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建松
[摘 要]隨著我國市場環境逐漸變得復雜,企業生產經營過程中的稅務風險也隨之而來。稅務管理問題對于一家企業而言是至關重要的,這需要企業開展合理的經營管理,需要稅務籌劃人運籌帷幄,企業內部應該建設有效的風險管控機制,以防企業陷入稅務糾紛的負面影響中,為企業帶來損失。為此,文章就企業稅務管理中會遭遇的稅務問題進行探討,希望企業能夠重視稅務管理,建立風險意識,保證企業的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企業;稅務管理;稅務籌劃
[DOI]10.13939/j.cnki.zgsc.2021.03.160
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的市場改革,稅收成本對于各家企業來說都越發沉重,面對這一情形,企業可以采取合法節稅的多種手段,比如避稅籌劃、節稅籌劃等方式,實現合理避稅。首先,可以采用稅收洼地相關政策,通過注冊新公司享受國家有關的稅收返還政策;其次,可以利用小微企業的有關優惠政策,選擇合適的納稅主體分拆業務;最后,針對高新企業的稅收優惠政策有目的性地調整業務制造條件,享受國家方面的扶持政策,享受高新技術企業應得的稅收優惠。
1 企業稅務管理存在的問題
企業稅務中存在著不容樂觀的問題,許多企業在稅務稽查中被查出偷稅漏稅的行為,這給合法稅收的風氣造成了極壞的影響,帶動了不良的風氣和現象,所以稅務部門提高了稅務管控,對于偷稅漏稅的企業采取嚴厲的處罰,這不僅加大了合理避稅的難度,更破壞了行業其他企業的利益,所以為了提高企業的稅務籌劃水平,企業必須端正自身態度,不要抱有僥幸心理,需要進行合理、合法的稅務籌劃。
1.1 企業的管理人員對稅務籌劃認識淺薄
(1)中小企業的納稅意識淡薄,認為稅收就是大企業大集團的事情,他們這些企業還未發展成型,不用繳稅納稅。認為稅務籌劃就是“變著法”偷稅避稅的手段,導致企業在不知不覺中就走上了違背法律法規的道路,這種對于稅收淺薄粗陋的看法,會導致企業決策層做出許多沖動決策,這種決策往往都帶有高風險,為企業日后的稅務風險埋下了隱患。
(2)我國稅法制定的條例并不完善,所以稅務部門會根據年度或者季度在稅收上遇到的問題,不斷總結歸納,然后進一步修改稅務條例,企業中的稅務籌劃人員要積極地關注新的稅收政策,及時跟進,為企業排除潛在的稅務風險。
(3)企業稅收籌劃方案違法,企業稅收籌劃是在不違背現行稅法的前提下合理合法地進行稅務籌劃活動,最大限度地為企業減少稅收。然而制定的部分籌劃方案不當,不知不覺中觸犯了稅法底線,這是因為稅務籌劃人員對于現行稅法了解太少,制定的籌劃方案存在漏洞或者反向利益,無法為企業提供效益。部分企業沒有確定的籌劃目標,單純的追求稅負的最低數值,導致籌劃方案實施之后收益甚微,無法為企業帶來利潤。這種錯誤的籌劃決策,只能白白地浪費企業的經濟效益,發生這種情況的原因也是因為稅務籌劃人不夠了解現行稅法導致的。
(4)國家相關優惠政策的錯誤使用。在經濟蕭條的時期,國家為了“拉”中小企業一把,會根據當時市場的經濟狀況,適時地頒布一些稅收優惠政策,企業的稅收籌劃人作為財務人員應該擁有靈敏的嗅覺,要隨時抓住稍縱即逝的良機,隨時準備著在優惠政策下來第一時間向有關部門提交相關數據材料。但是,企業要充分認清政策所需的資格和條件,考量自身企業是否具備享受優惠的政策,如若不符合優惠政策,又該如何改變才能享受。若是企業不能趕上這場“及時雨”,只會被同行的競爭對手遠遠甩在身后,商場如戰場,身處一線城市的大環境中,企業不進則退,在潮流中退卻的企業也就意味著離破產不遠了。所以一切企業都會在有限的時間最大程度地享受國家扶持的政策紅利。身為稅務籌劃人一定要熟知現行稅法,盡可能地為企業降低稅務風險,享受政策優惠。
