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大數據時代背景下,信息技術日漸廣泛和普及,審計方式也由原來的人工審計變成了大數據審計。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等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審計全覆蓋的國家建設規劃等為審計人才帶來了巨大的機遇和挑戰,對審計人才隊伍的要求也日益提高。高校作為審計人才培養的搖籃,如何建設滿足審計需求的大數據應用型人才已成為亟待研究和解決的問題。正因如此,基于大數據背景下,從明確高校審計學專業人才培養目標、調整人才培養方案、合理設計課程體系、強化實踐教學和建設審計教師隊伍這五個方面來探究如何培養適應大數據審計時代發展要求的專業審計人才。
[關鍵詞]大數據;審計人才;培養
[DOI]10.13939/j.cnki.zgsc.2021.05.189
1 引言
2018年中央辦公廳和國務院辦公廳下發了“關于審計全覆蓋落實實施意見”,指出:“適應大數據審計的需求,建立一個全國性的審計數據系統和數字審計平臺,積極利用大數據技術,并提高業務數據和財務數據、單位數據和行業數據,以及跨行業、跨領域數據的綜合分析比較能力。”因此在大數據時代背景下,信息技術日漸廣泛和普及,審計方式也由原來的人工審計變成了大數據審計。隨著大數據審計時代的來臨,對審計人才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審計人員不僅要具有信息化技術的應用技能,也要具備專業的審計知識。高校作為審計人才培養的搖籃,如何建設滿足審計需求的大數據應用型人才,從而培養符合大數據背景下的審計專業人才已成為亟待研究和解決的問題。
2 大數據背景下審計人才面臨的機遇和挑戰
隨著科學技術和當今社會的快速發展,開發和研究互聯網與云計算技術的應用在不斷進步,并且迅速沉浸在各行業領域,在大數據技術的強力推動下,我國的審計行業自然而然地受到了大數據的影響。大數據審計,是依據互聯網而存在的產物。它是基于計算機審計,并通過靈活運用審計原理,對企業、事業單位進行審計。在大數據時代,審計人員的工作方法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在過去,審計人員只能通過傳統方法,如詢問、觀察、實地考察和紙質文件的檢查獲取審計數據。而在大數據時代下,審計人員可以運用互聯網平臺,通過社交軟件、門戶網站和搜索引擎等手段來獲取互聯網上的審計數據及科學地處理、計算和分析數據。大數據時代有機融合大型數據和快速的傳播速度給審計人才帶來了機遇,同時也帶來了不可避免的挑戰。由于信息時代的急劇發展,在技術上更新換代的速度飛快,審計人員現有的綜合能力還不能跟上信息技術發展的要求。高校作為人才培養的搖籃,為此在審計人才培養方面要緊跟步伐順應時代的發展,這樣才能培養出合格的審計人才滿足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
3 目前大數據背景下我國高校在培養審計人才方面存在的問題
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等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審計全覆蓋的國家建設規劃對審計工作帶來了巨大的沖擊,對具備大數據審計能力的人才需求就更加迫切。現在很多高等院校的審計專業由于定位不清晰、人才培養目標不明確、課程體系不完善、實踐教學環節薄弱、缺乏具備大數據知識的審計教師隊伍等原因,使得審計人才的培養不能適應大數據時代的社會需求。
3.1 審計專業定位不清晰,人才培養目標不明確
我國大多數高校的審計專業定位不清晰,從而導致該專業的學生發展目標不明確。目前很多高校審計專業的培養目標仍然是以培養具備傳統審計業務能力、財務審計為主的社會審計人才。這種模式下培養的審計人才缺乏信息技術能力,不具備大數據審計能力。
3.2 課程設計不合理
高校應為審計專業的學生開設大數據審計課程,以滿足審計人員進行大數據審計的需要。但是大多數高校審計專業的課程設置還是以社會審計主體和財務審計內容為核心,主要包含會計學原理、中級財務會計、審計學基礎、審計綜合模擬實訓等課程。政府審計、內部審計方向相關的課程設置較少。在信息技術課程方面,很多學校只開了計算機基礎、計算機審計課程。對于大數據、人工智能、數據庫這些相關的信息技術課程幾乎很少開設。因此在大數據背景下,高校審計專業的課程體系設計就不夠完整合理,以致培養的學生很難達到大數據背景下審計人才所要求的條件。
3.3 實踐教學環節薄弱
第一,案例教學。很多高校的審計案例教學雖然有效地帶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但是學習效果并不是很明顯,原因在于現有的審計案例設計缺乏大數據時代背景。老師在課堂上講解的很多是國外的一些審計案例,或者是我國發生審計失敗的案例,甚至有很大一部分審計案例只是要求學生對被審計單位存在錯誤的會計處理進行審計調整,這樣達不到效果單單檢測了學生的會計實務處理能力。
