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 姝
(南京審計大學 高等教育研究所,南京 211899 )
我國在20世紀90年代就開始了創業教育。近年來,創業熱潮的興起,學術界對創業教育的研究全面展開,取得了大量的研究成果。孔凡柱等認為,高校開展創業教育的目的是解決大學畢業生的就業問題,使學生極早樹立創業意識,培養學生腳踏實地的精神,能夠在畢業之后盡快地適應社會環境[1]。袁衛等研究指出,創業教育既要重視理論知識的培養,又要注重學生實踐能力的提升,提出了綜合性創業教育理念。在學校理論教育中與社會知名企業簽訂合作協議,定期輸送學生前往企業實踐[2]。葉文平等指出,創業教育可以培養學生的創業精神,激發學生的創業熱情。實踐證明,受到系統創業教育的創業者在面對風險時表現得更為鎮定,具有更高的抗風險能力,能夠有效提高創業企業的存活率[3]。邴浩以經管學院學生為主要研究對象,通過問卷調查發現,在校學生都有著極大的創業熱情,但大多因為不知道如何選擇有前景的項目而對創業望而卻步,這也從側面反映出在高校進行創業教育很有必要[4]。縱觀學術界現有研究成果,關于創業教育的研究大多集中在理論層面,相關的實證研究較為缺乏。
2.1.1 創新創業教育正向影響大學生創業意愿
蔣珞晨等在對創業教育的研究過程中發現,創業教育可以分為學校因素和個人因素兩個維度。從個人層面來看,創業教育可以提升個體的知識技能,進而表現為個體較強的綜合能力。創業活動是從無到有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實現了新產品、新技術的研發,個體擁有較強的主觀能動性,其表現出的創業意向也就越強。從學校層面來看,學校的創新創業教育和校園創業氛圍都會對個體的創新創業意愿產生影響。例如,創業競賽的舉辦、創業講座和創業課程的開設等[5]。根據我國高等教育的實際情況,將創新創業教育劃分為學校因素和個人因素兩個維度,提出假設。
假設H1:創新創業教育正向影響大學生創業意愿;
假設H1a:學校因素正向影響大學生創業意愿;
假設H1b:個人因素正向影響大學生創業意愿。
2.1.2 創新創業教育正向影響大學生創業能力
創業實踐教育能讓學生參與到創業項目中,一方面能夠讓學生感受創業的魅力,激發學生的創業熱情;另一方面,能夠讓學生感受到創業的壓力,對自我的優勢和不足有清醒的認知,提前為今后的創業實踐做好準備。基于此,提出假設H2。
假設H2:創新創業教育正向影響大學生創業能力;
假設H2a:學校因素正向影響大學生創業能力;
假設H2b:個人因素正向影響大學生創業能力。
2.1.3 創業能力在創新創業教育與大學生創業意愿中發揮著中介作用
高校系統的創新創業教育能夠顯著提升大學生的創業能力。在當前時代背景下,創新創業能力的提升又會極大地刺激大學生的創業意愿。在創新創業教育中,學校的理論教育和個人的提升都會促進個體創業能力的提升。互聯網時代的到來為大眾創業提供了極大的便利,融資渠道的不斷拓寬解決了創業項目的資金問題,院校科研能力的增強解決了創業項目的技術問題,高層次科研人才的不斷涌現解決了創業項目的人才問題。在以上背景下,在校大學生的創業熱情高漲,創業能力的提升無疑會增強大學生的創業意愿。基于此,提出假設H3。
假設H3:創業能力在創新創業教育與大學生創業意愿中發揮著中介作用;
假設H3a:學校因素在創新創業教育與大學生創業意愿中發揮著中介作用;
假設H3b:個人因素在創新創業教育與大學生創業意愿中發揮著中介作用。
以創新創業教育為前因變量,創業能力為中介變量,大學生創業意愿為結果變量,構建研究模型。其中,創新創業教育分為個人因素和學校因素兩個維度,具體研究模型如圖1所示。