(5)企業兼并活動所帶來的風險,大企業在兼并其他企業的時候也需要注意兼并的企業是否在兼并之前就有重大負債或者重大信用風險危機,如若忽略了這一點,那么收購兼并后的企業很可能產生諸多稅務風險。[1]
1.2 因為市場大環境的不可抗力造成的外因風險
全球經濟一體化改變了全球經濟的結構模式,整個經濟大環境都處于一種積極轉變的過渡期,涉稅項目隨著經濟結構也發生了劇變,這場巨變中有的企業擔任著投機者,充分抓住了變化中的時機,一躍而起;有的企業則是適應不過來這場忽如其來的變化,擔任著溺水者的形象,在傳統經濟和現代經濟的夾縫中苦苦求存。我國是正處于崛起階段的大國,稅法體系仍需要進一步的完善與擴充,稅務部門會從稅收中發覺稅法的遺漏和問題,不斷地改進稅法中的漏洞。因此企業的稅收籌劃人作為財務人員應該擁有靈敏的嗅覺,要隨時抓住稍縱即逝的良機,隨時準備著在優惠政策下來第一時間向有關部門提交相關數據材料。遞交符合眼下規定的籌劃方案。稅法體系的變動是企業發生稅務問題的原因之一。[2]
2 解決企業稅務籌劃問題的對策
2.1 加強稅務風險的防范措施
稅務風險是市場經濟過程中大多時候都會出現的問題,不會因為人們對風險認知的強弱而產生或者消失,但是只有稅務人員擁有了高度的稅務風險意識,才能在稅務糾紛產生的時候,及時有效的做出應對,為企業的可持續發展分解稅務風險,提供安全保障。熟知稅法章程,按時誠信納稅,高覺悟的風險管控意識是納稅籌劃的基礎,只有腳踏實地地落實稅務管理,提高財務人員的專業技能和職業素養,在企業內部建設嚴格的會計核算體制。[3]特別關注“避稅綠洲” ,由于我國實行了“一國兩制”的獨特治國政策,這導致某些處于“一國兩制”的特區都存在著超越其他地區的經濟補貼,再加上經濟特區、沿海經濟開發區都是被國家列入高新技術產區的特殊經濟帶,又因為經濟全球一體化,“海上絲綢之路”的復興,生產經營服務型企業和高新技術開發型企業,在這類特殊經濟區域占據著極為有利的經濟補償,都享受著極大區別于其他地區的稅收優惠,優惠政策力度大。
2.2 謹慎選擇稅收洼地
目前,國內外的稅收洼地泛濫,這是因為企業迫切需要稅收洼地來幫助企業自身完成合理避稅的項目。隨著金稅三期的上線,稅務部門對于稅收的管控方式越發的嚴格,企業想節省稅收,除了企業內部進行稅收籌劃,就只有通過稅收洼地這個方式,企業內部的稅收籌劃一般實施起來很困難,這是因為企業內的財務人員大多不具備專業的稅收籌劃素質,籌劃來去,反而給企業造成了無謂的損失。大部分企業相對于自己來做稅務籌劃,還是比較傾向于第三方的職業稅務師進行稅收籌劃,網上的平臺有許多都是做稅收籌劃的,但是籌劃咨詢費用對于企業來說也是一個沉重的負擔,得到的結果往往還不如享受稅收優惠政策好。這就需要企業“擦亮眼睛”,謹慎地選擇合適的招商平臺,要選擇與政府、財政局等簽訂合作協議書的平臺。平臺的選擇風險很高,有些平臺存在坑蒙拐騙的現象,企業選擇招商平臺的時候務必親自去園區或者經濟開發區去勘測證實。如果平臺的對接人是園區的領導或者政府領導,那么該平臺極有可能是正規平臺或者一手平臺。
3 結論
作為我國國民,合理的繳稅納稅是每一個國民應盡的責任和義務,偷稅漏稅除了讓企業自身吃盡苦頭外,還會降低企業在行業內的信用風評,導致企業無法得到銀行貸款,是百無一利的做法,希望各家企業都遵守法制,按時繳納稅款。
參考文獻:
[1]方彩霞.私營企業稅務風險的防范控制管理分析[J].商訊,2020(6):104,106.
[2]王錦榮.企業稅務管理風險與控制探討[J].現代經濟信息,2018(16):239.
[3]吳曉妃.企業納稅籌劃的方法應用及風險防范研究[J].納稅,2020,14(5):36,38.