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玉林(西南科技大學城市學院,四川 綿陽 621000)
當前,我國建筑領域已經進入高質量發展的新時期,社會發展路徑轉變、經濟增長模式轉型、產業布局結構不斷調整、生產技術水平快速升級、人民生活需要日益增長均對我國高等院校人才培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裝配式建筑的發展不僅需要依靠相關政策扶持,更需要新型應用型人才的支撐。對于高等院校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來講,1+X證書制度為高等院校人才培養提出了新要求,提供了新思路。高等院校學生在獲得學歷證書的同時,應積極取得多類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基于此背景下,高等院校土建類專業通過1+X證書制度來改革人才培養體系十分必要。
在過去的幾十年里,我國一直從國外成功模式下的職業教育領域中進行學習和借鑒,也在探索具有中國特色的教育模式。2019年,1+X證書由國務院推動,重點圍繞服務國家需要,市場需求,學生就業能力提升等模塊從十個領域陸續起點試點工作。在政策指引下我國高等院校啟動“1+X 證書制度”是對當前我國教育改革的創新嘗試,產教融合、校企協同育人是落實這項政策的基本前提和保障。深化產教融合,是推動教育優先發展、人才引領發展、產業創新發展的戰略性舉措。
十四五規劃中明確提出了以能源革命為引領,加快推進綠色低碳發展的政策指引。裝配式建筑的大力推廣旨在減少建筑能耗,降低碳排放,能夠在建筑領域有效完成綠色發展的政策理念,裝配式建筑類似于工業化的流程來進行建筑工作,革新了傳統建筑中粗獷式建設,裝配式建筑能夠有效避免傳統建筑中資源浪費情況。據《建筑產業現代化發展綱要》估計,到2025年,裝配式建筑市場空間有望達到4.7萬億元,裝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50%以上,保障性安居工程采取裝配式建造的比例達到60%以上;全面普及成品住宅,新開工全裝修成品住宅面積比率50%以上,保障性住房的全裝修成品房面積比率達到70%以上。這些指標給了裝配式建筑發展提供了極大的動力,使得裝配式建筑發展前景巨大。
裝配式建筑作為建筑領域的新型產業方式,發展周期相對于傳統建筑較短,相關政策、制度標準不足,其中在建設過程中各個環節制度不夠完善,特別是工程結構安全技術方面,還存在技術瓶頸,導致裝配式建筑目前發展受限。雖然裝配式建筑有著性能最優化、標準統一化、時間便捷化、節能環保等優點,但是其預裝構件綜合成本方面在企業沒有進入批量化生產期還是偏高,而相對于傳統建筑資源消耗成本、環境保護成本還是具有核心優勢,如何在裝配式建筑領域中實現降費增效是目前裝配式建筑發展所面臨的問題,在裝配式建筑制度機制方面,也面臨著沒有成熟的產業鏈和市場機制問題,從而導致裝配式建筑規模零散化、工業化程度低的現狀。正是基于此,裝配式建筑在發展中需要大力引進大量專業人才,擴寬裝配式建筑發展空間,把握政策優勢,才能更好地突破現狀,迎來新的發展高峰。
裝配式建筑的發展需要源源不斷的專業人才的注入,才能抓住時代發展的風口,迎接發展的浪潮。專業人才是裝配式建筑發展的基石,是推動行業發展的原動力,高校作為人才培養的前沿陣地,在裝配式建筑人才培養中遇到諸多問題,導致不能為社會輸送符合裝配式建筑發展的應用型人才,在某種程度上也制約了裝配式建筑的發展,其中主要問題包括以下幾點。
部分高校在裝配式建筑教學中還是依靠傳統的教材資源,忽視了建筑領域的變化,裝配式建筑在發展過程中其中的專業理論知識是一個變化的過程,只有與時俱進才能符合時代發展的需求。而高校在專業教學中過度重視理論知識的覆蓋,忽視了裝配式建筑實踐性,致使學生所掌握的知識不能快速高效地應用到建筑實踐中。
在教學方式上,由于裝配式建筑生產的多專業性和實踐的復雜性等特點,使得傳統教學方式不能充分滿足學生學習需求,而在教學方式創新上,高校還需繼續結合裝配式建筑的特殊要求,創新教學方式,積極深化利用互聯網等信息技術來提高教學效果,幫助學生更好的學習到專業知識。