圖1 創新創業教育研究框架
調查問卷包含創新創業教育、創業能力和大學生創業意愿三大部分,具體問題采用李克特五點法進行編制,由1到5表示由完全不同意到完全同意之間的變化。在問卷設計過程中,為了保證問卷的可靠性和真實性,主要采用以下幾種方法:(1)大量閱讀文獻。借鑒現有文獻中的優點,為調查問卷的設計提供思路。(2)預測驗。在確定正式問卷之前,先在小范圍進行預測試,根據填寫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對問卷進行適當的修改和調整。(3)大范圍調研。以各大高等院校創業基地為問卷發放的主要區域,最終發放問卷487份,刪除無效問卷35份,得到有效問卷452份,問卷有效率為92.8%。整理回收問卷,以問卷數據為基礎,利用SPSS 22.0和AMOS 17.0統計分析軟件進行實證檢驗。
信度和效度檢驗是實證研究的前提,對研究結論的科學性有著重要影響。由表1可知:量表創新創業教育的KMO值為0.811,近似卡方為127.211,自由度為12,顯著性為0.000,Cronbach’s Alpha系數為0.712,量表創新創業教育具有較好的信效度;量表創業能力的KMO值為0.793,近似卡方為273.109,自由度為7,顯著性為0.000,Cronbach’s Alpha系數為0.801,量表創業能力具有較好的信效度;量表創業意愿的KMO值為0.775,近似卡方為189.012,自由度為8,顯著性為0.000,Cronbach’s Alpha系數為0.792,量表創業意愿具有較好的信效度。由此可知,本文所使用的量表均具有較好的信效度,符合實證研究的要求。

表1 信度和效度分析結果
相關性分析能判斷變量之間的相關性,由表2可知:變量創新創業教育與創業意愿的相關系數為0.13,且在5%水平上顯著,創新創業教育與創業意愿呈正相關關系,假設H1得到初步驗證;變量學校因素與創業意愿的相關系數為0.18,且在10%水平上顯著,學校因素與創業意愿呈正相關關系,假設H1a得到初步驗證;變量個體因素與創業意愿的相關系數為0.21,且在1%水平上顯著,個體因素與創業意愿呈正相關關系,假設H1b得到初步驗證。變量創新創業教育與創業能力的相關系數為0.11,且在5%水平上顯著,創新創業教育與創業能力呈正相關關系,假設H2得到初步驗證;變量學校因素與創業能力的相關系數為0.21,且在10%水平上顯著,學校因素與創業能力呈正相關關系,假設H2a得到初步驗證;變量個體因素與創業能力的相關系數為0.13,且在1%水平上顯著,個體因素與創業能力呈正相關關系,假設H2b得到初步驗證。

表2 相關性分析結果
為驗證模型的擬合度,對模型進行了系列檢驗。由表3可知:x2/df、RMR、RMSEA、GFI、AGFI、NFI、TLI、CFI指標均達到了擬合標準,說明研究模型的擬合度較好。

表3 模型擬合參數
為科學地判斷變量之間的因果關系,進一步對模型進行回歸分析。由表4可知:創新創業教育、學校因素和個體因素與創業意愿的回歸系數均為正,且均在5%水平上顯著,假設H1、H1a、H1b得到進一步支持;創新創業教育、學校因素和個體因素與創業能力的回歸系數均為正,且均在10%水平上顯著,假設H2、H2a、H2b得到進一步支持。在中介效應檢驗中,創業能力在創新創業教育與大學生創業意愿中發揮著中介作用,假設H3得到驗證;學校因素在創新創業教育與大學生創業意愿中發揮著中介作用,假設H3a得到驗證;個人因素在創新創業教育與大學生創業意愿中發揮著中介作用,假設H3b得到驗證。

表4 回歸分析結果

續 表
(1)創新創業教育、學校因素和個體因素與創業意愿的回歸系數均為正,且均在5%水平上顯著,說明創新創業教育、學校因素和個體因素正向影響大學生創業意愿。(2)創新創業教育、學校因素和個體因素與創業能力的回歸系數均為正,且均在10%水平上顯著,說明創新創業教育、學校因素和個體因素正向影響大學生創業能力。(3)創業能力在創新創業教育、學校因素、個體因素與大學生創業意愿中發揮著中介作用。
基于實證研究結論,提出促進大學生創新創業的三點對策建議。(1)高校要重視創新創業教育課程的推廣。實證研究結果表明,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能夠有效提升大學生的創業意愿和創業能力。因此,在高校課程的安排中可以適當增加創業相關課程的比例,提升學生的創業理論知識水平。(2)社會各界對大學生創業群體予以關注和支持。在大學生創業過程中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資金問題就是絕大部分創業項目會遇到的困難。社會各界可以通過具有一定規模的創業競賽來為獲獎項目提供資金支持,為大學生創業者解決資金問題。(3)大學生主動參與社會實踐,提升創業能力。創業實踐是提升學生創業技能的有效方式,大學生的創業能力也是在創業實踐中得到不斷的磨練和提升。創業實踐不僅能促進大學生積極挖掘自身潛能,還能幫助大學生提升創業水平,提高創業項目的存活率[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