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飛 王佳 王玉茜
[摘 要]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國家越來越重視生物經濟的重要性作用。為了進一步提高生物經濟的促進性作用,必須要客觀地對生物技術以及產業發展規模進行重點分析,引進新型的生物經濟應對舉措,以落實科學發展觀為主,推動國民經濟的綜合發展。文章主要針對生物系對國民經濟的支撐性作用進行簡要分析,并提出合理化建議。
[關鍵詞]生物經濟;經濟可持續發展;支撐
[DOI]10.13939/j.cnki.zgsc.2021.05.065
1 生物經濟的基本內容
生物經濟于2000年5月由美國學者斯坦·戴維斯和克里斯托弗·邁耶正式提出,以生命科學和生物技術研究的開發應用為基礎點,延伸到生物及相關產品的生產、加工以及分配,并在此基礎上建立以生物技術產品和產業發展為主的生物經濟,使其與農業經濟、工業經濟、信息經濟相協調配合,共同促進國民經濟的全面進步。20世紀80年代起,生物技術開始應用于產業化建設,并經歷了三次變革,即為1982年的胰島素和生產激素的市場投放、生物技術產業農業的結合以及人類基因組工程的完成。生物技術產業化已經遍布了人類經濟生活的不同領域,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和認可,這標志著生物經濟時代即將到來。與其他經濟相比,生物經濟具有顯著特征,主要包括以下五種。
第一,社會財富的創造性。生物技術的不斷發展是人類走向新時代的進步標志,可不斷地創造新理論、新技術和新材料,快速提高社會生產力,改進勞動生產效率,實現各行業之間的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的雙向共贏。
第二,資源的循環利用性。生物技術產業發展歷經多個時期,且目前理論技術相對成熟。從生物資源制作到生物產品成果展示,都是以節約環保為原則,在合理利用資源的基礎上選用新能源技術,緩解資源的約束性矛盾,減輕環境污染,實現社會發展與經濟效益的協調進步。
第三,資源的健康使用性。生命科學與生物技術主要是以重大疾病治理為主,揭示各種疑難雜癥的病因,確定新型的治病機制,做好病癥的防護。以基因圖譜為主,預測人類生命組織器官中的疾病潛在可能性,并以此為基礎,加強各種病癥的預防治療,運用多個生物技術實現制藥工程的飛躍發展,以便后續在人們遇到危難時,有相應的藥物和機械設備應對。
第四,農業改革性。生物轉基因技術、細胞培養、克隆技術等在農業領域的變化直接促進了農業行業的改革。生物技術的廣泛應用大幅度地提高了農產品的產量與品質,強化了農產品的質量,能夠在減少農藥化肥的基礎上,降低農業對環境的污染,實現對土地的修復。從本質上改變農業的生產組織形式以及產業結構,實現農業與工業的緊密結合,為城鄉發展奠定了新基礎。
第五,工業改革性。在工業的發展過程中,生物技術也發揮著重要性作用。例如,生物過濾技術、細胞融合技術、生物材料等直接推動了傳統工業發展模式的變革,帶動了新型產業鏈的進步,提高了工業生產效率以及生產安全,進一步地降低了企業發展成本,可以以最小的污染獲取最大化的經濟效益,實現了企業發展與環境發展的共贏[1]。
2 生物技術的雙向作用
