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鳳霞

摘 ?要:小學中段(3~4年級)是寫作能力培養的黃金時期,例文的有效選擇又是其最為緊要的一筆。我將通過對例文為何選、選什么和怎么選三方面的闡述,歸納總結出一套行之有效的“選文方案”。
關鍵詞:例文;中段習作教學;系統化
在眾多一線教師和學科專家的多年努力下,例文在作文教學中的價值得到不斷突顯,論其重要性的文章也常見報端。但是論點多數基于同類文章對目標習作的示范作用,如格式、敘述方式、結構、語言和順序等,對于例文如何從組到詞的精心選擇和例文的“再加工”均沒有過多的解析,這也造成了例文選擇的盲目性和自我性,成為阻礙中斷作文教學有效實施的一大困擾。
一、春風十里不如你——為何選
例文的選擇不是隨性地由教師個人的喜惡而定,應當根據學生特點、習作目標和習作重、難點進行歸類整合,為系統化的教學實施方案奠定扎實的基礎。故擬以統編版三年級和四年級語文教科書中的習作內容為原始材料,繪制小學中段語文習作的圖表(見表1.1)。
縱觀上述表格,我們發現習作內容共有32個目標項,其中以敘事和寫景類的居多,占一半以上,剩余分布在想象作文(5)、童話的學習(2)、日記形式(2)、以及應用文體裁的學習(1)。如此分類之后,我們把握住了中段作文的教學方向,能夠根據不同學生心理特點和學情歸類整理出例文。不過,雖然這是個能夠“一勞永逸”的好方法,但是在初次選擇和整理中還是需要一定的方法和標準。這就牽涉到例文“選什么”和“怎么選”兩個問題上。
二、眾里尋他千百度——選什么
(一)選組
群組式的的例文選擇最適用于中段應用文的教學,如中段習作要求中的“自我介紹”、“撰寫導游詞”和“書信”。在這類習作教學中,例文的選擇要以群組的形式呈現,旨在讓學生通過幾組文章的對比,自己發掘目標應用文的結構特點和撰寫特征。另外,適用于應用文的群組例文,也可由教師根據學情自我撰寫“下水文”,一來這類文章難度不大,學生模仿起來方便,二來教師對所授內容更加容易把握。
(二)選篇
經過多次的教學嘗試和驗證,篇章作為例文最適用于童話教學。三四年級的32個習作項中,有兩次編寫童話的任務,但是因處在不同年級,要求上會有所不同。所以在三年級學生第一次接觸”童話“時,搜集整理出幾篇有結構和語言特色的短小童話,目的在于讓學生初步感知童話這一文體的特色——童話是虛構故事,多采用夸張、擬人、象征等表現手法去編織奇異的情節,所講述的故事,也是不可能發生的。這次對童話的初步感知,我們選擇《丑小鴨》、《白雪公主》、《海的女兒》等著名的童話故事。選擇它們的目的在于一來讓學生接觸大師編寫的童話,培養審美水平,再者能夠讓學生正確把握童話寫作的方向,不易走偏。
(三)選段
從諸多例文選擇的案例中,我們發現教師選擇例文往往止步于篇章,對段式的教學并不常見,這就使得學生的習作水平總是停留在自己該有的一個水平,在遣詞造句上沒有更大的突破。考慮到這樣的教學實際,我進行了一個教學示范。在四年級上冊第一單元“推薦一個好地方”的教學中,我引入了《桂林山水》介紹漓江水和桂林山的片段,以回顧美文的方式再次指出其特有的構段方式,即排比、比喻、對比的綜合運用。結果在上交的本單元學生習作中有近一半的學生運用到這個句式,并且都能做到確切使用,這樣一來整篇文章的語言檔次就無形中得到了提升。所以,對于選段來充實學生的語言結構庫是極其有效的。以下是學生學習《桂林山水》段落后的習作反饋(見附件1 圖1.1)。
(四)選句
選段有助于提升文章的層次,那么構成例文段的句子更應是我們選擇的方向。同樣以四上景物描寫習作為例,在教學中除去《桂林山水》特色段落的例段介紹,我還引入了《觀潮》例句教學:
浪潮越來越近,猶如千萬匹白色戰馬齊頭并進,浩浩蕩蕩地飛奔而來;那聲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顫動起來。
在教學中,我出示以上例句,旨在讓學生自主分析出比喻修辭的鑲嵌使用所帶來的藝術效果,從而指導仿寫句子,為文章的寫作打下一定的語言運用基礎。在批改作文中,有精彩語言點的習作必定受到青睞,而這些亮點就來自于日常的積累和運用。
參考文獻:
〔1〕國家教育部.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
〔2〕統編版.小學語文新課標教材.
〔3〕山下英子.斷舍離.日本.吳倩【譯】.廣西:廣西科技技術出版社,2013.
(浙江省義烏市荷葉塘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