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強 齊靜
摘 ?要:本文從高中數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有效教學的定義、方式等入手。以提高數學教學有效性的途徑為主線,圍繞學習習慣養成、增強非智力因素、重視數學思想方法融入等三個方面進行論述。
關鍵詞:有效教學 ?策略
目前在數學教學過程中存在著一些奇怪的現象:如學生對數學缺少興趣,感覺數學是就一堆無聊的公式,在生活中用途不大;又比如學生缺乏目標和動力,認為學數學就是靠大量的刷題,而不培養數學思維意識和思維品質。為了改變這種狀況,老師應從根本上改變對數學學習的認識,從各方面提高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一、有效教學
1.有效教學的定義
有效教學指通過課堂教學使學生在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維目標獲得和諧發展。說得通俗一點,課堂教學是否達到有效的標準:在一定的時段內,學生學到了什么?學到什么程度?怎樣學的?下面我以三角中兩角和與差的余弦公式教學為例來解釋一下有效教學的基本內涵。
如果通過一定時段的教學,(1)學生能正確應用公式在各種不同的問題下求兩角的和與差的余弦(2)能結合以前學的同角三角比的關系式、誘導公式等來求值,并且會逆向運用公式對三角代數式進行化簡。要有效率,則應在關注學生學會了沒有,學了多少的同時;還應關注學生如何學的,學生的課堂主動性怎么樣?本課可以從探究 怎么求?讓學生猜想、驗證否定以后;再提出以求代證。這些對學生長期思維的形成都起到良好的作用。
2.有效教學的方式
(1)師生合作關系
教學是教師教與學生學的統一,統一的實質是交流。因此現代教學觀認為教學過程是師生交流、積極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沒有互動就不存在真正的教學,只有教學的形式外衣而無實質性交流發生的“教學”是假教學。把師生關系定位為雙向、平等、理解的人際關系。
(2)啟發式引導
教師引導而不牽著學生走,用有效的教學情境激發他們學而不是推著他們走。讓學生在教師的啟發下開動腦筋解決問題,而不直接告訴他們結論。引而不發是啟發式教學的核心,是有效教學的基礎。
二、有效教學的策略
實施有效教學,一是教師要有以學生為主體的意識,全部的教學是否合理有效的標準是學生是否獲得充分發展。二是教師要注重教學方式的選擇。比如精細化備課:板書設計、情境創建、知識遷移、能力歸納等都更有助于學生開發潛能和發展能力。
經過多年的教學實踐,我認為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來探究提高教學的有效性:
1.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
老師要根據自己班級學生的具體情況,制定良好的學習習慣。如要求同學在上課前就把課本、筆記本、稿紙準備好;每周都要對本周知識點作一次系統的整理;要求同學都備好錯題本,將每次測驗中的錯誤都整理上去且作出分析。因此,細小的常規積累到一定的時候就會產生質的飛躍。如強基補差,使學生基礎扎實;而錯題改正能幫學生及時查漏補缺;用導學案指導預習一方面使學生上課聽課更主動、更深入,另一方面能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和意識。實踐表明采取和執行這些常規以后,學生思路也比以前清晰,學習的能力和自主的意識也不斷得到提高。
2. 重視非智力因素
在教學中我們要把智力因素與非智力因素有機的結合起來,加強對非智力因素目標的制定和落實。如精心創建數學情景,培養學生的學習目標;通過展示數學的冰冷美,讓學生感受學習數學的樂趣;構建問題串讓學生主動探究,培養他們的合作和創新意識;通過“問題解決過程”,培養他們的毅力;借助一題多解、一題多變等培養學生思維的習慣和創新的意識。
3.注重數學思想方法
(1)把數學思想方法與知識有機融合起來。數學是知識原理與思想方法的有機統一體,其中思想方法是對概念原理的本質認識,是分析和處理數學問題所采用數學具體方法的指導原則。它的掌握與運用不是靠臨時突擊,而是靠反復理解和運用數學概念、定理、性質中逐步形成的。
(2)加強數學思想方法教學的系統性和有序性,數學思想方法的教學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不能一蹴而就。如在函數關系的建立這一單元要明目標是確培養數學建模的思想,但探入點要恰當,題目難度要適中,可以先選一次模型、二次模型,關鍵是培養他們數學建模的思想和轉化為數學問題的意識。
經過多年的實踐,我所教的學生普遍反映數學有趣、有用,而且都說有章可尋、有法可依。總之,教師要領會二期課改精神,更新學習觀念,全面關注全體學生的全面發展,不能一味搞題海戰,精心呵護學生的學習興趣,不斷地提高他們的學習能力和思維品質。
參考文獻:
[1]張大均.教育心理學.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4
[2]羅增儒 李文銘.數學教學論.西安:陜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1
[3]顧泠沅.教學改革的行動與詮釋.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8
[4]楊建華;陳鵬.現代教育學.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3,08
(陜西省榆林市定邊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