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冬梅
(江西環境工程職業學院,江西 贛州 341000)
《測繪法規與項目管理》課程是高職院校工程測量技術專業必修課,一般開設在第5學期,主要包括測繪相關的法律法規、測繪成果管理和項目技術設計驗收三大部分。通過該課程的學習可以提高學生的法律意識和對項目的質量目標、成本目標和進度目標的認識及管理,在教學過程中融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學生頂崗實習及畢業后走向社會搭建橋梁,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1]。
了解測繪基本法律制度、測繪標準化、基礎測繪;熟悉測繪資質資格的管理、測繪項目管理、測繪成果管理、測繪基準和測繪系統、測繪成果的驗收制度過程;掌握專業技術設計書的編寫。
通過該課程學習,學生能清楚各級測繪行政主管部門對測繪行業、測繪單位的管理制度及方法、測繪單位資質的分級標準,懂得測繪成果的保管,泄密的責任,明白測繪成果的檢查驗收制度及方法。
提高學生的愛國情懷、文化自信、愛崗敬業、誠實守信、責任擔當和團隊合作意識,理解整體與局部、理論與實踐、矛盾對立統一的觀點,提升學生對工程測量技術專業的認同感和歸屬感。
江西環境工程職業學院工程測量技術專業緊跟行業發展的步伐,與測繪單位開啟深度的校企合作模式,為了提前了解校企合作單位和更好地適應實習生活,在《測繪法規與項目管理》課程教學中加入了校企合作單位的基本情況、安全生產管理制度、測繪成果的管理和企業文化等內容。重點講解企業的安全生產管理制度和測繪成果的管理,以便學生在企業進行生產性實習時能更好更快地融入實習生活中。
從實際用途出發,在課程教學中挖掘實踐內容,如在學習項目技術設計時,結合控制測量課程內容,在江西環境工程職業學院區域范圍內進行控制測量,在控制測量外業施測前,每位學生按照要求完成該項目的技術設計,本次任務的完成情況將作為平時成績的重要一部分納入課程考核。通過幾年的努力引導,大部分學生會比較認真地完成項目設計的編寫,其中也有少部分同學完成得不錯,80%的同學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鍛煉,既掌握了項目設計的編寫方法,又鍛煉了寫作的能力、提升了Word軟件操作能力,達到了預期的教學目標。
根據課程的教學要求和特點,在教學過程中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持知識傳授、技能訓練與價值引領相結合。注重專業課程職業道德教育,充分挖掘教學內容里蘊含的思政元素,如在講解地圖管理內容時,結合中國版圖的繪制、國界線的繪制和國家秘密地理信息的保護內容融入愛國主義教育;在講解測繪法律法規內容時,結合《中華人民共和國測繪法》融入文明、守法教育;在講解測繪成果管理內容時,結合測繪成果的質量、測繪成果的保管和保密內容融入誠實守信、責任擔當的職業道德教育;在講解測繪項目管理內容時,結合項目設計、實施融入團隊協作、團隊力量的思政元素等等。依托課程知識結構和專業技能融入思政教育元素,對學生進行正確的價值引領,與思政課程同向同行,對學生進行潛移默化的教育,實現“潤物細無聲”的效果[2]。
《測繪法規與項目管理》課程主要包含測繪相關的法律法規、測繪成果管理和項目技術設計驗收三大部分。本課程的理論知識較多,要求熟悉掌握的知識點也較多,且大部分與法律知識相關,使得課程的學習有些枯燥無味,難以激發起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學生學習的效率不高,為了提高學習的效率,主要采用了案例教學法、分組討論法和信息化教學法[3]。
在講解測繪法規時,筆者根據知識點內容到國家測繪地理信息局官網查詢往年的測繪違法案例,包括文字敘述類案例、視頻類案例。如在講解測繪成果質量管理時,講解了遼寧宏圖創展測繪勘察有限公司未按照測繪成果資料保管制度管理測繪成果案、四川省地質調查院成果質量不合格案、四川省古藺縣鴻泰房地產測繪有限公司測繪成果質量不合格案和江西上饒市飛創測繪有限公司偽造測量數據案等多個案例,通過案例的學習,學生能明白違法的原因、違法的地方、處罰的依據、處罰的結果和處罰力度。又如在講解地圖泄密管理內容時,播放內容為“警惕身邊的泄密”焦點訪談視頻,通過視頻學習,學生能提高安全意識,避免在以后的工作生活中因缺乏安全意識泄露國家秘密而受到處罰。
由于本課程理論知識較多,死記硬背的效果不理想,難以做到真正理解吸收,因此在課堂授課中時常采用分組討論的方法,根據班級人數分成7~8個小組就某個主題進行討論。如在講解測繪成果質量管理時,教師提出討論主題“測繪單位如何管理測繪成果質量?”5人為1小組討論 5 min左右,然后每小組選擇一個代表進行發言。為了提高學生參與討論的積極性和小組代表發言的積極性,對發言較好的學生個人和相應的小組進行平時分加分獎勵,如對發言較好的學生加3分平時分,相應小組各成員加2分,對發言一般的學生加2分,相應小組成員加1分,不發言的小組各成員不加分。通過這種激勵方式,大部分的同學都可以參與到話題討論中來,加深了對內容的理解和掌握,起到了較好的學習效果。
為了實現以學生的學為主體的教學理念,充分利用信息化的教學手段,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將線上教學模式融入傳統的課堂教學中去[4]。教學中采用“混合式教學”模式,充分利用云課堂智慧職教在線學習平臺,分擔一部分基本知識點、容易知識點的學習,比如招投標、合同概念等,學生可在課前通過云課堂學習平臺,自學相關PPT、視頻,進行題目測試完成相應知識點的學習。
建立網絡教學平臺,實現教學資源的整合與共享。通過信息化的教學方式,使學生可以應用網絡平臺,在課前提前預習知識點,完成相應測試任務,從而可以在課堂上利用有限的教學時間來分析解決重點問題,使得教學效果更符合現代職業化教育的要求[5]。
通過調整教學內容、融入思政元素和構建教學策略,多方面、多角度地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體現出“以生為本、教師倡導”的教學理念,力爭培養出符合工作單位和社會需要的高級技術人才[6]。教師不僅是知識的傳授者,也是教學的研究者,教學過程不僅是教的過程,也是學的過程,通過不斷研究學習,提升自身專業水平和教學藝術,通過量的積累,實現質的飛躍。教學效果的提高永遠在路上,只有抱著這樣的教學理念,才能推動專業教育的發展,促進高職人才的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