在生物經濟發展過程中,生物技術屬于雙刃劍,既能造福人類,又給人類的生命安全帶來重要威脅。生化武器與其他武器相比,具有造價低、隱匿性強、破壞性大等優勢,可從本質上改變未來的戰爭方式,給不同國家的政治、經濟、文化造成影響。大力發展生物技術,搶占技術戰略領域制高點,防范生物恐怖活動,遏制生物領域戰爭已經成為確保國家安全的熱點問題。有相關學者曾經預言:國家經濟的發展階段需要經歷農業社會、工業社會、信息社會以及生物技術社會。2000年人類基因組序列的完成直接標志著動物無性繁殖成為現實,社會高級知識分子對人體器官的開拓越來越廣泛,生物技術產業迅速崛起,以生物技術產品研發、銷售、消費為基礎的生物經濟正在快速發展,且直接影響到了制藥醫療農業以及食品行業等。據專業機構的研究表明,生物技術已經成為世界國家研發的重點內容,受到了不同階層國家高層管理部門的重視,成了繼人才資源搶占的社會經濟競爭重點內容,吸引了很多的企業和金融機構投資。生物技術成了新的社會經濟增長點,內部的經濟利潤無法預估,其在市場需求與國際競爭的拉動成了新的技術革命主導方向。
3 生物經濟發展所涉及的領域
隨著我國信息技術與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目前已經初步形成了較為完整的生物技術研究體系,組建了一支專業性的技術管理團隊,且取得了可觀的科技成果,配備了大規模的生物技術產業園,使得生物技術及產業有了一定的進步。近幾年來,生物醫藥建設一直是以可觀的速度增長,但是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還處于較為落后的狀態,生物制藥行業品種少、重復建設多、知識產權重視力度低,企業不重視生物技術專利維護,這與我國基因研究優勢呈現出地位不對稱狀態。對此,國家相關領導部門必須要結合生物領域的發展基礎以及經濟增長點,將各領域的生物技術應用提上日程,主要包括以下六個領域。
第一,醫學領域。在醫學領域中,主要圍繞重大疾病的傳染病防治,進一步地緩解低收入階層的治病吃藥問題,發展生物醫藥產業,應用新生物技術研制新型疫苗、生物工程藥物以及中藥產品,降低研制成本,使低收入人群都能夠買得起該種藥物。
第二,農業領域。在農業發展領域中,必須要以促進產業結構調整為目標,提升農民的收入標準,增強多種農作物的高產化,引進新技術和新工藝,實現水產良種的優質培育和量產,積極研制農業生產藥劑等,引進新型灌溉技術,使得農業產業實現可持續發展。
第三,制造領域。在制造領域中,可發展生物制造業,利用可再生生物原料進行工業用品的再生產,減輕材料工業等對礦產資源的依賴度,積極引進新型的工業生產用劑,實現食品工業、飼料工業、輕化工業等高速發展。
第四,生物能源領域。在生物能源領域中,必須要根據實際情況推動工農業的高產化以及植物品種的產業化,提高生物酒精生產轉化率,實現生物能源發展的路徑優化,緩解各國之間的能源緊張問題。
第五,生物環保領域。在生物環保領域中,必須要大力發展生物科學技術,將城市污水和城市垃圾等做好初級處理,加快生物技術對不良地質的改良,推廣荒漠種植技術。
第六,生物技術服務業領域。在生物技術服務領域中,必須要完善生物信息檢索,改進生物信息醫療技術,延伸生物技術產業鏈,實現生物技術與國家發展的同步化[2]。
4 生物經濟發展的舉措
4.1 重視政府對公共投資的建設
在生物經濟的發展過程中,政府相關部門必須要出臺對應的促進型政策,增強對生物技術的資金投資力度,推進生物技術的產業化進程,重點支持創新性研究項目,以專利戰略和標準戰略為主,盡可能地規范化國內的知識產權產品標準制度,實現知識產品的產權保護,以國內市場發展為主,國際市場發展為輔,實現多渠道產品戰略的拓展,改進社會投資體制機制,制定鼓勵生物技術發展的稅收及產品優惠政策。在此期間,還必須加強對應的法律法規體系建設,對社會各界開展生物技術知識的普法教育工作,提升社會各界對新知識的認知度和接受度,促進生物技術產業的持續性進步。除此之外,還可以創新生物農業發展技術,在基因變革、蛋白質發展以及細胞新陳代謝等新型技術層面,對自主知識產權的資源進行合理開發和利用,鼓勵知識創新和技術創新,且對農業知識進行宣傳和普及,積極引進新技術和新工藝,在原有質量可以確保的基礎上提高農產品生產效率,為農業發展創造一定的財富。將國外借鑒的技術與國內技術結合,增強自主的專利保護,在研究體系上推陳出新。
