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兒童繪畫故事能力的發展,其本質屬于一個從零散到整合的過程,在無序中慢慢形成有序性。對于3~6歲兒童而言,正處于繪畫故事能力形成以及發展的重要過程,也較為關鍵的轉折時期,故事結構水平會直接影響到兒童繪畫故事能力。為此,本文基于3~6歲兒童繪畫故事能力發展過程及特點,分析了故事結構對兒童繪畫故事的影響以及兒童繪畫故事發展的過渡現象。
關鍵詞:兒童繪畫;繪畫能力;發展分析
在兒童繪畫心理學中,兒童繪畫認知特點一直是各學者研究的重點問題。事實上,在繪畫過程中,圖象以及其啟發兒童內在的有關知識經驗之間存在緊密聯系,但二者屬于相互促進、加工的過程。兒童繪畫的過程,是圖形表現以及語義表達的有機結合,所以,不能只是停留在畫面圖形分析上,需要提高對兒童語義表達的研究重視度。
一、3~6歲兒童綜合特點
這一階段的兒童,在身體動作方面要比以前更加靈活,可以初步進行協調發展,可以自然地、有節奏地行走。同時,語言能力也開始飛速發展,可以聽懂大人的指示,可以使用一些簡單的句子與人交流。雖然可以運用雙音節語言,但對于一些近似音仍難以發準。這一階段的兒童,已經萌生了藝術表現的愿望,喜歡唱歌、跳舞,可以通過繪畫表達故事,傳達自己的想法。
二、3~6歲兒童繪畫故事能力發展過程及特點分析
在分析過程中,可以借助一個實例,讓教師先組織一次教育活動,給兒童聽故事,當聽完故事后,引導兒童把故事畫出來,在繪畫前,教師需要給每個兒童準備好相應的紙和筆,而后組織兒童進行繪畫活動,并詳細記錄兒童繪畫后,對自己圖畫的講述內容。在這一過程,教師需要隨機安排故事,一次讓兒童只畫一個故事,而故事的選擇,由于是3歲以上的兒童,所以只選擇重復結構、復雜結構兩類故事,要保證這兩類故事在內容、情節方面不要超出兒童的認知能力,要符合兒童理解水平,容易讓兒童通過繪畫表現。
通過這一過程,發現兒童繪畫故事可以總結為五種繪畫類型,無關無序型、個別分散型、部分集中型、主題明晰型以及整體有序型。以其中的數據進行說明,如下表1所示。從不同的年齡段的兒童繪畫故事的能力表現,可以得出,隨年齡增長而提高,也說明了繪畫故事的發展屬于一種連續性、階段性之間的統一。其中的“主題明晰”在3到6歲階段是發展的重要趨勢。而“無關無序”和“個別分散”主要是較低水平的繪畫方式。而“部分集中”則是這兩種之間的過渡階段,也是兒童低水平向高水平發展的必經階段。
繪畫故事,可以說是一種將故事語義表達的過程,具體講就是兒童將聽到的故事利用繪畫方式表達出的情境、情節或者事件,利用圖畫轉述故事內容,即將語義形象化。從表達內容以及表達形式上看,兒童呈現出從無法表達到零散表達再到關系性表達,從無序到集中再到有序的發展過程。可以說,表達內容與形式之間相互促進、相互影響,使得兒童可以運用不同的符號對信息進行再加工、重組,最終以結構化方式呈現,總之,兒童認知發展主要就是從片面到全面,從分散到整合發展的特點。
三、故事結構對兒童繪畫故事的影響
通過上文的分析,可以發現,故事結構也會直接影響到兒童繪畫故事。這一點主要體現“主題明晰型”類故事上。在重復結構的故事中,主要是此類故事中會不斷重復出現一些語言、動作或者情節等,兒童容易記住,所以繪畫語義表達的水平較高。此外,在重復結構故事中,3~4歲兒童以及4~5歲兒童,部分繪畫類型增多,這足以說明兒童階段,孩子會積極尋求故事結構,而重復結構的故事,剛好迎合了這一需求,通過不斷重復的情節,幫助兒童找到了故事框架,進而有效提高了兒童語義表達水平。因此,對于3~6歲兒童教育實踐活動,需要多為兒童提供重復結構的故事,能夠促進兒童語義表達能力提升。
四、兒童繪畫故事發展的過渡現象
過渡階段是兒童發展過程中的重要時期,兒童從低水平發展到高水平,在這期間容易受到多種因素影響,需要教師的及時干預,進而促進兒童良性發展。結合上文的研究分析,其中“部分集中型”的表現,屬于發展中的過渡階段,也就是兒童的4~5歲,這一過渡現象的突出特點就是,不同構成要素之間建立聯系,并觸及到符號的整體意義[3]。從繪畫故事看,主要就是兒童將意義轉化為圖形符號的過程,這需要兒童理解故事的意義,并理清故事間的關系,才可以在整體上形成初步認識。建立事物之間的關系正是兒童認知發展的重要成果。以此,兒童繪畫語義表達發展最為重要的就是可以在事物之間建立關系,進而提升語義表達能力,幫助兒童建立事物之間的聯系。通過分析,需要明確的是,在過渡階段需要選擇適宜的符號材料,干預兒童教育,才可以達到教育最終的目的。
結語:
總之,通過本文對3~6歲兒童繪畫故事能力的發展研究,不難發現,兒童繪畫故事的本質就是繪畫語義表達形式,此種能力的發展是一個由零散到整合、無序到有序的發展過程。其中4~5歲是兒童繪畫故事發展過程中的重要轉折時期。而故事的結構水平同樣會影響到兒童繪畫故事能力,其中重復結構可以幫助低年齡段的兒童更好的把握故事主要情節,梳理人物關系,有助于提高圖畫表現能力。
參考文獻:
[1]鄭捷.故事教學法在兒童繪畫教育中的應用[J].西部素質教育,2018,4(12):79-80.
[2]陳麗,陳瑞清.兒童美術教育的再思考[J].學子(理論版),2015(23):95.
作者簡介:張欣欣(1984.9—),女,漢族,籍貫:山東省德州市,大學本科,單位:山東省德州市齊河縣安頭鄉中心幼兒園,研究方向:幼兒教育
(山東省德州市齊河縣安頭鄉中心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