也獲得了當地居民的認同。
鄉村景觀小品存在于鄉村公共空間中,跟空間的聯系密不可分。景觀小品可以把不同性質的公共空間有效地聯系在一起,形成一定的過渡性。
景觀小品除了滿足主要的功能作用以外,它所處的公共空間,供眾多人們欣賞使用,所以景觀小品也擁有著宣傳和對人們精神的感化作用。宣傳就是力求人盡皆知,宣傳除了運用言語文字的手段,還可以將它轉化為形象的東西,將要宣傳的精神賦予景觀小品之上,讓其對受眾心理產生悄無聲息的感染力和宣傳力。
例如在重慶的解放碑,它作為一種實體元素,用外在形象敘述了中國人民反法西斯戰爭取得了勝利,可以很形象的再現其事件的真實面貌。其材料也是使用石頭等一些經久耐用的材質,可以經歷風雨時間的磨礪而不損壞。所以景觀小品是擁有著寄托感情的實物載體。
裝飾就是在身體或者物體的表面附加東西,使之變美觀。也就是通過人的主觀思維對客觀的物體進行改造的過程,其目的就是讓其變美。鄉村景觀小品可以通過外部材質、色彩以及造型的不同達到不同的審美體驗,從而在景觀小品變美的同時,也裝飾了其所在的公共空間。
鄉村景觀小品本身屬于造型語言,視覺系統看上去首先要簡潔明了,從而也就使得景觀小品擁有了有了標志性作用,也就是表明了獨有特征的符號意義。
景觀小品,特別是建筑類以及家具類景觀小品,在我們帶來審美體驗的同時,還具有最基本的實用功能,比如公園中的石桌石椅、涼亭等都可以供人們休息或者避雨的實用性功能。
縱觀歷史,古今中外的景觀小品,不論體量大小、形態抽象以及再現形態,都是安置在一定的公共空間中,并且都離不開材質這個物質載體,在處在公共空間中的景觀小品,其公共性和空間的互相作用非常重要,所謂情景交融也就是說景觀小品與景觀公共空間之間的互相作用。作為作品本身它的外部色彩、內部使用材質以及到之后的加工方式對于景觀小品所要表達出的意義也不同,最終的視覺效果也關系著受眾的審美體驗,從而也就決定著作品的成敗。
基于我國鄉村地區存在較少的景觀小品設計,意在強調在我國鄉村地區景觀小品設計的特殊性,突出實現在建設美麗鄉村為背景下,將景觀小品的鄉村性與設計師的創新藝術思維相結合。本人對于在鄉村公共空間中,美麗鄉村背景下景觀小品的設計體系以及陳設方法研究,一定程度上可以給我國在鄉村的景觀小品理論研究方面帶來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