4.2 重視對生物技術產業化推進
在生物經濟的發展過程中,必須要推動生物技術的產業化進程。在生物技術的產業化模式選擇中,必須要對其所處的不同領域進行目標規劃和市場組織結構設計,實現對轉基因動植物、生物農藥技術等組織結構的產業化模式轉變,以國際化和市場化的變化趨勢為主導方向,利用社會經濟的發展趨勢引進高新技術做好基礎。在部分領域,必須要增強對關鍵技術的應用,以自主創新、產業化發展為基礎,實現國家技術發展的產業化建設,實現自主開發與國際合作相結合。部分領域需要通過市場化運作,將多樣化的資源進行整合,選用成熟的技術領域,擴大市場發展規模,并在此基礎上創新企業的技術發展,創新生物資源建設,實現特色化的農業生物技術與產業,使得生物資源優勢轉化為產品發展優勢,培育新型的生物技術農業產業,加強對農業工作者專業知識培訓,減少部分彎路的人力以及物力的耗費。
4.3 重視對生物技術資源的保護
在生物經濟的發展過程中,必須要根據實際情況加強對生物技術資源的保護,以農業科學的基礎創新為主,增強生物技術的產業持續化發展,以基礎戰略資源為重點保護對象,使得相關工作人員在商業經濟利益驅使下實現多種資源的合理收集,改進基因的鑒定流程,實現知識產權的爭奪和自主申請。為了進一步獲取豐富的生物基因資源,必須要組織相關人員建立對應的生物信息平臺,加大對資金的投資,實現生物技術的產業化建設,對新型的資源確立一定的法律法規,增強對現有生物資源的良性開發和利用。除此之外,還必須要重視生物技術資源的保護和技術的安全性研究。與其他高新技術相比,該項技術的安全性處于一種不可控狀態,特別是在實驗室建設中,經常會出現產業規模的生物技術群落,其在長時間的建設中會逐步地暴露出來,導致對社會、生態以及環境造成較大的影響。
4.4 重視對生物技術知識的宣傳
在生物經濟的發展過程中,必須要根據實際情況做好對生物轉基因技術的重視和創新。國家必須要根據國情持有自己的觀念和立場,重視生物技術,加強對生物技術的知識宣傳,對生物技術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進行深入研究,建立合規的生物技術管理體系,定期或者不定期對生物技術企業進行評估,做好應急的防護措施,使得生物技術轉向健康化,加強社會公眾的認可度。在此期間,還可以在社會各界設定生物技術知識地點站,派遣對應的生物技術知識人員做好當地的人員專業技術知識普及,定期舉辦知識課堂以及講座,播放部分生物技術知識小電影,舉辦生物技術知識活動,實現標準化的生物知識宣傳。國家還可以出臺對應的政策,對參與到生物技術創新且具有貢獻的人員進行獎勵,提升人員的專業性和主動性。
5 結語
綜上所述,現階段,國家越來越重視生物經濟的重要性作用。為了進一步提高生物經濟的促進性作用,必須要根據實際情況創新生物技術,以環保為主,了解生物技術對不同行業的貢獻,使得高新技術人員可積極參與到科技革命進程中,實現標準化的信息技術創新和科學技術創新,提高社會公眾的認可度,定期或者不定期對生物技術資源進行整合,將其轉換成新的可利用優勢。
參考文獻:
[1]曾艷, 周桔.加強我國戰略生物資源有效保護與可持續利用[J].中國科學院院刊,2019,34(12):1345-1350.
[2]陳偉生,關龍,黃瑞林,等.論我國畜牧業可持續發展[J].中國科學院院刊, 2019, 34(2):135-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