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競前 張書義* 閆奎友 黃萌萌 田 蕊 趙 華 薛澤冰
(1全國畜牧總站;2《中國飼料》雜志社)
奶酪是奶業發展成熟階段的標志性產品之一,發展奶酪對綜合利用奶源、優化乳品供給、帶動乳品消費具有重要作用。近年來,在政府、行業、企業的共同努力下,我國奶酪產業呈現快速發展勢頭,產量和消費量持續增長,奶酪已成為我國乳品消費的新增長點。
目前,我國奶酪總消費量在20萬噸1以上。其中,進口奶酪11.49萬噸(包括切達等原料型天然奶酪)。國內規模以上企業奶酪加工產量約6.6 萬噸,民族奶食品加工奶酪約2 萬噸。
我國奶酪生產以規模以上奶酪加工企業和民族奶酪食品加工為主。2019年,我國持有奶酪生產許可證的規模以上企業45 家,但實際從事生產運營的僅有十幾家。據行業統計,國內規模以上企業奶酪產量約6.6 萬噸,2019年同比增長約20%。品種以再制奶酪、鮮奶酪、俄式硬質奶酪為主。其中,以國內奶源為原料加工的奶酪約4 萬噸。主要奶酪加工企業包括三元、蒙牛、光明、伊利、鞍達以及妙可藍多、塞尚、艾愛、萊思爾、君君等。民族奶酪食品加工有許可的企業幾十家,主要分布在內蒙古、新疆、西藏、云南、廣東等地,主要生產浩乳德2(奶豆腐)、奶疙瘩、曲拉、乳扇、乳餅、姜撞奶等。
近年來奶酪進口量呈逐年增加趨勢。據海關數據顯示,2019年,我國進口奶酪11.49 萬噸,同比增長6%,品種主要包括切達奶酪、馬蘇奶酪、奶油奶酪以及哥達奶酪、艾達姆奶酪、埃門塔爾奶酪以及其他類型。近幾年,進口奶酪品種,以可加工成再制奶酪的切達奶酪及奶酪粉(碎)的增長速度最快,年均增長53.6%,其次是新鮮奶酪和再制奶酪,年均增幅分別是47.8%和34.7%。進口奶酪中,新西蘭進口占58.2%,歐盟占17.9%,澳大利亞占14.9%,美國等其他國家占9%。
國內奶酪消費群體趨向年輕階層,很多有國外求學或生活經歷的年輕人,以及國內一二線城市喜歡西式快餐休閑食品的消費者和九零后、零零后出生的青少年,共同組成了日趨龐大的奶酪消費群體。據統計,2019年,我國奶酪行業零售市場規模約65.5 億元。但是從整體看,目前奶酪消費量僅占乳品消費量的1.4%,與發達國家以奶酪為代表的干乳制品消費占2/3相比,仍處于較低水平。國內奶酪零售市場,進口品牌仍占主要份額。
近年來,通過開展“奶酪校園推廣行動”,舉辦奶酪發展高峰論壇,出版奶酪科普書等,強化奶酪宣傳引導,推廣普及奶酪知識,倡導由“喝奶”向“吃奶”轉變,有力地促進了奶酪消費升級,得到全行業的認可。據行業統計,2019年我國奶酪零售市場同比增長12.3%,人均奶酪消費量從2017年不足0.10 kg提升到0.13 kg。
隨著奶酪消費需求增長,為打造國產奶酪品牌贏得契機。妙可藍多、蒙牛、光明、三元、鞍達、賽尚等乳品加工企業紛紛增加奶酪加工產能。據統計,2019年主營奶酪產品的妙可藍多營收9.21 億元,同比增長102.2%,市值超過150.00 億元,增速位于奶業上市企業首位。2020年上半年,妙可藍多營收10.83 億元,同比增長51.7%。云南萊思爾、艾愛,青海玉樹果洛等區域性奶酪企業也紛紛新上奶酪生產線,加快發展步伐。
各地相繼出臺一系列政策措施,支持奶酪發展,開發利用牦牛奶、水牛奶和羊奶等優質特色奶源,積極發展奶酪生產。內蒙古積極推動民族傳統奶制品產業發展,將區內16 家奶酪(浩乳德)生產企業列入首批試點予以扶持。2019年,青海省利用扶貧項目資金,在玉樹州、果洛州各支持建設一家牦牛奶奶酪工廠,建成后日處理牦牛奶2 噸,年產牦牛奶酪50 噸。陜西省支持羊奶龍頭企業陜西紅星乳業建設羊奶酪生產線,日處理羊奶100 噸,年產羊奶酪1000 噸,副產品乳清經低溫噴粉后,在國內率先實現“美羚牌”羊奶嬰配粉的乳清原料國產化。
