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迪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呼吸系統常見的嚴重病變,這種病癥是以患者氣道存在持續性氣流受限為主要特征的一種病變,臨床研究認為這種病癥和氣道、肺臟對有毒顆粒或氣體等產生高反應、炎性反應等而產生的機體排斥作用有關[1]。臨床研究認為[2],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主要發病群體為>40 歲的人群,患者發病之后主要癥狀表現為慢性咳嗽、氣短、咳中帶痰、呼吸困難、胸悶和喘息。若對病情未加重視,隨著病情的不斷發展,患者就會出現二氧化碳潴留和缺氧,急性期導致患者誘發呼吸衰竭,所以要重視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的治療。有研究認為[3],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治療中應用無創呼吸機可以發揮理想的作用,幫助患者糾正缺氧的狀態。本文基于此進行論述,詳情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9 年7 月~2020 年10 月入本院接受治療的92 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46 例。觀察組男23 例,女23 例;年齡45~76 歲,平均年齡(61.05±7.05)歲;病程1~3 年,平均病程(2.05±0.45)年。對照組男24 例,女22 例;年齡44~78 歲,平均年齡(62.63±8.64)歲;病程1~3 年,平均病程(2.01±0.38)年。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均符合診斷標準,資料符合《世界醫學協會赫爾辛基宣言》。所有患者均簽署《知情同意書》,以公正自愿的原則入組。
1.2 納入及排除標準
1.2.1 納入標準 ①所有患者被診斷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診斷符合中華醫學會呼吸病學分會關于該病癥的診斷依據[4];②患者均存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的典型癥狀,有明確的檢查和診斷指征;患者有完整的臨床資料。
1.2.2 排除標準 ①合并嚴重的肺大泡者;②合并嚴重的其他呼吸系統疾病患者;③合并腫瘤以及腫瘤遠處轉移的患者;④精神障礙、溝通交流困難的患者;⑤呼吸機使用禁忌證患者。
1.3 方法
1.3.1 對照組 采用常規方法治療。給予吸氧、平喘、解痙、抗感染等對癥治療,根據患者機體實際情況為患者提供營養支持,若存在水電解質紊亂或酸堿失衡需進行糾正。注射用氨茶堿(海南全星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52480,規格:0.5 g)0.25 g 聯合鹽酸氨溴索注射液(天津藥物研究院藥業有限責任公司,國藥準字H20051604,規格:4 ml∶30 mg)60 mg 溶于250 ml的0.9%的氯化鈉溶液中持續靜脈滴注,1 次/d,連續治療4 d 后觀察效果。
1.3.2 觀察組 在常規基礎上進行無創呼吸機(ST25-H)治療,選擇智能通氣模式,經鼻面罩氣道正壓通氣進行治療,氣壓設置為2~5 cm H2O(1 cm H2O=0.098 kPa),并將其逐漸增加到12~20 cm H2O,將呼氣壓設置為2~5 cm H2O,設置吸氧濃度為25%~40%,長期量為4~5 ml/kg,2 次/d 治療,1 h/d,持續治療3 d 作為1 個周期。
1.4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1.4.1 治療效果 治療效果分為顯效、有效和無效[5]。治療后如果患者的心率、呼吸頻率及其生化指標恢復到正常標準,說明治療顯效;治療后如果患者上述相關指標存在明顯的改善,但尚未達到正常標準,說明治療有效;治療后如果上述指標沒有得到改善,甚至存在加重,說明治療無效??傆行?(顯效+有效)/總例數×100%。
1.4.2 血氣指標 包括PaO2、PaCO2、SaO2和pH 值。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2.0 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t 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 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治療效果比較 治療后,觀察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治療后血氣指標比較 治療后,觀察組PaO2、SaO2和pH 值均高于對照組,PaCO2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1 兩組患者治療效果比較[n,n(%)]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后血氣指標比較()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后血氣指標比較()
注:與對照組比較,aP<0.05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臨床上呼吸內科嚴重病癥,臨床研究表明[6],大部分患者在發病后會合并呼吸衰竭癥狀。當患者出現呼吸功能障礙時動脈PaO2降低,對患者的健康產生影響?,F如今醫療技術在不斷發展,無創呼吸機技術也越來越成熟,無創呼吸經口罩或面罩呼吸機連接,可以有效幫助糾正二氧化碳潴留和缺氧癥狀。
本文主要分析無創呼吸機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臨床效果。通過無創呼吸機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能幫助患者改善動脈血氣水平,屬于一種新型的治療模式,在治療過程中具有較高的安全性,且治療方法操作簡單,具備無創優勢,整體效果得到了患者的認可。通過無創呼吸機進行治療充分的減少了患者心臟回心血流,減輕患者心臟的負荷,提升患者的心肌供氧量,還能夠擴張支氣管,提升通氣量,減少水腫和呼吸困難等癥狀,極大程度減少了機體耗氧量,對改善患者的微循環發揮了重要的作用。無創呼吸機輔助通氣治療呼吸衰竭,能幫助患者克服氣道阻力和肺彈力阻力,對改善患者的通氣功能、降低PaCO2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同時可糾正呼吸性酸中毒。
相關研究中[7],選擇2017 年5 月~2019 年5 月收治的56 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的患者進行分組對照研究,對照組通過單純常規療法治療,觀察組在單純治療基礎上應用無創呼吸機,研究結果得出,觀察組患者治療后血氣指標改善情況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對照組死亡7 例,死亡率為25.0%,觀察組死亡1 例,死亡率為3.6%;兩組死亡率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由此證明通過無創呼吸機可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能改善患者的動脈血氣指標,對改善搶救成功率發揮了重要作用。本文研究結果顯示,治療后,觀察組總有效率95.65%明顯高于對照組的76.09%,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PaO2、SaO2和pH 值均高于對照組,PaCO2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本文研究結果與相關研究[7]結果相似。
綜上所述,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應用無創呼吸機治療能有效提高治療效果,改善患者的動脈血氣指標,值得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