在裝配式建筑教學中,大部分高校都有著重理論輕實踐問題,學生在理論知識學習后,需要花大量的精力在實踐上驗證理論知識的定義和相關理念,但部分高校在實際教學中,過度追求理論知識覆蓋,忽視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導致學生學習的知識得不到有效內化后應用,很難將理論知識轉化為專業技能,雖然高校在人才培養體系中會通過校企合作、產教融合、技能證書培養等相關措施來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但是在實訓過程中,又存在忽視學生專業學習的系統性和規范性的現象,只注重實訓項目的結果和科研成效,忽視學生在實訓過程中的技能培養,較大程度上存在偏離高校人才培養最終目的的風險。
4.1.1 證:學生職業發展的能力證明
1+X證書是指在校學生在獲得畢業證書的同時,應該獲得相應專業技能的多種技能證書。其中建筑類X證書是由教育部門、建筑行業協會、建筑企業根據職業崗位的特點和要求,開發出滿足不同崗位能力的技能證書,高校可以在教學中強化裝配式建筑結構制作與安裝職業技能等級證書的作用,組織學生參加1+X證書考試,關注相關證書考試內容,并針對性設置教學課程,為學生創造良好的證書考試,從而提高學生的裝配式建筑職業技能能力。
以筆者所在學校為例,在制定土木工程專業人才方案中,為拓展應用型人才培養要求,融合1+X裝配式建筑構件制作與安裝職業技能等級證書,構建學生考證知識基礎,將《土木工程施工技術》課程中裝配式建筑施工內容獨立開來,開設《裝配式建筑構件與安裝》課程,此外還配合開設《結構施工圖識讀》《裝配式建筑深化設計》課程,為學生考證做好理論知識與實踐能力的緊密融合。
4.1.2 賽:激勵和引領學生學習
“賽”,即與組織學生有序的參加裝配式建筑相關的各類技能競賽,隨著裝配式建筑在國內快速普及,各種相關職業技能大賽如雨后春筍,學生可以通過參與競賽,通過競賽來認識到裝配式建筑的發展和實用技能,提升自身在裝配式建筑上的職業能力,找到自己的差距,明確未來的發展方向及目標,行業競賽能夠讓學生更加理解裝配式建筑的應用技能和發展前景,具有促進、激發、引領和選拔作用,真正實現“以賽促教、以賽促學”的目的。
以筆者學校為例,在制定土木工程專業人才方案中,為拓展應用型人才培養要求,融合1+X裝配式建筑構件制作與安裝職業技能等級證書,構建學生考證知識基礎,將《土木工程施工技術》課程中裝配式建筑施工內容獨立開來,開設《裝配式建筑構件與安裝》課程,此外還配合開設《結構施工圖識讀》《裝配式建筑深化設計》課程,為學生考證做好理論知識與實踐能力的緊密融合。
以筆者所在學校為例,學院及專業負責人高度重視學生實踐能力培養成效,競賽是實踐能力、職業技能的有效證明之一。持續支持專業教師和學生開展裝配式建筑類競賽技能培訓,參加裝配式建筑類學科競賽。已構建起校賽、省賽、國賽的競賽管理模式,參加師生分別取得優秀指導教師、學生競賽各類獎項。
4.1.3 課:人才培養的根基
高素質的裝配式建筑技能人才的培養歸根到底落到“課程”上面,在裝配式建筑課程設置中須結合行業特性和發展趨勢,制定科學合理,與時俱進的專業教學課程,其中主要包括知識理論課程、技術技能課程、職業素質培養。并通過“證”“賽”、用人單位評價檢驗,對課程不斷優化,持續建設提升。
師資力量是教學質量及水平的保障,教師隊伍是高校裝配式建筑人才培養體系中核心力量。基于此,高校需要重視師資力量建筑,在裝配式建筑教師隊伍構建中不能完全借助傳統建筑專業的師資力量,可以通過育訓結合、雙師型教師建設、產教融合、專兼職教師配比等計劃來完善裝配式建筑教師隊伍。例如:筆者所在學校積極與地方裝配式企業共建實訓基地,建立人才交流通道,開展項目交流、技術研發、生產實習和學生就業等實質性工作。有效地利用裝配式建筑相關企業行業經驗來彌補教師實踐經驗的不足,組織專業教師參與到實際裝配式建筑項目中,提高教師隊伍的實踐專業能力;同時加強高校教師與裝配式建筑行業交流合作,提高自身裝配式建筑科研能力。
1+X證書制度能夠較為準確地反映學生的裝配式建筑知識的學習成果,也對高校裝配式建筑人才培養體系起到完善作用,在專業人才培養改革中須及時不斷創新“證、賽、課”一體融通教學模式,結合師資力量建設,持續提升,不斷改進,滿足當前裝配式建筑領域的人才需求,從而為社會輸送更多合格的應用性人才,為裝配式建筑發展提供原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