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鵬
胃癌是臨床最常見消化道腫瘤,近年來隨著人民生活飲食等改變,胃癌發病率逐年升高,目前是僅次于肺癌的腫瘤疾病。由于早期胃癌臨床癥狀不明顯,患者發病時多已到晚期,失去了最佳治療機會,手術后效果多不滿意,因此如何對胃癌及癌前病變進行診斷,阻斷患者胃癌前病變轉向胃癌過程是臨床治療的重點[1]。近年來隨著內鏡技術發展,胃超聲內鏡可診斷多數患者胃癌前病變,且對患者損傷小;但胃黏膜上微小病灶內鏡檢查時往往難以發現,造成疾病漏診、誤診等,ME-NBI 是臨床常用胃癌及胃癌前病變診斷方式,極大地提高了患者的檢出率及準確性,本研究主要通過分析本院157 例胃癌及癌前病變患者經過兩種不同檢查方式的診斷結果,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回顧性分析2017 年6 月~2020 年2 月在本院接受檢查的157 例胃黏膜病變患者的病歷資料,其中男80 例,女77 例;年齡36~79 歲,平均年齡(48.0±11.2)歲。本次研究經過本院倫理會批準(倫理編號20160725)。
1.2 納入及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2]:①患者符合內鏡診斷標準;②患者自愿接受胃鏡等檢查,并簽署本次研究知情同意;③胃鏡下可觀察到胃黏膜形態、隆起樣變、胃黏膜顏色改變等。排除標準:①患者伴有心肺功能障礙患者;②無法行胃鏡等檢查患者;③伴有精神異常患者;④依從性差的患者。
1.3 研究方法 所有患者均依次接受WLE、ME-NBI檢查進行早期胃癌及癌前病變篩查。研究設備采用本院Olympus CV-260SL 內鏡主機、Olympus GIF-H260Z電子放大胃鏡。患者行胃鏡檢查前禁食禁水8 h 以上,患者前往胃鏡室前30 min 口服100 ml 的1%達克羅寧膠漿和20000 U 的鏈霉蛋白酶,檢查前注射肌松藥山莨菪堿10 mg 并進行全身麻醉。由本科同一組醫師操作,胃鏡置入時吸進患者口咽部黏液,保證胃鏡進入通暢,位置正確。利用WLE 觀察病變位置、顏色、范圍等性質,通過充氣吸氣評價病變硬度,對可疑病灶反復觀察,包括形態凹陷/隆起處均行病理檢查,然后切換至ME-NBI 檢查,再次觀察患者病變位置及周圍血管形態,了解病變處血管等改變,檢查后對可疑位置進行活檢。早期胃癌的ME-NBI 診斷標準:①胃黏膜呈不規則、開口紊亂;②周圍血管紊亂或消失;③病變位置與周圍組織界限分明。檢查后記錄檢查結果,由本科醫師共同參與雙盲評定,對于胃鏡觀察不清或難以評定患者,依據上級醫生意見判斷[3]。
1.4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比較兩種檢查方式圖像質量評分,分析兩種檢查方式檢查結果,以病理檢查結果為金標準,比較兩種檢查方式診斷效能。內鏡圖像質量評分由同一組醫師根據圖像中微血管及黏膜血管結構評價圖像質量,模糊、一般、清晰評分分別為1、2、3 分,評分越高說明內鏡圖像質量越好。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0.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t 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種檢查方式圖像質量評分比較 ME-NBI 檢查的微血管及腺管圖像質量評分均高于WLE 檢查,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種檢查方式圖像質量評分比較 (,分,n=157)

表1 兩種檢查方式圖像質量評分比較 (,分,n=157)
注:與WLE 檢查比較,aP<0.05
2.2 WLE 檢查與ME-NBI 檢查結果分析 病理檢查結果顯示,陽性25 例,陰性132 例。WLE 檢查結果顯示:陽性57 例,陰性100 例。ME-NBI 檢查結果顯示:陽性42 例,陰性115 例。見表2,表3。

表2 WLE 檢查結果分析

表3 ME-NBI 檢查結果分析(n)
2.3 兩種檢查方式診斷效能比較 以病理檢查結果為金標準,WLE 檢查的敏感度為60.0%(15/25),特異度為68.2%(90/132),準確度為66.9%(105/157);ME-NBI 檢查的敏感度為88.0%(22/25),特異度為84.8%(112/132),準確度為85.4%(134/157)。ME-NBI 檢查的敏感度、特異度、準確度均顯著高于WLE 檢查,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種檢查方式診斷效能比較(%)
胃癌是一種高發病率的消化道腫瘤,其病理改變多是為胃炎-胃癌前病變-胃癌這一進展過程[4,5]。由于胃癌患者多無明顯惡心嘔吐等自主癥狀,并且臨床多誤診為胃炎而不能及時得到診治,多數患者發現時就已經是晚期,術后效果及預后極不理想。研究表明早期胃癌可通過手術及術后放化療基本治愈,患者治療后生活質量顯著提高。因此如何提高胃癌前病變的診斷準確性及敏感性,早期發現胃癌患者是目前臨床研究的重點。胃鏡診斷是臨床常用的胃癌及癌前病變診斷方式,具有損傷小、費用低等優勢。通過器械輔助觀察胃黏膜形態及周圍血管,判斷患者疾病類型,胃鏡常作為胃癌普查的首選診斷方式,但胃鏡檢查也存在缺陷,首先特異度低,對于微小癌前病變難以分辨,導致胃癌檢出率低。
早期內鏡對胃癌及癌前病變檢出率低主要有以下幾點原因[6]:①早期醫生對內鏡下胃癌診斷經驗少,一些癌前病變的表現類似于胃炎等炎癥表現,染色時與胃炎等結果近似,容易出現判斷誤差;②傳統內鏡在分辨率、結構等方面存在局限性,操作麻煩,圖像不清晰,影響判斷;③通過內鏡取材位置不精確,這就造成患者病理結果與實際結果千差萬別。ME-NBI 是一種胃癌前病變檢查的新興技術,可通過ME 變焦能力放大胃黏膜等圖像,幫助檢查醫生更好的觀察患者胃黏膜形態,觀察有無隆起及凹陷性病變,評估病變位置深度及與周圍組織關系,對提高臨床診斷準確率提供豐富的影像信息。ME-NBI 對胃黏膜血管及腺管顯示清晰,可觀察周圍微血管精細結構,對胃癌等診斷具有很高價值。其次ME-NBI 利用窄帶濾光器去除了寬帶光譜,窄帶光譜的短波光可輔助醫師觀察微血管及腺管結構變化。通過觀察病變處位置、形態及周圍血管變化,極大地提高患者檢出率,評估患者細胞分化程度及病變浸潤范圍,研究結果表明兩種檢查方式微血管及腺管的圖像評分結果表明,ME-NBI 檢查的微血管及腺管圖像質量評分均高于WLE 檢查,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病理檢查結果顯示,陽性25 例,陰性132 例。WLE 檢查結果顯示:陽性57 例,陰性100 例。ME-NBI 檢查結果顯示:陽性42 例,陰性115 例。以病理檢查結果為金標準,WLE 檢查的敏感度為60.0%(15/25),特異度為68.2%(90/132),準確度為66.9%(105/157);ME-NBI 檢查的敏感度為88.0%(22/25),特異度為84.8%(112/132),準確度為85.4%(134/157)。ME-NBI 檢查的敏感度、特異度、準確度均顯著高于WLE 檢查,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ME-NBI 在早期胃癌及癌前病變診斷中檢出率高,比WLE 敏感度、特異度、準確度高,減少誤診,更適用于胃癌及胃癌前病變診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