雖近年來我國奶酪產業發展速度加快,但因受飲食習慣、加工生產成本等影響,我國奶酪產業起步晚,仍存在整體體量小、基礎比較薄弱,消費水平不高等問題,亟待解決。
目前,我國奶酪消費仍局限于高端消費群體和少數民族聚居地,人均奶酪消費約0.13 kg,是世界平均水平的1/20,與國外大眾化消費相比還有很大差距。在奶酪消費水平較高的歐盟,人均消費量達18.70 kg,占乳制品消費比例的70%。同為亞洲國家的日本、韓國,人均奶酪的消費量也分別達到了2.4 kg和3.1 kg,均占本國乳制品消費50%。國內市場奶酪消費,仍以國外的品牌為主。
一是奶酪產品概念亟待規范,奶酪相關標準滯后。目前市場銷售的奶酪以再制奶酪為主,天然奶酪含量較低,營養成分大打折扣,亟需與國際慣例和通行做法看齊。 二是奶酪副產品乳清不能同步綜合利用,造成奶酪成本居高不下,缺乏市場競爭力。三是對適宜生產奶酪的羊奶、水牛奶等乳固體含量高的特色奶源開發利用不夠。
受《乳制品工業產業政策》準入規模、奶源距離等限制,新建奶酪加工項目難以獲得立項審批,產業入市門檻高限制了新興奶酪實體的發展。內蒙古等發展民族奶制品也遇類似困惑3。同時,奶酪生產的加工設備、凝乳酶和發酵劑,以及配套的乳清脫鹽處理設備基本全部依賴進口,加之奶酪產出率不高,有些產品需要一定貯存條件和成熟期等,生產企業前期投入大,資金回報周期長,生產企業資金特別是流動資金壓力大。
一塊奶酪興盛一個產業,奶酪產業對乳制品消費帶動和奶源調劑作用明顯。隨著國民生活水平的持續提高,奶酪被越來越多的消費者所接受。據估測,未來我國奶酪消費量年均增長率將保持在20%左右。當前,應抓住奶酪發展的關鍵機遇,從生產端和消費端同時發力,加快推動奶酪發展上臺階、提水平,撬動我國奶業全面振興。
引導企業不斷開拓奶源,積極推動發展水牛奶、牦牛奶和羊奶等特色奶業,為奶酪生產提供優質多樣的原料。提高奶酪加工技術,加快產品研發創新,帶動乳清生產,提高嬰幼兒乳粉原料加工水平。找準奶酪與中國傳統飲食的結合點,生產適合中國人口味的奶酪產品,不斷增加奶酪產量,豐富產品種類,滿足市場需求。
嚴守奶酪生產、加工、銷售等每一道關口,確保上市的產品安全放心。弘揚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規范生產流程,細化生產過程管控,研發奶酪生產的新工藝、新技術,生產出更優質、經得起消費者檢驗的奶酪產品。盡快完善和出臺奶酪相關標準規范,提升行業競爭能力,推動奶酪產業高質量發展。
加大對已有奶酪加工能力企業的政策扶持,包括引進高端技術人才和設備的扶持力度、加大新產品研發投入的經費支持。將奶酪納入我國“學生營養改善計劃”等,予以大力推廣。盡快研究制定特色乳品的國家標準,鼓勵開發兒童奶酪。
結合奶農發展乳制品加工試點探索,依托“奶農+合作社+公司”產業模式,重點在水牛奶、羊奶以及飼養成本較低的小規模奶牛養殖地區,特別是牧區,組織家庭牧場聯合實施奶酪產業示范,發展適銷對路或具有地域性民族特色的奶酪產品。
深入挖掘我國民族奶酪的文化內涵,講好奶酪故事。舉辦豐富多樣的奶酪宣傳活動,大力宣講奶酪營養價值,堅持開展“奶酪校園推廣行動”,向社會推薦《動動奶酪又何妨》等科普資料,培育國民尤其是青少年對奶酪的興趣,從而輻射更廣泛人群,讓奶酪進入尋常百姓家,擺上國人餐桌。
注釋:
1“20 萬噸”這個數字相對偏低。主要是海關的稅目歸類與行業奶酪品種分類標準有差異,有部分進口奶酪食品、稀奶油奶酪等沒有統計進來。
22020年10月23日,內蒙古自治區已發布《蒙古族傳統奶制品 浩乳德(奶豆腐)生產工藝規范》(DB15/T 1984-2020)地方標準,將蒙古族傳統奶酪產品——奶豆腐,統一命名為 “浩乳德”。
3內蒙古、新疆、青海、云南等地的農業部門,嘗試通過出臺本部門關于小作坊管理辦法,將奶酪等乳制品納入可加工生產目錄,千方百計予以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