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蕾 朱莉
摘 要:在《愛無限制》一文中,作者庫帕概述了黑人女性主義自步入學術界30年以來在理論建設層面所面臨的困境、存在的問題和取得的進展,進而嘗試提出黑人女性主義理論在未來的發展方向。文章不僅為我們描述了黑人女性主義過去、現在和未來的圖景,也提出了黑人女性主義話語建設中諸如“理論化進程”“知識殖民”“想象的務實主義”等關鍵詞,不僅指出了它的發展方向,也探討了理論和實踐的關系問題和批評實踐中的策略問題,有力推動了黑人女性主義的理論化進程。
關鍵詞:庫帕 黑人女性主義 理論化進程
在《愛無限制:走向黑人女性主義的未來(在理論層面)》(2015)一文中,作者布里特妮·庫帕概述了黑人女性主義自步入學術界三十年以來在理論建設層面所面臨的困境、存在的問題和取得的進展,進而嘗試提出黑人女性主義理論在未來的發展方向。理論的建設對黑人女性主義尤顯重要。獨立自主的理論話語能使黑人女性主義擺脫對白人主流話語的依附地位。黑人婦女在知識生產層面的主體地位讓她們無需再 “用主人的工具拆主人的房子”,以徹底的革命話語將理論和實踐緊密聯系,從而推動真正意義上的社會變革;另一方面,黑人女性主義的理論建設對全球范圍內,特別是對第三世界國家的女性主義理論建設具有極大的參考意義。再則,處在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國本土文論建設也可以從中吸取經驗教訓,從而推進本土文論的良性發展。筆者選取這篇具有代表性的論文,以期通過對它的譯介,了解黑人女性主義三十年來發展歷程中存在的不足和未來的走向,進而促使國內的文論工作者去思考同樣的問題。
必須承認,黑人女性主義的理論建設之路布滿坎坷。文中,庫帕對其未來不無疑慮。她認為在學術界,黑人女性主義依然面臨著“自證合法性”的困境。即,必須證明,有關黑人婦女的生活、歷史、文學、文化生產和理論等方面的研究已達到了足夠的學術水平,符合作為學術資源所應有的嚴謹程度。一方面,種族和性別偏見滲入了學術圈,黑人婦女的聲音被壓制;另一方面,黑人女性主義自身的理論建設也呈現裹足不前的不良態勢。庫帕尖銳地指出過去二十年來,黑人女性主義對于關鍵概念,如種族和性別、黑人性和女性,尚未有自己的完整表述,對1980年代黑人女性主義理論家們提出的基本哲學問題,也未能加以關注。因此在這篇文章中,庫帕回歸到最初黑人女性主義正式進入學術界時提出的問題,認為圍繞這些問題尚有大量理論和學術空間有待探索,借此來勾勒黑人女性主義理論在未來的種種可能走向。
黑人有沒有自己的理論?庫帕借芭芭拉·克里斯琴于1987年發表的論文《理論種族》回答了這個問題。在這篇論文中,克里斯琴用“學術霸權”一詞來概括學術界對黑人婦女理論的置換和貶低。她認為,“黑人有自己的理論,只是在形式上與西方的抽象邏輯形式截然不同。黑人的理論常常以敘事形式出現,如黑人自創的故事、謎語、諺語和語言游戲。黑人更喜愛動態而非固化的思想”(Christian, 52)。正是由于這些不符合西方人思維習慣的形式,扎根于歐美帝國主義知識生產方式的“學術霸權”將其擯斥、排除在理論的范圍之外,自己則儼然以“大寫的理論”的面目粉墨登場,去規約并管制理論的生產者、生產方式和途徑。與“大寫的理論”相反,克里斯琴用“理論化進程”一詞來描述黑人婦女的理論,體現了后者動態的、發展的特點。庫帕認為,克里斯琴在為后來者思考兩種理論之間的差異方面,開創了風氣之先。
