閔杰
【摘要】網絡時代下,為實現人才培育的教育目標,高校近年來開始探索大學美育教育教學改革路徑,希望通過美育活動的引導和滲透,不斷豐富美育教育內容。然而網絡技術的融入,并未改變二者在融合教育中的理念更新較慢、手段方式單一、融合內容枯燥等問題,課程教育改革進程仍舊十分緩慢。因此,高校需要針對這些問題,立足美育教育內在價值,充分發掘美育教育新路徑,為當前美育課程改革提供有效借鑒。
【關鍵詞】網絡時代;美育教育;踐行路徑
一、網絡時代下大學美育教育的意義
網絡時代下,大學美育已成為近年來的熱點詞匯,眾多高校每年在開設大量專業類課程的同時,還會積極構建網絡教育學習平臺,為美育教學相關課程的開展提供良好條件。大學美育教育不僅能夠對學生的藝術培養產生引導作用,還能對學生正確三觀的樹立產生重要影響。
(一)深化德育教育,應對網絡多元環境
隨著互聯網技術的迅速發展,網絡信息呈現虛擬化和多樣化特征。高校學生容易沉迷網絡,產生心理問題和思維理念偏差,這不僅對高校開展美育教育、思政教育產生消極影響,同時還會對學生自身德育品質的養成產生負面作用。因此,高校教師要合理運用網絡技術,深化德育教育,幫助學生提升辨別是非的基本能力,從而使其更加堅定理想信念,實現身心健康發展。
(二)提升綜合素質,適應網絡時代發展
當前社會不僅要求所需的人才具備扎實的專業基礎能力,同時還要求其具有較強的綜合素質,能夠應對瞬息萬變的網絡時代。而美育教育是培養學生專業知識能力的重要手段,德育教育是提升學生德育水平的有效途徑,二者相結合能夠從知識層面和實踐能力層面對大學生進行雙重教育和引導,最終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
二、網絡時代下大學美育教育面臨的困境
為檢驗當前美育教學現狀與美育教育效果,高校開展了美育課程滲透性改革,運用美育內容與德育相融合的方式進行了實踐與探索,發現當前美育教育中存在理念重視不足、手段單一、方法缺乏引導等現實問題,極大影響了美育教育教學改革進程。
(一)美育理念有待改進和提升
當前高校大學生將學習重心都放到了專業課程以及各種考證方面,對美育教育的關注度不高。而且高校雖然對美育教育進行了改革,但教師教育理念還未能及時轉變,只是將網絡教育與美育教育進行了片面糅合,雖然一定程度改善了教學現狀,受網絡中的不良信息對美育教育的消極影響,線上美育理念與線下美育理念沒能深度融合,難以引起學生學習興趣。有關調查顯示,高校有49.41%的大學生表示平時沒有多余的時間和精力學習美育課程,而且對于網絡美育課程教育也只是被動接受,這種消極態度說明美育教育和德育教育理念未能深入人心。
(二)授課手段難以滿足教學需求
受傳統應試教育思想影響,高校教師在平時教學中也不太注重美育教育教學方式的創新,仍舊采用課堂灌輸式教學模式與照本宣科的教學方式對待美育教育,即便應信息化教育改革要求,開始借助多媒體、互聯網技術,也只是對美育教材內容的單純復制,PPT、教學視頻等多為網上版本,使得美育教學形式和授課手段千篇一律,缺乏創新。而且在網絡美育課程教學時,教師多采用集體公開課形式進行教學,聽課人數較多,在這樣的教育中教師無法顧及到所有學生,師生互動性不強,降低了美育教育的效果。
(三)美育教育理論與實踐相脫節
目前高校美育教育一般分為兩類內容,即課堂教育和實踐教育。只有將課堂教育與實踐教育相融合,才能發揮其育人作用。但如今部分高校美育教育過程中,教師紛紛利用網絡向學生傳授美育內容,網絡視頻及圖片的豐富性淡化了學生對教材內容的熟悉程度,容易造成理論內容與實踐教育內容相脫節。而且在美育教學中,學生無法抽象出其中的德育相關理論,不會提煉知識點,導致美育教育存在形式化現象。
三、網絡時代下大學美育教育路徑分析
當前,部分高校從自身美育教育實際情況出發,尋求與德育教育的共通性,將德育教育與美育教育內容進行了有效融合,取得了顯著教學效果。
(一)轉變教學理念,融合美、德思想
由于當前高校大學生面臨學業和就業的雙重壓力,因此經常會在網絡中尋求解壓方式,釋放內心壓力。但由于網絡多元化特征,其中的不良信息會對學生理念產生消極影響。對此高校可將美育教育與德育教育相融合,借助互聯網中的德育教育內容,更新育人理念,緩解學生思想壓力。比如教師可定期組織學生進行德育文化的學習,具體在民族舞蹈教學環節,教師可為學生播放舞蹈來源和發展歷程,其中插播一些舞蹈文化講堂內容,通過思想熏陶轉變學生學習理念。同時教師還可將教室布置成舞蹈文化較為濃厚的場景,再進行教學,這樣能夠使學生獲得沉浸式學習體驗。
(二)創新教學手段,滿足美、德需求
互聯網時代的到來為高校美育教育提供了多元化教學手段,能夠極大滿足學生美育學習需求。因此高校在美、德融合教學中,可借助互聯網技術,開展線上直播教學或者翻轉課堂教學等形式,鼓勵學生線上講解美、德融合內容,還可定期組織學生進行線上試講比賽,將其他學生對教學形式的好評率作為最終評判標準,豐富教學手段。另外,高校教師自身也要積極提升教學技能,能熟練運用學習通、對分易等學習平臺,用其下發美、德融合教學課件及教學作業,要求學生按時瀏覽完成,確保課堂學習效率。
(三)豐富教學內容,滲透美、德價值
當前高校美育教育教學改革中,德育教育內容不夠深入是制約學生美、德品質養成的重要因素,對此高校需豐富融合內容,并在其中滲透美、德價值。一方面,高校教師可借助互聯網技術開展線上美、德融合教學。另一方面,高校教師還需為學生增加校外美、德實踐活動,提升學生綜合素質。
四、結語
綜上所述,當今互聯網時代下,高校美育教育面臨改革的現實困境,為充分發揮美育課程的育人引導功能,高校教師需對其教學內容、教學手段進行全面改革與創新,融合德育教育內容,借助互聯網等技術手段在理論教育與實踐教育中深化美育理念,創新融合育人的深度和廣度,逐步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美、德品質,使其成長為社會所需的合格建設者和接班人。
參考文獻:
[1]馬知辰.美育融入大學思政課堂的路徑探究[J].亞太教育,2016(1):68-69.
[2]花春.淺談大思政視域下高校思想政治課的美育滲透[J].法制博覽,2019(12):270-271.
[3]肖婷.“大思政”視野下的高校思政課教學探索[J].開封教育學院學報,2019(1):203-204.
[4]陳曈.課程思政視域下大學計算機課程的美育構建[J].張家口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8(12):23-24.
[5]劉汝濤.思政孕育藝術之苗——“課程思政”視域下高職院校美育類課程教學體系建設初探[J].2020(3):154-155.
(作者單位:河北師范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