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這么一位法官,審判前她認真細致地調查與了解每一位未成年被告人的成長經歷和成長背景;有這么一位法官,審判時嚴格遵循“三個不輕易”原則,用她豐富的專業知識和獨特的工作藝術感化了一位又一位失足少年;有這么一位法官,審判后對回歸社會的“新生少年”依然惦記和關懷,對思想出現反復或問題得不到的解決的,堅決不松手。在她工作的27年里,她所審結的500多個未成年人犯罪案件,無一發回重審、無一錯案、無一投訴、無一上訪,成功感化幫教了1100多名少年犯走向新生,挽救了70多個瀕臨破碎的家庭。她被少年犯們親切地稱為“詹媽媽”,她就是福建省南平市一位平凡的法官——詹紅荔。
電影《南平紅荔》圍繞何剛、李成龍、方超三位典型失足少年展開,其中給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方超。出獄后發誓重新做人,改頭換面的方超在一家快餐店勤懇工作,一位客人的手機不見了,未調查清楚真相的經理不由分說就將方超開除,就因為方超曾經犯過盜竊罪,是個有前科的人。深受打擊的方超決定離開南平這個傷心地,到沒有人認識他的福州重新發展。可惜社會不給這些痛改前非的少年機會,視他們為毒蛇猛獸,拒絕在大門外。受盡冷眼和委屈的方超絕望了,放棄了,他選擇結束自己的生命,一個如花般的生命就這么從高樓上隕落。“我只是因為好奇拿了一臺電腦,可是我沒想到這臺電腦這么貴,貴到我一輩子都還不清。”方超臨終前的這句話一定重重地擊在每個觀影人的心上。社會沒有錯,然而方超又何其無辜!那些曾經走錯路但是迷途知返愿意改過自新的少年們又何罪之有!我們常常教育孩子們“知錯就改就是好孩子”,沒有兌現我們的承諾。
由電影聯想到教育,社會對少年犯們的既定思維,不正像很多老師給學生“貼標簽”的行為。經常看到一些老師對家長說“你這個孩子學習不行,我教不好他”或者當著全班學生的面斥責某個學困生“你怎么這么笨,講了這么多遍還不會”諸如此類的話。也許老師們只是恨鐵不成鋼,也許只是想激勵學生再更努力一些。殊不知這些不經意的話語會在孩子心里打下深深的烙印,形成“羅森塔爾負效應”。在長期的“標簽”效應下,不僅是父母和同學,這些孩子對自己的認定就是“我就是一個差生”,長期生活在“標簽”的陰影下。
反觀我自己,平時也會犯“貼標簽”的錯誤。接手這個班級前我就特意向其他老師了解了班里學生的情況,默默地在心里把從未謀面的學生分成了“三六九等”。上課點名發言也好,分配任務也好,我總是叫“優等生”。我理所當然地覺得那些“差等生”答不上來問題,做事情也不如“優等生”讓人放心。可是和這些孩子們將近一年的接觸下來,我發現有的孩子雖然成績不盡如人意,但是做事情非常負責任,完全不遜于“優等生”,甚至比他們做的還要好。有的孩子雖然行為表現差,不讓我省心,可是上課發言非常積極,而且很有自己的想法,回答得異常精彩。還有一個孩子,上個學期一直是我和數學老師最頭疼的學生,幾乎沒有哪天是會做家庭作業的。不管我們怎么曉之以理,動之以情,責之以罰,依然不為所動,在我眼里簡直已經不可救藥,幾乎準備放棄他。我決定最后再試一次,每天布置完家庭作業后讓他自己和我商量,給他減一部分作業,但是剩下的作業必須保質保量完成。當時的想法確實比較悲觀,我對這個學生能有所改變幾乎不抱希望,采取這個措施也只是垂死掙扎。可是驚喜就這么悄無聲息地到來,他開始做作業了,慢慢地也不需要減作業了。原因是多方面的,也許是經過我們的多次告狀后家長終于有所重視,也許是最后的措施正好是拯救他的“最后一根稻草”,也許是突然懂事了。不管怎樣,通過這件案例,讓我明白了,沒有永遠的差生,只有無能的老師。其實能成功改變這個學生存在著僥幸的因素,就差在一念之間。試想如果沒有當初的“垂死掙扎”,今天我的班上將繼續存在一位從不做家庭作業的“差生”。真正負責任的老師,就應該像詹法官一樣,秉持著“不拋棄,不放棄”的信念,對每一個學生抱有信心,并為之不懈努力。
最后借用詹法官的話:“面對這個特殊的群體,法官要多一點愛心,多一點耐心,多一點恒心,多一點責任心,多一點包容心”。面對兒童,面對學生,老師更要多用心。向詹紅荔法官致敬!
何思思
2014.5
(浙江省義烏市江灣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