那么,黑人女性主義理論建設的現狀如何?作者指出,從20世紀70年代后期到80年代早期,黑人女性主義思潮正式進入學界以來,迄今為止,美國從黑人女性主義視角從事哲學研究的黑人婦女不足十人。直至今日,黑人女性主義依然被迫在異質的理論框架中尋求學術合法性。黑人女性主義文論家黑澤爾·卡爾比評論道,黑人女性主義批評總體上是接受學術界盛行的主流范式的,并試圖以同樣的方式構建自己的學科。同時,它以自衛的姿態,試圖發現、證明并合法化黑人婦女的知識價值。她的看法在另一位黑人女性主義評論家——P·H·柯林斯的著作《黑人女性主義思潮》中得到了證實。該書的主要目標是“描述、分析、解釋黑人女性主義思潮的意義,并致力于將其發展為社會批評理論”(Collins, 17)。書中柯林斯試圖用各種方法去解決黑人女性主義政治和理論之間的對立。然而,該書發表近三十年后的今天,黑人女性主義仍未能拋開曾經的自衛立場,依舊面臨著維護其學術和機構合法性的難題。
當然,作者也承認,過去三十年來,黑人女性主義的理論化進程取得了一些實質性的進展,尤其在性征研究、酷兒研究、大眾文化中種族和性別的表征研究方面。然而作者更為關注的是其理論建設的不足。例如,學界日益升溫的后結構主義思潮大肆宣揚“種族不存在”,進一步惡化了黑人女性主義理論生產的生態環境。這種“去種族化”的論調以種族的劃分缺乏生物依據為由,暗示種族和種族主義意識形態沒有任何實質意義。對此,作者深刻思考了黑人女性主義的種族描述,并提出下述觀點:在無須引入種族的生物基礎論的條件下,專注于種族的物質主義描述。這種描述承認種族“也許不建立在身體之上,卻存在于身體之中”。近來在社會學領域的研究證明了種族主義帶來的心理和基因影響:由于長期健康不良和結構不平等導致黑人身體在物質上的種族化。作者認為這不失為一種理論研究的方向,提出嘗試從解釋黑人物質生活的角度來闡釋種族。
接下來作者考察了卡爾比的論斷,“黑人女性主義批評應該被視為問題,而非解答,應被視為一種被審視的符號,矛盾的中心”(Carby,15—16)。這種拒絕將黑人女性主義批評看作黑人婦女求索最終目的的觀點,在作者看來,對黑人女性主義的理論化進程具有指導意義。她總結了目前兩種對待黑人女性主義批評的態度:一是基座說,二是干涉說。前者如A·維荷里耶近來發表的《內臟保護令:集聚者的種族化、生物政治學和黑人女性主義關于人的諸種理論》。該書雖然將黑人女性主義描述成黑人學術圈“持久”的力量,但字里行間卻將其比作黑人文論的基座,其實是在無形中將其歸類為過去。書中特別提到的兩位文論家——斯皮勒斯和溫特——被無意間提升到標志性和示范性的黑人女性主義理論家的地位,這在作者看來,不外乎是因為她們多用心理分析和后結構主義這兩種西方主流學術話語的語言。又如,R·弗格森在《在黑色中偏離:走向膚色批評的酷兒理論》一書中,將黑人女性主義,尤其是黑人同性戀女性主義看作是一種新的批評模式的基石,而非探究各類問題,如物質主義與資本、民族主義與國家形成、后結構主義,非常規的性欲和性別形成等問題的出發點。
諸如此類的基座論將黑人女性主義視為靜止,否認其變化、成長、引發爭論的可能性。如果說男性黑人通常將黑人女性主義等同于基座,那么白人女性主義者常將黑人女性主義的知識生產視為對女性主義的干涉。如R·魏格曼抱怨黑人婦女已成為交叉性話語的中心,且試圖以此來主宰每個人的經驗。庫帕認為這類批評的真正目的是想跳過對黑人婦女的討論。如果有人指出女性主義內部的種族主義問題,就會被認為是搞分裂,搞破壞,阻止女性主義的進步。庫帕進一步指出,將黑人女性主義批評看成女性主義內部的反種族主義干涉,實質上是將其化為一個破壞性的臨時事件,需要去解決,去應答,然后轉身離開,回到事物原本的軌道上。
