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貴美
加強中學物理實驗,教師要做好充分的思想準備。更需加強的學生進行物理實驗意識的培養。
現狀:邊遠地區中學學生物理實驗能力普遍較低,實驗主動意識較差,更不用說創新意識,偶爾有幾個表現好的,畢竟是少數。
原因一:邊遠地區的孩子從小得玩的,能玩的玩的太少,根本沒有家長對他們的科學意識進行教育,家長本身就沒有這方面的意識。
原因二:邊遠地區的孩子就讀的主要是村級學校,師資力量相對薄弱。小學自然科學課在應試教育下幾乎變成空白。
原因三:追求升學率的觀念在教育管理層還沒有放下,社會對學校的升學率也有很大的期望,所以“殺雞取卵”的事情無法避免,教師在這種管理和期望下,只能追求近期目標——即考核作為首選。
原因四:邊遠地區中學實驗器材的不足,開發自制教具的能力不足。
現在全國全面進入普實階段,這是一個大好機會。國家上層領導的重視給學校帶來了很大的機會,給學生帶來前所未有的希望。國家對學生生均經費的投入加大,給學校的實驗設備器材增加給予了保證。教育主管部門對實驗教師的培訓也在加大力度,并且越來越科學化、規范化。對實驗教師的管理也在加強,所以各方面的條件得相當充分。
現在主要是實驗教師的思想準備,對實驗教學要有一個全新的認識,實驗教學的好處,增強在物理教學時對學生進行實驗的意識,教師千方百計加強學習,熟悉儀器,熟悉教學,熟悉學生,物理實驗教師應明白我國義務教育階段的課程目標是為培養合格的國民打下基礎,為提高國民的科學素養服務。物理課程《標準》指出:在義務教育階段,物理課程不僅應該注重科學知識的傳授和訓練,注重將物理科學的新成就及其對人類文明的影響納入課程,而且應該重視對學生終身學習愿望、探究能力,創新意識以及科學精神的培養。具體的有三個層次的含義:(一)知識與技能,(二)過程與方法,(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大多數邊遠地區學生怕動手,怕做不出實驗來丟臉,怕弄壞實驗器材,怕賠、怕危險——怕得太多,心里畏懼,即使做了實驗也沒有盡心盡力,效果可想而知、、、、、、針對學生怕實驗,只有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本來實驗就是從基本的簡單的開始的,那么就從基本的簡單的實驗開始培養學生,讓他們找到自信,找到方法,逐步的喜歡實驗,并且是養成創新探索的精神,最好能夠產生情結。
關于物理課中的演示實驗的教學。
演示實驗是教師在課堂上結合教學內容進行操作表演的實驗,演示實驗的好處較多:可以使學生親眼目睹或感受物理現象產生的效果,使課堂教學過程生動有趣,對物理現象產生深刻的印象。通過演示實驗,可以指導學生觀察和分析物理概念和規律,使學生獲得生動的有趣的感性知識,從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有關的物理概念和規律;通過演示實驗,可以培養學生的觀察、分析和綜合的邏輯思維能力;通過演示實驗可以培養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演示實驗有突出激發興趣,操作示范確保成功等要求,演示實驗有它的局限性,因實驗條件和環境的不同,教材中部分演示實驗很難成功,有的現象不明顯,演示實驗如果儀器小,效果也不明顯,學生就很難感受到真實的情況,特別是后面的學生根本就看不到現象,最后是大多數學生只能是“矮子看戲,人云亦云”,所以應該考慮到演示實驗要具有以下幾個特點:明顯性、趣味性、創新性。甚至可能的情況下,把演示實驗做成分組實驗,個體感受實驗。教師應該經常對課本中介紹的演示實驗進行分析研究,不斷改進實驗裝置,力爭使我們做的每一個演示實驗都達到預期的效果。
物理課中分組實驗的教學。
學生分組實驗是教師的指導下,學生在實驗室分組進行實驗的方式。通過實驗,讓學生了解儀器的結構和性能;通過實驗,可以使學生更清楚地觀察、分析物理現象,探究物理規律;學生分組實驗能更好地培養學生的操作技能,培養探索精神。
目前,我通過觀察和分析現在的邊遠地區中學物理實驗教師有以下幾種教學模式:
一、由于受應試教育和學生實驗能力差的實際情況的影響,有的實驗教師一般是按自己的意志把實驗目的、實驗器材、實驗步驟、實驗方法,甚至是實驗結論等等明明白白的告訴學生,再讓學生到實驗室進行分組實驗,學生很快就把實驗做好了。這樣老師認為實驗是驗證道理的,這樣既不浪費時間,又省了交流和討論的時間,加強了學生的學習記憶,所以考試的效果還比較好,省得操心,減輕了各方面的壓力。但學生的創新、科學實驗的精神卻被埋沒了。
二、教師開始上課時告訴了學生的實驗目的,讓學生知道干什么,然后和學生一起討論怎樣實驗、實驗的依據、需要哪些器材,怎樣使用器材,學生根據需要準備好器材好后,讓學生思考怎樣進行實驗操作步驟,需要得到哪些數據,然后教師和學生又一起討論,目的是讓學生會進行實驗,如何對數據進行處理,在實驗時要注重課堂的監督指導。這樣既能保證時間的合理安排,容易達到預期的實驗效果,同時也有探究的時間和空間,也有交流討論的內容,不時還可以穿插情感、態度、價值觀的精神的培養。
三、第三種模式是片面理解探究性實驗,最后是搞成放任性實驗,教師把實驗目的告訴學生、器材交給學生,學生自由發揮,學生不懂的請教。這樣少數優秀的學生發揮好,但大多數學生就很難有結果。因為邊遠地區學生見識少、底子差,理解能力差,本身就不知道怎么做,最后是把物理實驗的興趣都搞沒有了。
針對邊遠地區中學學生的實際情況,綜合教育目標,新課程標準,學校課時的安排,雖然沒有更多的時間去考慮到真正的探究實驗,但至少要搞成引導式、討論交流啟發式的實驗,讓學生充分的參與到實驗教學中來,努力把應試教育轉變成素質教育。
關于隨堂實驗的教學。
隨堂實驗小實驗通常稱之為“邊教邊實驗”或“邊學邊實驗”,是介于演示實驗和分組實驗的一種方式。隨堂實驗小實驗不會花很多的時間,可以很好的牽引學生的思維活動,使課堂氣氛嚴肅認真而又活潑,它把教師的講解和學生的操作觀察有機的結合起來,把知識的學習和實驗探索能力有機結合起來;學生可以通過隨堂小實驗驗證自己的觀點等等。所以要重視隨堂小實驗,學生能做的盡量讓他們去做,盡量讓學生去感受真實的場景。
關于課外小實驗的教學。
課外小實驗是課堂實驗的補充。通過課外實驗,可以進一步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觀察,促進學生對學習內容的理解,擴大其知識面發展他們的愛好和特長,使他們把所學的理論知識與課外實踐有機結合起來。在當前的升學壓力下,課外小實驗開展得很少。
作為物理實驗教師必須重視各種實驗,并且要有一套很好的完整的教學方法和模式。調動學生、家長和教師的積極性。
總之,需要努力探究在素質教育下的適應新形式發展的實驗模式。
(貴州省威寧縣第九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