第二,校內實訓。很多高校審計實訓室主要從軟件和硬件兩個方面來建設。從軟件建設方面來看,目前很多學校采購的審計軟件采用的仍然是傳統審計的模型和傳統的審計技術方法,該審計軟件是通過仿真模擬一家被審計單位的數據進行計算機審計,學生只能從操作層面了解計算機審計的流程,缺乏大規模動態數據收集和分析的審計訓練環境。從硬件建設方面來看,許多高校審計專業因為資金和技術條件的缺乏,所以沒有專門的審計虛擬仿真實驗室和綜合性的審計仿真實訓教學平臺,因此沒有辦法開展專項和綜合的審計仿真實踐訓練,更不用說建立審計云平臺了,所以無法實現校園內外實驗教學資源的共享。所以目前很多高校審計專業現有的條件并不能很好地滿足實踐教學的需要,培養出來的學生運用大數據思維的綜合素質和能力還是非常欠缺的。
第三,校外實訓。目前許多高校為學生搭建的校外審計實訓基地一般都是簽約的會計師事務所,但是校外審計實踐教學效果不理想,因為很多學生在事務所進行審計實習主要從事的是簡單重復的憑證抽查、Excel表格錄入、工作底稿歸檔等工作。
3.4 師資能力不足
大數據時代下對審計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既要具備會計、審計知識,還要具備計算機信息技術方面的知識。目前很多高校審計教師是很熟練地掌握了會計和審計專業知識,但是對計算機等信息技術等知識掌握得并不熟練,所以很多教師都不能很好地將審計與計算機、信息技術課程融會貫通,從而導致在教學過程中不能很好地把大數據審計知識講授給學生。因此大數據背景下建設符合要求的審計教師隊伍是每個高校都必須重視的問題。
4 大數據背景下我國高校培養審計人才的應對措施
針對上述存在的問題,擬從以下四個方面探討相關解決方法:首先要明確大數據審計下審計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和人才培養方案;其次要合理設計課程教學體系;再次要強化實踐教學環節;最后要充實審計教師隊伍,以此培養適應大數據時代需要的高素質審計專業人才。
4.1 明確專業定位,制訂符合大數據背景下的審計專業人才培養方案
大數據背景下各高校培養的審計專業學生要符合時代的需求,需要明確專業定位,制訂合適的人才培養方案。一方面要分析大數據背景下對審計人才的需求和培養目標,各高校的審計專業培養目標應以大數據審計為主;另一方面數據審計具有跨學科的性質,培養審計專業的學生不僅要掌握審計知識,還要掌握計算機技術。所以各高校審計專業培養的學生要成為不僅熟練掌握最新的信息化技術,又熟練掌握會計、審計等相關知識的應用型人才。
4.2 設計合理的審計課程教學體系
各高校的審計專業應結合當前大數據這一時代特色合理地設計專業課程教學體系。該課程體系可分為兩個模塊:一是審計專業基礎、核心理論課程模塊,有會計學基礎、中級財務會計、財務管理學、稅務會計、內部控制、審計學基礎、內部審計學、經濟法等相關課程;二是信息技術相關課程模塊,主要有大數據基礎、會計信息化系統、計算機審計、財務報表分析、財務管理建模、數據處理操作課程、數據查詢操作課程、審計軟件操作課程等,體現大數據時代的需求。
4.3 強化實踐教學環節
實現大數據審計教學覆蓋,是要強化大數據的審計實訓教學環節,建立審計信息化實訓基地。
4.3.1 案例教學方面
學生通過仿真模擬被審計單位的經營管理活動和財務報表,例如從審計業務約定書的簽訂、審計計劃的制訂,實施風險評估程序,結合大數據環境中的具體案例進行教學。
4.3.2 校內實驗室建設方面
大數據時代下,高校審計專業應盡快落實建設大數據實踐教學平臺,該實踐教學平臺應融合大數據思維和大數據審計方法,這樣不僅可以讓學生對大數據時代的審計有更深入的認識和理解,還可以進一步培養學生進行各種數據收集、分析和處理的能力。
4.3.3 校外實習基地建設方面
各高校應進一步加強與會計師事務所、企業、政府機關等單位的合作,選派學生到各單位去實習,熟悉不同類型組織的運行模式、了解風險導向審計流程、掌握審計實際操作技能,并將大數據思維和方法應用于實踐中去。
4.4充實教師隊伍,提高教師能力
各高校要開設相關的大數據審計實訓課程,就需要打造一支既懂審計又懂計算機的“雙師型”審計教師隊伍。首先,學校應該在大數據方面大力加強對審計教師的培訓和學習。其次,學校要積極與大數據有所研究的企業或會計師事務所合作,派送審計教師到企業或會計師事務所學習大數據。最后,聘請一批大數據審計方面的高端人才或者邀請具有大數據審計從業經驗的審計專家進入課堂,把大數據審計的實踐知識傳授給審計專業學生。
5 結論
隨著大數據時代的來臨,對審計人員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為高校審計人才的培養帶來了巨大的機遇、挑戰和變革。高等院校應以大數據技術與審計結合為培養目標,以培養適應大數據時代需要的高素質審計專業人才作為自己的使命,及時修訂大數據審計相應的人才培養目標和人才培養方案、設計合理的教學課程體系、加強實踐教學環節、充實審計教師隊伍。
參考文獻:
[1]鄭立.基于應用型人才培養的審計學課程教學改革研究[J].教育教學論壇,2019(25):166-167.
[2]何承麗,錢莉.人工智能背景下審計人才培養模式研究[J].科技經濟市場,2019(3):145-147.
[3]袁睿.大數據審計綜合實訓教學改革研究[J].審計與理財,2018(10).
[4]黃烈鐫.大數據時代審計教學創新研究[J].經濟師,2018(11).
[基金項目]2019年度廣西高等教育本科教學改革工程項目“大數據背景下人工智能信息化技術應用于審計專業人才培養的改革實踐研究”(項目編號:2019JGA362);2019年度廣西外國語學院校級重點教學團隊項目“審計學教學團隊”(項目編號:JW2019xxx02)。
[作者簡介]朱麗娜(1982—),女,廣西桂林人,研究生,廣西外國語學院,審計系主任,高級經濟師,講師,研究方向:財會,審計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