面對這樣的困境和問題,黑人婦女應該怎么去應對?1986年,黑人女性主義評論家德博拉·金宣稱黑人婦女有權去做自己想做的事。她將黑人婦女定位成黑人女性主義知識生產的主體,這在庫帕看來,是邁出了黑人女性主義理論自主的重要一步,它賦予了黑人婦女在壓迫的框架內外都能命名并界定自身經驗的認識論權威。然而現狀又是如何?庫帕認為,今天的我們依然在任憑他人去界定我們的經驗,同時又在當今一味求新的學術氛圍下只顧標新立異,而忽視了對傳統的進一步挖掘。庫帕認為這是一種困于美國當前新自由主義進步觀的表現。針對這種情況,她嘗試著提出了下列解決辦法。
首先,黑人女性主義應繼續堅持物質意義上的“種族的真實”,揭示權力與身份這兩個同等重要的概念之間的密切聯系。
其次,就如何控制辯論的條件而言,可以從酷兒黑人女性主義理論家那里借鑒。后者為研究各種欲望和性別操演打開了空間,同時拒絕異性戀父權制設定的理論框架。
近年來美國發生的多起警察濫殺黑人事件,激發了以“尊重黑人生命”為主旨的運動,促使黑人女性主義在理論構建的過程中提出一系列相關問題。比如如何闡述自由、公正、黑人生活,如何借酷兒身份去決定黑人女性主義理論的指導性觀點,如何闡述生殖和生殖公正的問題。談到民族國家的形塑,庫帕認為黑人女性主義對這個問題的理論闡釋,應該既吸收其他國家和跨國地區批評美帝國主義的作品,又關注美國本土內部殖民邏輯的推演,同時承認全球范圍內黑人女性主義知識生產的多樣性并加以借鑒。
作者最后提出,必須命名及界定知識殖民(intellectual colonization)的行為,不再把辯論的術語讓渡給殖民者。堅持“想象的務實主義”,將理論建設與政治斗爭,與創造世界聯系起來。堅持建設多于破壞,尋找黑人婦女知識史上和黑人女性主義哲學中的新作,以重新激活我們的知識生產。
如何從理論的角度去構建一個動態的、有機的黑人女性主義,是黑人女性主義生存和發展所面臨的挑戰,也是它前進的方向。庫帕的文章不僅為我們描述了黑人女性主義過去、現在和未來的圖景,也提出了黑人女性主義話語建設中諸如“理論化進程”“知識殖民”“想象的務實主義”等關鍵詞,不僅指出了它的發展方向,也探討了理論和實踐的關系問題和批評實踐中的策略問題,有力推動了黑人女性主義的理論化進程。
參考文獻:
[1] Carby, H. Reconstructing Womanhood: The Emergence of the Afro-American Woman Novelist[M]. New York: Oxford Uni. Press. 1987.
[2] Christian, B. The Race for Theory[J]. Cultural Critique 6. 1987.
[3] Collins, P.H. Black Feminist Thought: Knowledge,Consciousness, and the Politics of Empowerment, 2nd edition[M]. New York: Routledge, 2000.
[4] Cooper, B. C. Love No Limit: Towards a Black Feminist Future (In Theory)[J]. The Black Scholar, Vol.45, No. 4.
基金項目: 本文為江蘇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基金指導項目階段研究成果,項目編號:2014SJD102;項目名稱:反表征:當代美國黑人女作家的族裔書寫
作 者: 尤蕾,南京郵電大學外國語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美國文學;朱莉,南京郵電大學外國語學院講師,研究方向:美國文學。
編 輯:水涓 E-mail:shuijuan3936@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